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演講稿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演講稿
家庭教化的重要性演講稿 篇1
各位家長,各位老師,你們好!
我是初一(2)班xx的媽媽。
這次兒子期中考試得了個第一名,領導交給我一個上臺發言的光榮任務,我很惶恐,一是因為自己從來沒有面對這么多家不說學習任務有多么重,就每天5點半起床就很辛苦了,5點半,放在冬天就是天還沒亮,風里來雨里去,成果好倒也罷了,成果不好還要受到家長和老師兩座大山的壓迫,所以說成果差的同學是最最不簡單的,希望不要一開家長會回去就責怪,一和老師接觸就說孩子不是。你要換位思索,換你超過8小時屁股不離凳子,吃著食堂難吃的飯菜,忍受焦急劇的生理改變,做那么多的作業,還要受你罵,他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能受得了嗎?孩子被罵當然不快樂,他不快樂就要逆反,跟你唱反調,你說往東偏往西的。
所以家有初中生,家長要剛好調整自己的心態,用同等的看法對待自己的孩子,敬重自己的孩子。多多感受他的不簡單,給他勸慰和激勵,激發他的斗志。
其次,家長不要只盯分數。
我發覺現在許多孩子不愛學習,甚至厭學,其實學習本質上不是一件熬煎人的事,而是變未知為已知的喜悅,是實現自己幻想的方法,是苦中有樂的事情,所以,父母要讓孩子喜愛學習,就不要只盯著他的分數和排名,而是引導他怎么喜愛上學習和怎么努力,你要給他目標和動力,這須要家長自己有一個目標,你想把孩子培育成一個什么樣的人,你和他聊過以后想從事的職業嗎?有沒有讓他想過拿到了工資怎么用,想買些什么?這些對將來的向往不但是孩子學習的動力,也是我們做父母的辛勤工作的動力。當我們不把成果和排名視為學習的唯一價值時,一個美妙的志向就是他的學習推動力,這是很管用的“目標式”培育法。我們的孩子十三四歲,正是可塑性強的時候,也是建立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時候,也是能理解父母疾苦體會父母辛苦的時候,初中三年,他們還在我們身邊,這關鍵的三年,你不好好抓緊將來或許會懊悔終身。再過兩年多一點,他們就要去外地上學了,和父母相聚的時間將會特別少,將一個未滿18歲的孩子放在外面讀書,你放心嗎?所以現在起就要和他養成溝通溝通習慣,不要錯失這樣的好時機。能常和父母溝通的孩子不會學壞。
我們家始終不太注意孩子的分數,小學時我沒有去問過分數。三年級起,對他的語數外三門功課我就不輔導了,到了初中我就更不去過問了,學習是他自己和老師的事情,我不會去瞎教,干擾老師的教學安排。但是對于孩子人格的培育我始終很注意。當他兩年后離開我獨立生活,培育他適應突然進入的生疏環境,處理好全新的師生關系,建立好自己的摯友網絡,推斷和處理好紛繁困難的事故才是更重要的。
前不久,最讓我快樂的事情不是他又考了個好成果,而是學會照看人了。有一個比他小一點的伙伴到我家來玩后,我兒子很負責任地送他回家,這事被我知道后,抓緊表揚他:“你學會照看人了,這比你考第一名還讓媽媽快樂啊”但凡他有一點進步,我就抓緊表揚,讓他知道那些行為是好的,也是自己今后始終要保持的。考試成果出來我也常常告誡他:“要低調,要沉穩,不能傲慢,說話要留意,不能貶低同學傷了同學自尊,情商比智商還重要,要處理好和同學的關系,幫助班級其他同學一起進步,這樣你才能水漲船高,因為幫助別人能讓自己進步更快。”生活中,我也是這樣做的,身教重于言教。
講兒子,給我三天三夜也講不完,可是領導只給我半個小時的時間,那么我就到此為止了,我給大家舉薦幾本書,這幾本教化孩子的書能給我們帶來啟發。一本是《哈佛老媽的教化筆記》。還有一本是李開復的《世界因你而不同》還有一本是澳大利亞的力克。胡哲寫的《生命不設限》。
最終誠心祝福在座各位的子女成為棟梁和英才,大家一起努力!感謝大家!
家庭教化的重要性演講稿 篇2
各位家長,各位老師:
您們好!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過,“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道出了培育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我國思想家陶行知曾說“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性格看法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育勝利”。揭示了培育良好行為習慣應及早抓起的必要性。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陽,家人對孩子的生活照看得無微不至,給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幫孩子做一切須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滿意孩子的要求,從不在孩子面前說一聲:“不”。祖輩、父母過分的溺愛嬌慣,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適應實力較差,任性,怕苦等問題。從開學初老師的上門家訪及調查問卷中發覺,小班大都幼兒在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少家長很重視對幼兒的認知教化、智力開發,把幼兒行為習慣的培育則以“孩子還小”為理由而包辦代替或不予以訂正,在幼兒發展中存在著認知實力和行為實力不和諧性、不同步性。不少幼兒在表演節目時還很自信,但一旦讓他們去獨立完成一件簡潔任務時,就顯得不知所措。有的幼兒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