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家庭教育指導師_蘇州指導家庭中心教育平臺_蘇州家庭教育指導中心

蘇州指導家庭中心教育平臺_蘇州家庭教育指導中心_蘇州市家庭教育指導師

蘇州指導家庭中心教育平臺_蘇州市家庭教育指導師_蘇州家庭教育指導中心

左起分別為蘇職大14級學前教育專業(yè)王芬、顧梅、顧梅父親和母親

不久前,在蘇州碑刻博物館(蘇州文廟)內(nèi),新老學員歡聚一堂,共同慶?!懊纷訒r間”國學閱讀推廣與畫信活動開辦6周年。現(xiàn)場展出了活動主持人顧梅6年來的長信作品集《梅子時間三百封長信紀念版》以及學員們的抄讀與畫信作品。

顧梅是蘇州職業(yè)大學教育與人文學院副教授,也是國學大師錢穆的外孫女。她潛心研究與推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帶領師生堅持閱讀與推廣《學記》《論語》等傳統(tǒng)經(jīng)典以及錢穆先生的著述,深受學生喜愛。

顧梅的外公錢穆一輩子著書立說、教書育人,靠的就是他的“其心、其志、其氣”,那種愛國之心、為學之志、無畏之氣,不僅影響了整整一代人,更綿延至今。詩和遠方向來不是唯美浪漫的,而是于艱難困頓中依然能尋找、堅守自己的“心志氣”。多年來,顧梅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堅守著心中的“心志氣”。

“梅子時間”為純公益性質的博物館社會教育活動,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學前兒童均可零門檻參加。6年來,顧梅風雨無阻,堅持為大家義務教學,疫情期間也從未間斷,借助網(wǎng)絡平臺持續(xù)推進“線上讀書會”,獲得蘇州市全民閱讀領導小組頒發(fā)的“全民閱讀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顧梅在學校里主要承擔學前專業(yè)課程的教學,關注教師教育、教師專業(yè)成長和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的幼兒園課程與教學改革,致力于“中國文化與兒童教育”的實踐研究,關注兒童心性的發(fā)育與美感的表達。從1998年偶然擔任蘇州市南環(huán)第一幼兒園課題指導老師開始,顧梅便與幼兒園的教育科學研究結下不解之緣,至2006年,前后有8年時間,她定期與蘇州城南近10個幼兒園交流,琢磨觀察法、訪談法、行動研究法和質性研究在幼教科研中的運用。近年來,她在蘇職大圖書館設立“融融堂”工作室繼續(xù)推動幼師生專業(yè)成長。

位于無錫梅村的鴻聲錢氏家族,因誕生了國學大師錢穆、“力學之父”錢偉長、環(huán)保專家錢易、經(jīng)濟學家錢俊瑞、物理學家錢臨照和工程力學家錢令希6位院士而蜚聲海內(nèi)外。出身于“一門六院士,半門皆教師”的錢氏家族,顧梅深受整個家族的感染與影響,一直著力踐行傳播國學文化,對教育充滿熱愛。

顧梅的外婆張一貫曾經(jīng)是蘇州一所小學的校長。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錢穆堅守教務,隨校西遷,于西南聯(lián)大任教,張一貫與婆婆、孩子們留守蘇州耦園。街坊們怕孩子疏于管教,在得知張一貫是一名小學教師后,都爭相將孩子送到她家中,期望她能夠輔導孩子們寫家庭作業(yè)。抗美援朝時期,一些前線傷員歸國后在她家附近療養(yǎng),張一貫看到傷員們等待傷口愈合的日子漫長又單調,主動提出為他們補習文化。在這些傷員口中,張一貫從“阿姨”變成了“老師”,最后竟變成了“媽媽”。

顧梅的父親顧為國和母親錢輝一生從事鄉(xiāng)村教育工作。20世紀70年代末,吳縣(今屬蘇州,已撤銷)全縣有約2000名教師未達中師學歷,為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縣教師進修學校組織各地教師聽廣播進行函授學習。該縣西山石公鄉(xiāng)地處太湖,不通廣播,在石公鄉(xiāng)中心小學任教的錢輝,早在1957年就取得中師學歷,便擔任兼職培訓教師,給石公鄉(xiāng)多所小學的數(shù)十名教師授課。顧為國當時為石公鄉(xiāng)中心小學教導主任,負責當?shù)亟處熍嘤柕慕M織工作。兩年下來,在他們夫妻二人的默契合作下,該鄉(xiāng)參加培訓教師的出勤率、作業(yè)完成率、結業(yè)考試的及格率和結業(yè)率,都特別理想。

錢輝在教師培訓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得到西山當?shù)乩习傩盏馁潛P。1980年,她當選為第七屆吳縣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2年春被選調到縣教師進修學校工作,擔任小學語文教材教法專職教師。顧為國隨后參與到蘇州市吳中區(qū)蘇苑實驗小學的籌備辦學工作中。他與蘇苑幼兒園合作,致力于“幼小銜接”的工作,并積極從事教育科研,關注家庭教育,因工作成績突出,在1996年以小學教師身份被破格評為“中學高級教師”。

顧梅在蘇州教書的大舅、二舅、舅媽,深受學生愛戴;三舅錢遜和姨媽錢易在清華大學工作,在傳統(tǒng)文化傳播和環(huán)境治理的不同領域,都取得了令人敬仰的成績;哥哥顧青從教于華東師范大學數(shù)學學院,專注金融數(shù)學,治學嚴謹、愛生如子……作為錢氏后人,顧梅和她的親人們在不同的教育領域努力耕耘,傳承著這個書香門第的育人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