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工廠」只招媽媽全網走紅!背后故事曝
每天早上7點按時送上孕產干貨
當一個女性成為媽媽,她身上的標簽就變多了。
寶媽、孩子他媽、家庭主婦……
人人以為寶媽過的是不用上班的清閑日子,可真實的她們,比任何人都想站起來,擺脫被孩子拴在家里的日子。
“付出再多不會被認可
不拿工資沒有話語權”
不少寶媽為了更好地守護家庭和孩子,犧牲了自己的發展,選擇回歸家庭。
但沒了工資收益的她們,在家庭開支中也沒了話語權。
在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張“全職寶媽向老公要錢買菜”的聊天截圖,刺痛了很多人。
▲上下滑動查看完整內容
連買個零食都要看人臉色的寶媽,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
明明付出全部心力在家庭的經營上,卻換不來一句尊重和認可。
在這樣的背景下,“女人要經濟獨立,才能有更多話語權!”仿佛成了一個共識。
但理想與現實總是充滿差距。
職場歧視、育后重返職場的艱難,都是擺在女性眼前的困境。
國家衛計委,曾對全國10個城市的寶媽做過一項調查:
在調查到的全職母親中,有近1/3是因為孩子無人照料而被迫中斷就業;
超過3/4的全職母親表示,如有人幫助帶孩子,將會重新就業。
“全職媽媽,學歷不高,沒有任何技術,在家帶孩子怎么找工作怎么賺錢?”
在知乎、抖音、微博等平臺,我們總能刷到這樣的提問。
對很多年輕寶媽而言,“就業”和“帶娃”一直是個兩難選項。
選擇就業,就沒法好好帶娃,甚至還得離鄉背井,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
選擇帶娃,就找不到適合的工作,面臨著收入減少的經濟與生活壓力。
在這樣的兩難境地中,“寶媽工廠”的出現,無異于是雪中送炭。
一個既能上班賺錢
又能帶孩子的工廠
疫情期間,有一個被稱為“寶媽工廠”的服裝廠,在網絡上走紅了。
他們主營學生校服,名叫“加十分”,開在武漢黃陂區王家河。
與別人不同的是,這家工廠只招寶媽。
在廠里有一間專門供孩子玩樂、學習的房間,在這里的寶媽們既能上班賺錢又能帶孩子。
這家工廠的創辦人叫向京艷,曾經也是一位寶媽。
有一次她去超市購物,看見前面有一位寶媽,想買一件很普通的東西。
她老公卻不允許,兩人吵得很兇。
寶媽覺得委屈,“要不是我為了這個家,為了這個孩子,我一樣可以出去賺錢,我可以買我自己想買的東西。”
這句話,向京艷記了很久。
做過全職媽媽的她,深知那種不被尊重的苦。
后來在2018年,43歲的向京艷開辦了這間服裝廠,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寶媽。
在這里,學歷和技術都不是硬性要求,只要你是寶媽、你想掙錢都可以得到一個機會。
工廠設立了彈性工作時間,每天早8點半開工,晚5點半下班。
寶媽們可以接送完孩子再來上班,特殊情況還可以在家工作。
因為工資是以計件算,采取工資加獎金、底薪加計件的方式計算報酬,這更調動了寶媽的積極性。
寶媽們通常接送完孩子就主動回到工位,把帶娃損失的時間補回來,也不會耽誤工期和進度。
平均每位寶媽每月可拿五六千,多的一個月能上萬。
而在她們工作的同時,孩子們也能得到廠里的妥善安排。
為了方便上班的寶媽好好帶孩子,向京艷還買了課桌和玩具在工廠,供孩子們寫作業和玩耍,還讓自己的女兒教他們畫畫。
這樣一家充滿人性化的工廠,也吸引著很多走投無路的寶媽前來投奔。
“獨立”和“孩子”
是她們嘴里繞不開的詞
40歲的阿云帶著兒子從淮南坐車過來,她獨自撫養孩子4年多。
為了離婚官司花光積蓄的她,千里迢迢趕來武漢,就為了給自己一個逃出牢籠的機會。
她說:“女人可以沒有男人,但不能沒有收入。”
不顧家人勸阻果斷離婚的李娜,也帶著孩子從安徽找來了這里。
因為她發現自己被迫成為一名同妻,而且全家人都替丈夫瞞著這件事。
所有人勸她不要離婚的理由是,她沒有離婚的資本。
“人到中年,個子不高長得不漂亮,還能找到什么樣的工作、什么樣的老公?而男人就不同,他大可以轉身就找個18歲的小姑娘。”
但這些勸說反而更加堅定了她離婚的念頭。
來到工廠后,老板給她提供了車間里的一個房間,有簡單的生活設施。
李娜便以廠為家,在這里重新開始。
她說:“我流最臭的汗,也拿最干凈的錢,我不需要別人可憐我!”
另一位女工辜冬蘋,也與李娜一樣,有過一段屈辱的婚姻。
雖然那段日子已過去多時,可每當提起,她還是忍不住眼角掛著淚。
“我老公說過,我不養你們娘倆,你們連飯都沒吃的。”
“別人看我覺得我很內向,但我內心很要強,就怕別人瞧不起我。”
要強的辜冬蘋毅然決然的來到這里,找回了自己的自尊心。
除了她們,還有深陷各種困境的寶媽前來求職。
有的剛經歷了家暴離婚;有的丈夫外出打工,有新相好了;還有做了N年全職媽媽,被嫌棄黃臉婆;還有不好意思向老公伸手要錢的……
她們內心的猛獸并沒有因為種種屈辱的婚姻而沉睡,她們只差一個復出的機會。
而“加十分”服裝廠,正是這樣的機會,它就像是寶媽們重回社會的救命稻草。
在這里,隨處可見鼓舞人心的標語:
“獨立的女人,靠自己才是女王”、“相信自己,寶媽最棒”、“媽媽認真,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創始人向京艷更是以身作則,辦廠4年,從不曾主動辭退任何1名員工。
即使在武漢爆發疫情,工廠快要撐不下去之時,也沒想過放棄她們。
她不愿意給了寶媽希望又將她們推向絕望。
好在那時,有一位JK制服的代理給了她新的方向,向京艷和眾多寶媽一起研究制作的方法,通過不斷嘗試成功轉型。
后來在各大媒體的爭相報道中,慢慢打開了銷路,成功度過了那段危險期。
在這個工廠,不乏堅強且獨立的女性,她們都是生活中的勇士!
反觀當今社會,這樣的女性還在逐漸增多。
不少當了媽媽的女性,在給孩子陪伴的同時,也在努力尋求自救。
比如前段時間爆火的21歲單親媽媽欣朦,丈夫意外去世,她不僅沒有拿到一分補償金,還被婆家趕出家門。
但她沒有自怨自艾,為了給孩子好的生活,她獨自一人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城市,一邊帶娃一邊送外賣。
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即使嚴寒或酷暑都沒想過放棄。
她的經歷很好的詮釋了什么叫“為母則剛”!
像她這樣的母親還有很多很多。
這是一個被低估的群體,她們缺少的只是欣賞她們身上無窮潛力的伯樂。
而有的企業,已經看到了寶媽這種擁有巨大能量的群體。
雖然“加十分”服裝廠只能招到兩百人,但全國各地已經出現多家企業,效仿起這種模式。
菌菌希望能看到,這樣對媽媽寬容的工廠能越來越多。
最后別忘了點個「在看」,愿每一位寶媽都能打破束縛、活出自我!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