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講座心得體會
親子教育心理學習心得體會
益海小學 王計梅
昨天聽了金老師的關于親自教育的講座,忽然發現自己在家庭生活中,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存在著那么多的誤區與陷阱,真是很慶幸聽了這場報告,讓自己不在煩惱為什么付出了這么多,卻教育不好孩子。雖然我還沒有自己的孩子,但是我感覺把學到的理論放在學生身上也很有用!
其實就是這樣,孩子的問題根源在于父母,父母無意間的一個舉動,一句話就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父親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應該是負責任,是榜樣,父親能給予孩子的是引導孩子如何面對生活,如何處理生活中的事,從而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與行為模式;而母親是孩子的依靠,母親的情緒波動無意間就會影響孩子的心情,久而久之,會影響孩子性格、情緒特征的形成。仔細想想,在我們身邊有著很多這樣的實例,我們班里有一個孩子性格內向,不愛說話,而且一說話就讓人感覺很刺耳。我們在指責孩子的時候,想一想這不是孩子的錯,他的父親和母親都不善于表達,夫妻兩人的交流不僅少,而且都是互相指責對方的話,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他所能學到的只有這些,怎么可能開朗,怎么可能會表達?所以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應該先從父母身上找根源,可能孩子的問題在父母身上也有,只是我們能夠掩飾自己,而孩子不會。所以平時,我們不能只要求孩子成長,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成長,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家庭的和諧、幸福是塑造孩子良好性格與品質的根本,所以我們
在關注孩子的同時,更多的是要致力于美滿家庭的創造。而事實是,我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而忽視了另一半的感受,結果我們都覺得自己為這個家,為孩子付出了很多,卻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而且很疲憊。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關系將影響著孩子未來的人際關系和婚姻。
教育是需要技巧與藝術的。金老師沒有展開說,但說了一點如何表揚與批評孩子,我覺得非常有意義。我們表揚孩子一般是就事論事,“你真棒”“你真厲害”“你進步了值得表揚”“你幫媽媽打掃衛生,真棒”“你幫同學撿東西,真是好孩子”等等,而真正的表揚應該是通過一件事,表揚孩子的特質,幫助孩子認識到他具有什么樣的品質。“你幫媽媽打掃衛生,說明你是一個愛幫助別人而且講衛生的好孩子”“你幫助同學撿東西說明你是一個樂于助人的好孩子”等等,就是要讓這件事升華到精神層面,引導孩子塑造良好品質。而批評呢,我們一定要先肯定孩子的特質,再指出具體事件上的不足。孩子如果做錯事了,千萬不要說“你真笨”“真不懂事”,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不要因為一件事,而去否定孩子,你可能是無意否定孩子的品質,而是一件事,但你的表達卻可能讓孩子認為他品質有問題。
…… …… 余下全文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