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下,家庭教育指導相伴 ——正陽路小學疫情期間家庭教育指導策略
疫情當下,家庭教育指導相伴
——正陽路小學疫情期間家庭教育指導策略
延遲開學,不延遲成長,危機也是機遇。如果父母們重視延遲開學期間的家庭教育,就可能讓孩子成長受益,并成為永久的家庭財富。
一、父母為孩子做出榜樣就是最好的教育
新冠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讓很多人產生恐慌不安的心理,此時,父母的言行更加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疫情防控期間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父母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和教育策略,以自如地應對特殊時期的“特殊教育”。
每個孩子都是研究父母的專家,許多父母特別在意自己對孩子講了哪些道理,似乎認為這才是家庭教育。實際上,對孩子影響最深的是父母怎樣做,其次才是父母講了什么。所以,父母為孩子做出榜樣才是最好的教育。
疫情期間,對父母來說如何為孩子樹立榜樣是個挑戰。比如,是否遵守防疫規定,是否出門戴口罩,是否主動申報去過疫情城市或乘坐過什么交通工具等等。當父母在做的時候,不要忘記背后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那是孩子在觀察和判斷,而這是最為深刻的家庭影響。
二、父母要給予孩子積極的解釋
孩子的心中充滿好奇卻又缺乏知識和經驗,幾乎每個孩子都是“小問號”。因此,防疫期間如何解釋考驗著父母們的水平。
在災難面前,父母不要蒙住孩子的眼睛,而要對孩子準確地說明事實真相。比如,要耐心告訴孩子什么是新型冠狀病毒,如何有效預防,有哪些傳播信息是虛假的等等。更為重要的是,父母需要給孩子科學而積極的解釋,而不是盲目和消極的解釋,以消除孩子的恐慌心理,這甚至比獲得知識本身更重要。在積極的解釋中,與孩子討論醫生勇敢負責的精神,還有全國各地對疫情嚴重地區的馳援,都是極好的榜樣教育,也是富有現實感的價值觀引領。這時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引導孩子在學習書本知識之余,更要關注實時新聞動態,關注生活,當下即教材。
三、長時間居家也需要豐富多彩的生活
實際上,家庭教育的本質特點就是生活教育。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說,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壞的生活就是壞的教育。所以,可以安排豐富多彩的家庭生活,如閱讀、寫作、游戲、運動、家務勞動、藝術創作等等。
居家期間,如果能培養孩子學會做飯和洗衣服等家務,也將使孩子終身受益。國內外大量的調查研究都證明,童年時期養成勞動習慣,長大后更可能具有責任心,也更容易適應家庭生活和職場工作。
四、好習慣成就孩子幸福的一生
習慣的養成不能只靠行為訓練,而要通過抓牢認知、激發情感和行為訓練三個關鍵環節。具體該怎么做呢?以勞動習慣為例,首先,要通過鮮活有力的事實,讓孩子認識到勞動的價值,產生參與勞動的興趣;其次,要尋找身邊的榜樣,尋找“媽媽的味道”之源,特別是擅長勞動的父輩和祖輩的故事,激發孩子對于勞動的情感;最后,經過具體訓練,讓孩子學會幾項勞動技能,尤其是與自我管理密切相關的做飯和洗衣服等家務技能,重點在于引導孩子長期堅持直至習慣養成。
當然,在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過程中,父母的榜樣作用是第一位的,也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如果全家人都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一定是家庭幸福生活的有力保障,也讓孩子一生的發展充滿希望。
五、父母陪伴溝通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導
如何保證孩子線上學習效果,是擺在所有人面前的問題,解決問題離不開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家長除了承擔監督孩子學習的重任外,更應鼓勵孩子勤思考、多發問,并積極思考良好的親子關系該如何建設。家長可以換一種亦師亦友型監督方式,家長的參與應是留有空間的,是陪伴的,而不應該是居高臨下的訓斥。
疫情時期,愿我們家校攜手共進,共克時艱,許孩子一個美好未來!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