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斗民族養成記:看俄羅斯爸媽都怎么養娃
俄羅斯人因為性格彪悍,被不少網友譽為“戰斗民族”,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從俄羅斯人對孩子的培養過程中,可見一斑。
圖片源于網絡
和中國家庭不同,戰斗民族的孩子很小就被父母“放養”,培養獨立生活的精神與責任感,要求他們掌握多種生存技能,并且用對待成人的方式對待孩子。
從小培養獨立能力
俄羅斯美女瑪莎分享,當俄羅斯娃學會走路以后,父母就很少去抱孩子了,而是要求孩子自己走路,俗稱“溜娃”。和一些中國孩子不被抱就哭鬧不同,你基本不會在俄羅斯街頭看到小朋友因為父母不抱著自己而哭。瑪莎說,俄羅斯的冬天即使在很冷的時候,父母也很少抱娃,反而會帶著孩子外出散步呢。除此之外,俄羅斯娃上學以后,很少需要父母接送。而當他們到13、14歲時,很多家庭就不會給孩子零花錢了,孩子會去打工做兼職,自己賺錢,很早就開始培養孩子獨立生存的意識與技能。
父母與孩子朋友式的平等交流
當孩子超過7、8歲時,俄羅斯父母便會像對待成人一樣對待孩子,用做朋友的方式和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關系,尊重孩子的選擇俄羅斯家庭教育,像朋友一般溝通,并且教導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俄羅斯美女瑪莎回憶自己在8歲的時候,特別想要一個新的玩具,父母沒有直接回答是否可以滿足她的愿望,而是與她溝通,問她為什么想要新的玩具,新的玩具買到之后能給她帶來什么意義。這件事之后,瑪莎每次想要購物時,都會思考買這件東西是否有意義。
兄弟姐妹多 早早學習責任與愛
除了很早就開始教育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學會承擔責任外俄羅斯家庭教育,俄羅斯也因為人口負增長的特殊國情,而鼓勵生育。根據俄羅斯美女瑪莎的介紹,在俄羅斯,生的孩子越多,福利也就越多,政府每年甚至會為生孩子最多的母親頒獎,而且產假有三年的時間。在這種鼓勵生育的環境下,很多俄羅斯家庭都有不止一個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很小就學會了包容與謙讓,甚至于四歲左右的孩子就知道照顧弟弟妹妹了。當父母不在身邊時,這種責任感會表現的愈發明顯。相比之下,中國的小朋友卻較少有機會體驗和兄弟姐妹相處是什么樣的感覺,可能需要更多時間去學習包容與謙讓。
圖片源于網絡
從小開始軍事訓練 戰斗民族是這么養成的
俄羅斯地廣人稀,孩子有很多時間親近自然,而父母也經常帶孩子進行野炊、爬山等戶外活動,這樣便為孩子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打下了基礎。甚至于在一些地區,孩子從8歲起就要接受軍事訓練,急救、搏斗、野外生存和射擊俄羅斯家庭教育,都是必須學習的課程,也難怪俄羅斯人會被譽為“戰斗民族”了。反觀許多中國娃,8歲大概正是被父母、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寵愛的時候,像溫室里的花朵一般,一點小傷小病都會被當作家庭大事處理。至于軍事訓練,雖然我們也有,但那也要等到高中或是大學了。
怎么樣,看完戰斗民族的育兒經,你有什么想法嗎?歡迎留言告訴我們你的看法哦!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