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帶娃”時代,家長應該如何開展防性侵
2022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施行,法律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針對不同年齡段未成年人的身心發展特點,開展家庭教育,“依法帶娃”的時代正式到來。
所謂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為促進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長,對其實施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育、引導和影響。
《家庭教育促進法》中明確指出,應當關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導其珍愛生命,對其進行包含防性侵在內的多方面的安全知識教育,幫助其掌握安全知識和技能,增強其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因此,家庭教育在預防性侵害方面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給家長的防性侵小提示
01
尊重孩子的身體自主權
作為成年人的我們,一定要以身作則,尊重孩子的身體自主權。不能對孩子進行過分親密的接觸,讓孩子模糊了身體的邊界,以致于萬一孩子正在遭遇性侵害,他們難以分辨那些行為是否是在傷害他們。
02
教導孩子如何保護自己
作為家長,有責任去教導孩子,如何保護自己、預防性侵害。
對孩子的防性侵教育是分階段的,在目前性教育沒有全面普及的情況下,可按照下面階段做:
幼兒園階段
家長要告訴孩子:“背心、短褲遮蓋的地方是隱私部位,不可以隨便給人看,也不可以隨便給人摸。如果有人摸了你的隱私部位,你可以勇敢拒絕,并回來告訴家長。”
小學階段
1. 告訴他們身體部位的準確名稱。日常家庭教育中,家長可以像教他們認識鼻子、耳朵等一樣,告訴他們性器官的準確名稱,如陰莖、陰道等。
2. 告訴他們私處是特別的。家長可以在洗澡時候告訴他們,身體哪些部位是私密的,不能隨便讓別人看和碰的,這不是因為它骯臟或是忌諱,而是因為它的私密性。
03
發現孩子遭性侵怎么辦
家長一旦發現孩子遭遇性侵害,請別責罵孩子,也別在孩子面前傷心痛哭,要讓孩子感覺到是安全的,感覺到可以安全地向你傾訴。之后,可以這么做:
1. 收集證據,及時報警
如果孩子被性侵了,家長首先要報警,向警察尋求幫助。有些家長為了面子或顧慮小孩以后的生活,而采取忍氣吞聲私了解決,這樣可能會使孩子遭遇再度傷害。也會放縱壞人繼續侵害孩子,或使其他孩子受到傷害。
2. 及時進行身體檢查及治療
孩子在受到性侵之后,家長不要立刻幫孩子洗澡或是清洗衣服。家長要帶著孩子去醫院接受檢查(如在警察的陪同下更好)。在收集壞人犯罪的證據之后, 需及時進行治療。
3. 求助專業人士,進行心理輔導
孩子被性侵后,心理會發生較大變化。有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心理陰影及精神障礙。家長需時刻觀察孩子的心理狀態,進行心理安慰及輔導。有必要時向心理專家、社會工作者等專業人士求助。
4. 尋求社會各界的幫助
如果家長發現依靠一己之力已無法幫助孩子時,在盡力保護孩子隱私的前提下,可聯系學校、司法、傳媒等機構,尋求校方支持、法律援助、醫療援助、經費資助等。
04
如何預防網絡性侵
針對網絡性侵頻發這一現象,家長應該加強對孩子上網的監管,與孩子建立家庭內部網絡使用規范,協商監督機制。多多與孩子交流對網絡媒介中的性信息、性的態度,加以正確引導,不談性色變。
來源 / 女童保護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