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家庭教育怎么寫_家庭教育作文高中_高中作文家庭教育500字

家訪是一場溫馨的相遇

東關小學 陸曉燕

“教育是用一片樹葉搖動另一片樹葉,家訪是用一顆心靈去感動另一顆心靈”。家訪,是學校與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橋梁。

自10月份以來,為貫徹落實市、區教育系統關于開展“大家訪”活動的精神,我們東關小學全面展開了“大家訪”活動。為響應學校號召,凝聚家校合力,在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大環境下,作為班主任的我和搭班的玄老師開始了特殊的家訪之旅。每天下班后,伴著朦朧的月色,我們走進每個孩子們的家中,與家長、學生面對面交流,真誠溝通,虛心征求家長意見建議,并對特殊學生和困難學生進行有針對性幫扶。

有一種溫暖叫家訪

學生毛毛,自疫情以來,由于爸爸媽媽忙于工作,疏于對孩子的管理,學習成績急速下滑,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厭學情緒。面對孩子的這些情況,我多次與家長電話溝通交流,但家長對孩子的狀況不夠重視,致使孩子各方面的表現越來越令人擔憂。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孩子的情緒比較敏感。面對老師的教育,有時會出現一些極端的情緒,如易怒,課堂上會大聲地與老師頂撞,情緒失控時還會撞墻,自己抓撓自己,表現出一些悲觀厭世的情緒。

劉校長聽說這名同學的情況之后,主動找我了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決定親自家訪,全面了解孩子家庭教育情況,跟家長進行溝通協商,尋找解決孩子問題的辦法。10月30日下午下班后天色已經微暗,劉校長親自開車載著我和玄老師一起趕往毛毛家。因為要照顧家里老人,他們一大家子人住在孩子奶奶家,車程近半小時。

我們的到來讓孩子的母親及爺爺奶奶感到非常的感動和意外。隨后,劉校長詳細詢問了孩子的作息時間、興趣愛好以及家庭的教育及陪伴情況。通過交談我們了解到,孩子父母工作比較繁忙,陪伴的時間極少,性格急躁,教育孩子簡單粗暴,遇到問題,缺乏與孩子耐心地溝通和交流,有時還會使用武力。雖然事后向孩子道歉,但是孩子不再信任家長,說家長說話不算數,他也可以說話不算數。這些情況致使孩子面對問題,不會溝通,不會表達,容易表現出極端的行為和情緒。

劉校長結合前不久學校心理咨詢教師趙秋蕊提供的毛毛心理輔導沙盤圖,跟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認識到孩子內心深處的問題,循循善誘,肯定孩子內心世界陽光、純真、有正義感。但缺乏家長正確的引導,孩子以一些錯誤的方式,表達自己內心的需要。說到動情處,毛毛媽媽潸然淚下,連連表示,以后要積極配合老師,多溝通,多交流,引導孩子健康成長。臨別時,家長對我們的教育給予的高度評價,毛毛媽媽感動地說,咱們校長和老師真好!對學生如此牽掛和關心,表示以后一定大力支持學校的工作。

我們的家訪工作并沒有就此止步。家訪之后,我們也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時刻關注和引導。了解到孩子這些特殊情況之后,在劉校長的帶領下,我們又召開了全體任課老師會議,把家訪到的孩子的這些情況與各位任課老師進行了積極地交流。這樣聯合各科老師,幫助孩子能更快的度過這個心理成長的特殊階段。

有一種家訪叫溫暖,教育的過程要充滿愛與期待。家訪中,我們把一份愛心與溫暖融入其中,結果收獲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過本次深入的家訪,家長與學校,家長與老師的心在慢慢地拉近。毛毛媽媽慢慢意識到自己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表示一定要配合學校和老師,共同幫助孩子成長。與此同時,毛毛也出現了可喜的變化。每天來到學校之后,臉上的笑容多了,調皮搗蛋的次數少了;作業書寫工整了很多,課堂上有時也能主動舉手提出自己的困惑。孩子的成長與進步讓我的心中充滿了的喜悅與欣慰。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們發生共鳴,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音調一致。”而家訪,就是幫我們摸清每個孩子心弦的捷徑。我再次深深地感受到:家訪作為聯系家庭與校園的一條紐帶,在家校共育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傾聽心聲,靜等花開

學生小豆豆,父母因工作繁忙,無暇關注孩子的學習。10月28日晚上,我們來到豆豆家中,與孩子的爸爸媽媽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豆豆爸爸向我們傾訴,孩子對所學新知識接受比較慢,每天的作業需要媽媽手把手輔導、糾錯。尤其是數學,做過的題反復出錯,交談中明顯感受到家長的失望和無奈。孩子在家的表現大大超出了我的預料,家長的這些情緒深深觸動了我的內心。

通過交談,我們了解到,豆豆父母在上學期間成績優秀,自己孩子的表現,讓家長產生很大的落差。每次孩子爸爸陪伴孩子學習時,遇到不會的知識,經常習慣性地說孩子——怎么這么笨,腦子怎么不開竅呀!家長這些不經意的言語,讓孩子對學習產生了恐懼,漸漸失去了自信。交流之后,我們建議豆豆爸爸在生活和學習中,要改變這種對待孩子的方式,多鼓勵,多賞識,哪怕孩子成長中一點點微不足道的進步,都要積極予以肯定,讓孩子重拾學習的信心。數學學習方面,盡量讓孩子養成預習的習慣,遇到不懂的問題,鼓勵孩子隨時向老師請教。同時我們也誠懇地建議,業余時間要鼓勵孩子廣泛閱讀,提升孩子學習的能力。

不知不覺中,一個小時的時間悄然而逝,而我們的交流還在繼續……傾聽心聲,靜等花開,教育是慢的藝術,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每個人的成長都有一個獨特的過程。我們堅信,耐心持久的堅持一定會帶來最終的改變。

行而不輟,育人不止

學生可可,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自出生起,由爺爺奶奶撫養至今。學習上,因為爺爺奶奶文化水平有限,無法對孩子進行有效的輔導,致使孩子作業中錯題較多,成績不理想,學習上出現了很大的困難。

11月4號下午放學之后,我們跟隨著孩子一起入戶家訪。我們的到來,受到了可可奶奶熱烈的歡迎。她熱情地邀請我們進屋,向我們說起了可可在家的表現。總體來說,孩子在家很少看書學習,每天作業完成起來也比較困難。遇到不會的題時,爺爺能進行簡單輔導,但是講不通時容易急躁,對孩子嚴厲訓斥,有時還動手。孩子完成作業之后,喜歡看電視機玩手機,對于爺爺奶奶的勸阻充耳不聞。

了解到這些情況之后,我和孩子進行了親切交流。我結合生活中的一些具體事例,告訴孩子看手機、玩游戲的危害。“親其師,信其道”,很感恩的是,四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在班級中與孩子建立了一種親密而信任的關系。我所說的話,在孩子心中有分量,有重量。孩子當即表示,一定要遠離電子產品,課余時間多讀書,多運動,讓爺爺奶奶省心放心。此外,我們還鼓勵孩子學習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問題,一定要在課間和課后服務時間,大膽地向老師請教,不要讓難題越積越多。

天色已晚,我們走出家門的一刻,可可奶奶送了又送,仿佛不是家訪,而是親人之間的走親訪友。家長對我們工作的肯定和支持,讓我們忘卻了一身的疲憊……行而不輟,育人不止!家訪,我們一直在路上——

家訪心語

夜已深,天已寒,四歲半的兒子和已上初中的女兒已沉沉地進入夢鄉,看著熟睡中的他們,心中滿是愧疚。一個月的忙碌中,兒子的家長會,我是缺席的;女兒的期中考,亦缺少了我真誠的陪伴。然而我無悔,因為在我心中有一群雖然調皮、淘氣卻深深讓我喜歡,讓我掛念的孩子。這段時間的家訪讓我深深的體會到:一個學生在我們班上不過是四十二分之一,然而在家長的心中卻是百分之一百,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明天,家庭的希望,家訪更讓我感受到了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戈爾泰曾說過:“不是鐵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粗糙的石頭變成了美麗的鵝卵石。”面對特殊家庭的孩子,我們更要多一份關注和關愛。我愿俯下身子,用愛心與責任,真誠地接納、欣賞、鼓勵、呵護每一株幼苗,與他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