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兒童心理健康與家庭教育.ppt 4
兒童心理健康與家庭教育 陜西師范大學心理學院 王淑蘭引言:關注兒童心理健康刻不容緩;家庭教育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最直接、最全面、最持久 一、兒童?心理?心理健康?兒童心理健康教育1.兒童指處于兒童時期的社會群體2.心理指人在活動中,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 3.心理健康指一種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態(即個體保有基本持續的、積極的、和諧的及與環境協調的心態)。一切心理不健康的現象與傾向稱之為心理障礙。 ●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 ●制約心理健康的內部機制:心理壓力與心理承受力的相互作用。 4.兒童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一般指由教育者對被教育者的心理進行培養教育的一種社會活動。這種教育要通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得以實現 ●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指教育者根據教育 的要求及兒童心理發展變化的特點與 規律,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 開發兒童的心理潛能,幫助兒童主動 積極發展,全面培養兒童優良心理品 質和行為習慣,并預防和消除各種心 理障礙和行為問題的教育。 二、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重視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是社會發展的體 現,更是社會發展的呼喚 ●重視兒童心理健康是中國社會文明發展的體現 ●重視兒童心理健康是科學發展觀體現 ●兒童心理健康關系我國和諧社會建設與未來的國富民強 2.重視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建設和諧家庭 需要 ●和諧家庭之核心是人自身的和諧及由此帶來的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成員與家庭環境的和諧 ●兒童心理健康既關系兒童自身和諧,也關系到家庭人際關系及成員與家庭環境的和諧 3.重視兒童心理健康關系到兒童的成長和 人生 ●未成年前兒童各階段的發展需健康心理的保證 ●心理健康是兒童成年后終生生活質量的重要保證 4.當前我國兒童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憂慮 ●兒童普通存在生理年齡與心理年齡不匹配,出現了明顯反差,或陷入心理上的幼稚與成人感的矛盾之中 ●不同年齡階段兒童青少年,均有相當比例的人出現異常心理和行為問題如北京師大發展心理研究所2009年《中小學生心理素質構建與培養研究》,對北京、河南、浙江、重慶、新疆5省市名中小學生的研究顯示,有20.6%的孩子存在異常心理和嚴重行為問題。
●不同群體兒童均存在一定比例心理健康問題,如有關研究表明: ①城市貧困青少年自尊心、自我評價水平比一般青少年低。 ②安徽省程少貴調查兩所農村學校341名留守兒童,其心理健康總體水平低于非留守兒童,有一種或幾種心理癥狀者留守兒童占32.2%,非留守兒童為12.7%。 ③長春市金世明調查4所中小學,顯示單親 家庭子女迷思和情緒問題比較嚴重。 ④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調查顯示,近期約 11%青少年沉迷網絡。 ⑤哈爾濱醫科大學2007年對城鄉中小學生 調查,其抑郁的檢出率明顯不同, 城市為19.23%, 農村為32.5%。 ●兒童心理問題發生率有隨年齡增長、時間推移愈演愈烈趨勢。如: ①杭州市調查初中生約占14%,高中生約占19%,大學生超過25% ②長春調查小學低年級學生問題約占10%,高年級則升至20% ③南京市兒童心理衛生研究中心調查,近年來兒童心理發展偏異及情緒與行為問題增加明顯(約50%) ④北京市兒童行為問題檢出率1984年為8.3%;1993年為12.9%;2003年為18.2% ●兒童嚴重心理與行為問題發生率越來越高,且年齡下移。
①中國疾控中心2005年對9015名中小學生(10-14歲)研究顯示:17.4%孩子曾認真想過自殺;8.2%孩子曾做過自殺計劃 ②兒童自殺、病態網絡使用、違法犯罪等問題已十分明顯 ③較嚴重和嚴重心理疾病(神經癥、精神病等)發生率也有明顯增加趨勢。 5.兒童心理和行為異常的原因簡析 ●心理壓力大而承受力不足①兒童心理壓力來源:共性壓力與特殊壓力;成長壓力、學習壓力、人際關系壓力;外在壓力,自我引導壓力等②兒童心理壓力特點:強度大、持續性強、矛盾沖突等③兒童心理承受力不足:相關的能力未得到開發和培養 ●來自環境的負面影響突出 ①社會轉型中的種種矛盾②媒體的誤導③病態社會心理的蔓延●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完全落實①心理健康教育未受到應有重視②實施措施不到位 ●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 ①應試教育嚴重沖擊了心理健康教育 ②片面追求升學率帶來了過度壓力 ③極易導致“師源性”心理障礙、“同源性”心理障礙和“親源性”心理障礙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或偏差 ①觀念缺失或偏差 ②任務缺失或偏差 ③方式缺失或偏差 ④管理缺失或偏差 ⑤方法缺失或偏差 ⑥適宜環境缺失或偏差 ⑦榜樣缺失或偏差 三、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與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 1.兒童心理健康的一般標準兒童年齡不同其心理健康的標準也有所不同,此處的標準為共同的、一般的標準,主要指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標準。
●智力正常,喜歡并能勝任學習 ●情緒積極、穩定,反應適度 ●做事有目標,并能堅持 ●性格樂觀、開朗,有責任心,能自律 ●能較客觀評價自己,有自信心,并保持獨立性 ●面向未來,有理想,并經常關心自身以外的事 ●與他人和睦相處,富于愛心和同情心 ●行為符合年齡特征和社會規范 ●與環境有較好的接觸 ●有較強的心理承受力 特別指出:心理健康標準的相對性 2.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 ●培養兒童健全的智力(1)培養兒童學習興趣,珍惜兒童好奇心(2)引導兒童學習和參與,開發兒童智力潛能,全面提高兒童各類能力(3)預防和消除兒童智力發展和學習中的心理問題 ●培養兒童健全的情感 ①教兒童學習認識自己的情感 ②教兒童發展積極性情感,并進行自我激勵 ③教兒童學習管理自己的情感 ④教兒童理解他人的情感 ⑤預防和消除兒童易發生的消極情緒 ●培養兒童健全的意志 ①教兒童做事有明確目標 ②鼓勵和教兒童面對困難、挫折、干擾、誘惑及個人某些不合理欲望 ③預防和消除兒童易發生的不良意志品質 ●培養兒童健全的人格(核心任務) ①培養兒童健全的性格 ②培養兒童健全的自我意識 ③幫助兒童樹立理想和修養利他主義價值觀 ④預防和消除兒童易發生的問題人格 ●教育兒童學習(并學會)與他人和睦相 處 ①珍惜和強化兒童的樂群性喜群性心理 ②教兒童客觀積極地認識他人 ③教兒童以積極的態度對待他人 ④引導兒童參與集體,在集體中成長 ⑤教兒童交友和善待友誼 ⑥教給兒童交往技能 ⑦防止和及時消除兒童人際交往中易出現的問題 ●培養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 ①為兒童樹立規則意識 ②自幼不斷養成兒童良好行為習慣 ③預防和消除兒童易發生的各類行為問題 ●提高兒童適應環境的能力 ①鼓勵兒童積極參與校內外各種活動 ②引導兒童正確認識環境 ③教兒童了解并實現環境期待 ④教兒童學會尋找、利用環境中積極因素,和兒童一起分析環境中的負面事件和因素 ⑤防止負面環境對兒童健康心理的污染或傷害 ⑥增強兒童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不斷增強兒童的心理承受力 ①增加兒童的閱歷 ②幫兒童反思各類自我經驗 ③創造一定情境,訓練兒童心理耐受力 ④幫兒童分析自己心理承受力狀況 ⑤幫兒童處理各類生活事件,從中增長其適應能力 ⑥必須重視兒童雙重承受力的培養 四、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發展性教育與保健性教育相結合 ●全面教育與以人格教育為核心相結合 ●心理健康教育與全人教育相結合 ●滲透性、指導性教育與活動性、操作性教育相結合 ●家長教育兒童與兒童自我教育相結合 ●提供心理健康的范本與有效強化相結合 ●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一般性教育與兒童個性化教育相結合 ●早期教育與終身教育相結合 ●教育兒童與教育家長相結合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 五、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對策 1.全員樹立心理健康的觀念 ●健康指整體健康WHO:健康不僅是沒有身體疾病,它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
●心理健康是整體健康的構成、基礎和中介●走出家庭健康教育的誤區 2.學習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知識、技能 ●學習心理學常識 ●學習兒童心理發展的知識 ●學習兒童健康心理品質與健全行為培養的知識技能 ●學習矯正兒童心理問題與行為問題的知識技能 3.了解兒童心理發展與心理健康的真實狀 況 ●了解兒童心理發展狀況,判斷其發展水平與結構 ●了解和評價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確定其是否存在問題,是那一類問題及嚴重程度①知道不同年齡階段兒童易發生的問題不同年齡階段兒童易發生的問題不同。當前青少年兒童面臨的心理問題主要有5個方面,即:行為問題、情緒問題、學習問題、人際關系問題和精神疾病 ②能將兒童心理和行為表現與兒童全部生活和發展聯系起來進行初步分析判斷(包括兒童心理與行為對其學習、人際關系、環境適應、自我觀念、成長水平、身體健康等是否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把握了解兒童心理的要領 ①方法科學。家長可采用心理學常用的簡單易行的方法,如觀察法、談話法、兒童作品分析法、家教經驗總結法、比較法、測驗法、兒童文學作品分析法等 ②關系最佳。即建立最佳親子關系,達到 家長可與子女敞開心扉地交流溝通。
③去掉一切主觀臆向。即家長一定注意摘掉各種有色眼鏡,客觀地了解和評價兒童,尤其防止將自己的個性、性別、年齡特點作參照標尺強加于兒童。 ④動態跟蹤。即和孩子一起成長,放下自己的姿態。 4.優化家庭環境(構建和諧家庭) ①能意識到家庭環境對兒童心理健康的重大影響作用 ②優化家庭的物質環境,做到整潔、美觀、宜人 ③優化家庭精神環境,創造良好氛圍,和諧各類人際關系 ④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創造良好教育氛 圍、實行最佳教育方式、使用科學教育 方法、做合格的教育者,并做到父母平 等出場 ⑤防止和消除家庭環境中各種污染 5.做好生理保健,保證兒童正常發育成長 ●明確生理是心理的基礎,腦是心理的器官 ●切實做好兒童生理保健的幾件事①平衡而充分的營養(防止營養過度、不良或食物污染)②符合年齡特點的運動③預防和治療疾病④關注兒童的腦保健 6.采用心理學方法幫兒童成長,并為兒童 排憂解難 ①家長要采用心理學方法教育幫助兒童認識、超越和改變自己 ②教給兒童簡易的方法進行自我調適,從而認識、超越和改變自己 ③特別關注青春期兒童成長中和某些特殊群體兒童面臨的煩惱和困惑,幫助其及時走出心理困境 7.幫助兒童尋求專業心理干預 ●尋求專業心理干預的前提:①家長采用一般的心理教育疏導或兒童自我調適無效之時②家長初步判斷兒童的心理問題已經較嚴重或疑是精神障礙時③兒童自愿接受心理咨詢和治療 ●尋求專業干預的基本要求 ①選擇規范的專業機構和合格的咨詢治療人員 ②坦然求助 ③合理期望 ④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