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指導師對孩子的教育 家庭教育指導師:家庭教育不能再等了,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風氣,它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正,則民風淳;家風正,則政風清;家風正,則黨風端。對中國人來說,有家就有家風,古代家風一般總結為五常八德,而現代家風是指一個家庭長期培養形成的一種文化和道德氛圍。家風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促使家庭成員在一種文明、和諧、健康、向上的氛圍中不斷發展。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廣大家庭都要弘揚優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本周起,本版推出由商丘市教育體育局、商丘日報報業集團主辦,商丘市回民中學協辦的《教育名家談家風》欄目,歡迎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廣泛參與,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關于教育,近年來有一種流行的說法,那就是“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到底對不對?我覺得在中國談教育,談中國教育,怎么能離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怎么能離開儒家文化?怎么能離開孝道文化?“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顯然是來自西方對宗教的信仰,來自對“上帝”的敬畏,這種“愛”是在天上的!雖然《孝經》“三才章”中也指出,要“先之以博愛,則民不遺其親”。但這種“愛”是來自人間親情的家庭指導師對孩子的教育,她是在地上的!所以,與其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不如說“沒有孝就沒有教育”更合適!
孔子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可見,孝是道德的根本,孝是教育的起點,教育必須從孝道開始。這句話,很好地論述了孝道、品德、教育三者之間的關系。那么,必須從孝道開始的教育,它的基礎又在哪里呢?很顯然,肯定是在家庭!這就是家庭教育。孔子還說:“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這說明只要家庭教育做好了,幼兒教育、成人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將會一通百通、一順百順。但是,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近百年來,隨著對傳統文化尤其對孝道文化的輕視,甚至是鄙視,家庭教育也被長期忽視。于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失當帶來的人生觀、價值觀扭曲,進而引發的家庭問題、社會問題比比皆是。如今,《家庭教育促進法》的頒布和實施,已把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為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的重要“國事”。為了弘揚中華民族重視家庭教育的優良傳統,引導廣大家長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增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有責任和義務對家庭教育認真思考。
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教育至少有三個作用,即決定作用、基礎作用和配合作用。
家庭教育的決定作用。這里引進一個家庭教育的“控股理論”。一個孩子是不是能成人、成才、成功、成名,決定他的是什么教育?有專家研究表明,家庭教育的份額占51%,學校教育的份額占34%,社會教育的份額占15%。企業管理學告訴我們,51%超過了半數,這叫控股!即一個孩子的教育系統工程中,家庭教育是控股的,家長是“董事長”!孩子的成人、成才、成功、成名,全都掌握在家長手中,家庭教育是發揮著決定作用的!
家庭教育的基礎作用。這里引進一個孩子成長的“大樹理論”。每個孩子成長過程就像一棵大樹,這棵大樹有根、有干,有樹冠、有樹蔭。根代表這個孩子成人了,干長出來的時候,能做家具、梁檁,代表孩子成才了。之后會有樹冠、樹蔭,說明孩子能遮一方風雨了,就是孩子成功了、成名了。但是沒有樹根哪有樹干,沒有樹干哪有樹冠和樹蔭?一個孩子,不成人如何成才?不成才如何成功?不成功如何成名?一個人的成才、成功、成名皆是從成人開始的。按照孩子成長過程的一般分工,孩子的成人是在家庭完成的,孩子成才是在學校完成的,孩子的成功和成名是在社會上完成的,順序不能顛倒。由此可見,孩子的成人是基礎,而成人又是在家庭完成的,這就是家庭教育的基礎作用!
家庭教育的配合作用。家庭教育離不開學校教育的配合,學校教育也離不開家庭教育的配合。老師離不開家長,家長也離不開老師。能夠詮釋這個配合作用的是家校聯合的“等腰三角形理論”。學校與家庭,老師與家長的聯合過程,就像一個等腰三角形:底邊的兩端,一端是家庭,一端是學校,而這個底邊把家庭和學校連在一起,這叫家長和學校的溝通和聯合。家庭一端伸出的一個腰是家長,學校一端伸出的一個腰是老師,老師和家長這兩個腰共同托舉的頂點,就是學生,就是孩子。以學校和家庭為基礎,家庭教育和與學校教育搞好配合,家長和老師把孩子托得越高、舉得越高,孩子會站得越高、走得越遠!,這就是家庭教育的配合作用。
家庭教育的真相
家庭教育到底是什么?三句話可以概括家庭教育的真相。
第一句話“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都是天地精華,每個孩子都是天造地設。”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家長只需要給他創造合適的條件,不要太多的干涉,讓他自由發揮出來,從而使他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第二句話“每個孩子都是圓融具足的,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充滿能量的。”作為家長家庭指導師對孩子的教育,只需要做到陪伴在孩子身邊,與他的生命共振,和他一起成長。
第三句話“教育是情感的轉移和能量的傳遞。”在開展家庭教育過程中,父母的生命、父母的心靈,和孩子的生命、孩子的心靈,相互碰撞,彼此會有一種情感轉移,會有一種能量傳遞——這就是最好的教育!家長只要把發自內心深處的平靜、安詳、歡喜,讓孩子看見——這就是最好的教育!家長只要把對孩子生命本身的關注,情真意切地表達出來,讓孩子感受到——這就是最好的教育!
家庭教育的做法
家有兒女在學堂,身為父母該怎樣?家庭教育如何做,這里也用三句話來概括。
第一句話:建立自信。一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天生我兒必有用,天生我女不平庸”,無須攀比、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要相信自己眼前的孩子才是你最好的風景!二要相信自己是最好的家長,相信自己做好家長之后,能頂200個好老師!相信自己給孩子的是最好的、最棒的,相信自己給孩子的是孩子最需要的、最樂意的。
第二句話:重在行動。關愛孩子,就是要關愛這個生命,關愛他的感受。家長要經常換位思考:孩子苦不苦,孩子累不累,孩子心里歡喜不歡喜。這些問題想通之后,開展家庭教育,身教大于言傳。落實在實實在在的行動上,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用家長的實際行動開展的家庭教育,不會做無用功,家長在行動中的所有付出,在孩子以后的成長過程中,都會一一折射反映到孩子的身上。
第三句話:營造環境,還給孩子一片家庭的藍天。每個家庭,無論是大家庭還是小家庭,甚至整個家族,都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往往充滿著矛盾、充滿著糾紛。妯娌關系問題、婆媳關系問題、夫妻關系問題、留守兒童問題、贍養老人問題、代溝問題等,這些問題統統都會在孩子幼小心靈中布下陰影,從而破壞他成長的環境,對他的教育十分不利,對他今后成人、成才、成功、成名都不利。因此,我們要理順家庭關系、和諧家庭關系,通過有效溝通,把自己降下來、低下來、靜下來,處理好各種家庭問題,營造一個好的環境,還給孩子一片家庭的藍天。
現在家庭關系中,夫妻雙方是家庭的主題。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如何對待上面的老?如何對待下面的小?如何對待家里的人?如何對待外面的人?處理這些關系,我總結了一個“和諧家庭六人法則”,把這六個人關系處理好了,整個家庭關系就和諧了。這六個人分別是誰呢?一個是老人,一個是小孩,這里把小孩叫做小人。家庭的頂梁柱是夫妻雙方,這里叫做大人。他們都是生活在一個屋檐下的家人。家里會有客人,也會有恩人。這六個人如何相處?對待老人像對待小人(小孩)一樣——老人像小孩一樣,老人是如何對你小的時候,你就如何對他老的時候;對待小人(小孩)像對待大人一樣——不要認為小孩子不懂事,要尊重他,要像大人一樣把他當回事;對待大人(夫妻雙方)像對待客人一樣——夫妻之間要相敬如賓,舉案齊眉;對待客人像對待家人一樣——對來客不客套,像對家人一樣真心;對待家人像對待恩人一樣——能夠生到一家人,一個鍋里過日子幾十年,一定是上輩子的緣分,一定是有恩之人;對待恩人像對待老人一樣——在生活中、工作中對自己有恩的人要給予足夠的尊重。這樣,“和諧家庭六人法則”就可簡要表述為:對待老人像對待小人一樣、對待小人像對待大人一樣、對待大人像對待客人一樣、對待客人像對待家人一樣、對待家人像對待恩人一樣、對待恩人像對待老人一樣。
最后,有兩句話與廣大家長共勉。第一句“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為兒孫做馬牛。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為兒孫做遠憂。”對孩子的事情,家長不能撒手不管,但是也不能太憂慮、太焦急、太刻意,由于養育孩子、教育孩子而把自己過得沒有自我了家庭指導師對孩子的教育,是極其不對的。第二句話“面朝大海,靜待花開。”家長對孩子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平靜愛、不傷害、能等待。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