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至二年級,每年起碼讀100萬字;

三至四年級,每年起碼讀200萬字;

五至六年級,每年起碼讀300萬字。

先有閱讀,再有學習,然后才會有成績

如果孩子只學習教科書,只應付做作業,那么他對世界的了解僅限于方寸之地,他所吸收的知識也僅限于課本知識。

通過海量閱讀,涉獵百科,博覽群書,孩子的智慧才能不斷成長,最終形成強大的自我發展能力。

白巖松有句話說得特別好:“閱讀,讓我沒有變成自己討厭的人。”

怎樣才能讓孩子自信、理性、平和、樂觀?閱讀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兒童時期一旦養成了閱讀的習慣,今后會主動找書讀書。

閱讀是有胃口的,一開始讓孩子吃肯德基、麥當勞,慢慢的,其他東西就不愛吃了,他只對肯德基、麥當勞感興趣,他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其他好東西。讀書也是這樣,讀了一些糟糕的書,對其他的好書就沒有鑒賞力了。

在家為孩子創造閱讀環境很重要,可以為孩子置辦一個小書柜,選擇他所在年齡段必須閱讀的和他感興趣的書籍。合理利用家里的其他地方,比如書桌、沙發甚至洗手間都可以放置書本或雜志。讓閱讀無處不在,讓孩子能隨時隨地閱讀。

重要成長性家庭教育孩子的意義_孩子成長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_家庭教育對一個孩子的成長重要性

教育從培養好習慣開始

葉圣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就看有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孩子的成功教育,從培養好習慣開始。

孩子成績的好壞,不僅與智力有關,更受到平時習慣的影響。

好習慣,才是支撐一個孩子走得更遠的根本。

孩子之間成績的差別除了智力因素外,本質上是習慣的差別。好習慣決定好成績,教育孩子,先抓習慣,再談成績。

培養孩子這5個好習慣,是每個父母都應做好的事情。

1.自覺學習的習慣

先明確要求,讓孩子知道怎么做才是自覺,做不好會有哪些危害。

幫助孩子制定計劃,讓孩子根據計劃執行學習任務,學得更有條理。

教育就是要讓孩子養成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心、不斷自主學習、不斷為自己充電的習慣,而不是讀書時拿100分,到了社會上連書都不看。

2.尊師重教的習慣

教育興國,尊師重教,重視家教。良好習慣必須從尊師做起。先尊重老師,然后尊重課堂,尊重知識,尊重自己的未來。

3.珍惜時間的習慣

孩子之間真正的差距不在于智力,不在于努力程度,而在于時間管理。

鼓勵孩子做時間的主人,平時不能拖拉懶散,學習時要高度集中精神,提高效率,珍惜時間去學更多知識。

4.自理生活的習慣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賴父母,不依賴老師,哪怕離開父母也能自理生活。

獨立的孩子動手能力更強,適應能力也更強,不管去到哪里都能表現出色。

5.認真負責的習慣

做對了要表揚,做錯了要批評,一定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才能學會承擔責任。

放手讓孩子做決定,提高孩子的抉擇能力,培養責任感,孩子才能茁壯成長。

有人說,孩子就是家庭教育的縮影,也是父母的鏡子,你可以通過孩子觀察一個家庭的教育水平和質量,觀察父母的教育能力和用心程度。

家庭教育的三個關鍵,陪伴、閱讀和習慣,希望父母能真正執行起來。教育孩子是一場漫長的修行,大家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