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摧毀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點進去后發現,這個問題的瀏覽量有3900多萬,吸引了6000多名網友回答。

家庭教育關注點_關注家庭教育點評怎么寫_關注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圖源:知乎

在翻了上百個高贊回答后,我終于明白為什么有這么多人討論這個問題。

其實,它還有另一種問法:那些在父母看來不值一提的小事,為什么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6000多名網友用親身經歷給出了答案。在這些回答中,幾乎沒有提及家暴,有的是忽視、威脅、遷怒、控制、貶低……

01

無視,最容易摧毀一個孩子

網友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小學老師的分享——“摧毀一個孩子特別簡單,只要三次打招呼不理就夠了,這個孩子便再也抬不起頭了”。

摧毀一個孩子,真的這么簡單嗎?

曼徹斯特大學的心理學教授 曾做過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靜止臉實驗。

實驗之初,媽媽與孩子正常互動,孩子很開心。

家庭教育關注點_關注家庭教育心得體會_關注家庭教育點評怎么寫

靜止臉實驗開始,媽媽變得面無表情。孩子發現不對勁,開始想辦法引起媽媽注意。

關注家庭教育點評怎么寫_家庭教育關注點_關注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孩子努力嘗試讓媽媽與自己互動,但是媽媽仍然面無表情。

家庭教育關注點_關注家庭教育點評怎么寫_關注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最后孩子開始崩潰哭泣。媽媽哄回孩子,孩子又恢復開心的模樣了。

關注家庭教育點評怎么寫_關注家庭教育心得體會_家庭教育關注點

精神分析學中有個觀點叫作:“無回應之地,即是絕境。”

知乎網友@馮瘦瘦 分享的經歷同樣讓人心痛:

初二期中考試,數學拿了滿分,高高興興回家告訴爸媽,我爸不耐煩地叫我不要吵到他和別人聊天……

無法形容當時的心情,我從小到大都很少哭,可那天眼淚卻在眼眶里打轉……

經歷了這次,后面我就不把學習放心上,還差點初中輟學。

日常生活中,類似的場景還有很多,比如下班回家,孩子興奮地跟你分享學校的趣事,你卻毫不在意,敷衍地回了幾句后,對孩子說自己去玩吧。

作為成年人,我們沒有得到及時回應或者得到錯誤回應的時候,尚且會感到焦慮、煩躁、情緒低落。

而相較于我們,孩子的情緒更加敏感、脆弱,對關注的需求度更高。

及時的溝通,有效的陪伴,勝過千萬育兒經。

02

貶低,孩子自卑、叛逆的源頭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會對孩子進行打擊式教育,本意是想讓孩子謙虛、上進,但往往一不小心就翻了車。

綜藝《是女兒是媽媽》中,“小時候挨過揍嗎?”這個用來熱場的問題,卻讓陶昕然沉默了。

她說起自己小時候拿了98分,本以為媽媽會很高興,結果回家就被媽媽揍了,被質問兩分是怎么丟掉的。

關注家庭教育點評怎么寫_家庭教育關注點_關注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圖源:是女兒是媽媽

這段話引起了網友的強烈共情,大批網友分享自己的類似經歷,稱“被打壓似乎是東亞小孩的命運”。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做過的一項調查顯示,高達90.6%的受訪青年曾受到過父母在言語上的打擊式教育。

有受訪者表示,每次父母對她進行打擊,她都想反抗,但他們總是“爸媽怎么說你都要聽著”的態度。

時間久了心里就很抵觸,“不知道要怎么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

隨著年齡增長,這些打擊影響到別的事情上,“小時候長期被訓不敢反抗,長大之后在生活工作中,事情明明可以商討,但總會選擇退一步”。

家庭教育關注點_關注家庭教育點評怎么寫_關注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圖源:承歡記

《中毒的父母》一書中寫道: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并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父母總是貶低、打壓孩子,會讓孩子缺乏自信、自我否定,或者激發孩子逆反心理、自暴自棄。

孩子需要正面的鼓勵,如同植物需要陽光。

適時的肯定,真誠的贊美,遠超任何嚴厲的說教。

03

遷怒,孩子無法承受之重

王蒙在《不要以為自己就是尺度》中寫道:

“父母寂寞了就責備孩子太不活潑,父母想午睡了就覺得孩子弄出的噪音令人討厭;父母想讀書了就發現孩子不愛學習,父母想打球了就發現孩子不愛體育;父母煩心的時候就更不必說了,一定是看著孩子更不順眼了。”

關注家庭教育心得體會_關注家庭教育點評怎么寫_家庭教育關注點

圖源:你聽見了嗎?

人們總是不自覺地將比自己更弱小的人當作發泄對象。一個家庭中,相對弱小的孩子,往往會成為父母負面情緒的承載者。

知乎網友@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跟我媽一起坐公交,售票員沒看到她刷卡,讓她補交,我媽就跟售票員吵了起來。

然后她轉頭對著我就罵,都是你,出門磨磨蹭蹭的。我當時在公交車上差點哭出來……

當生活的壓力讓父母情緒失控的時候,孩子便成了無辜的出氣筒。

樊登老師曾說:“父母罵孩子百分之九十是遷怒,就是自己的挫敗感、無能感、無能為力,遷怒在對面的這個孩子身上。”

被遷怒的孩子會怎么樣呢?

“我爸就是這樣,導致我現在為人處事都小心翼翼,一旦別人不開心我就有罪惡感。”

“所以我現在出了什么事情都在怪自己。”

“我的父母遷怒于我,而我開始遷怒我的孩子和愛人。”

長期遷怒,不僅會損失父母的權威,還可能讓孩子變成“問題孩子”,后患無窮。

平和的家庭氛圍,理智的情緒管理,比任何物質獎勵都來得重要。

關注家庭教育點評怎么寫_關注家庭教育心得體會_家庭教育關注點

寫在最后

我們討論這些問題,并不是為了指責父母。相信大多數父母都不想把家庭變成內耗的“戰場”,讓孩子失望、讓自己委屈。

育兒就是一場修行,養的是孩子,修的是自己。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就像是孩子的鏡子,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是在教育自己。

關注家庭教育點評怎么寫_關注家庭教育心得體會_家庭教育關注點

圖源:家有兒女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如何毀掉一個孩子?

“就是加入那群被毀滅過的成年人,讓車輪繼續碾壓下去,一代毀滅一代。或者,你選另一條路,去保護孩子,當他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