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心理教育指導師_內訓師心理指導_心理指導 英文

家庭教育指導師是指通過教育學、應用心理學、社會家庭學的理論知識,幫助家庭在夫妻關系、親子關系、婆媳關系上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通過改變孩子的生活、學習習慣,建立孩子的責任家庭心理教育指導師,幫助家庭幸福的專業人員。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報考家庭教育指導師的考試內容有哪些呢。

本文目錄

一、考試目標科目

本考試對報考者實行筆試。通過考試,核查報考人對本專業知識的識記、理解、掌握、運用程度和解決基本實務問題的能力。

《家庭教育學基礎》 吳 航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家庭教育心理學》 龐海波 暨南大學出版社

《發展心理學》 雷 靂 人民大學出版社

二、試卷結構

本試卷為綜合考卷,總分計150分。

由(1)選擇題(30分) (2)填空題(30分) (3)判斷題(10分) (4)簡答題(20分)

(5)論述題(60分)構成。

本職業技術資格認證分為初、中、高三個級別。三個級別的試卷為相同考核內容。中級考核增加論文考核,旨在加強學員的綜合能力與水平。高級考核學員應具備論文,并需有專家答辯,旨在考核學員的全面綜合能力與水平。

三、考試范圍

(一)《家庭教育學基礎》

本書是考試的主要教材。通過對《家庭教育學基礎》的學習,要求對家庭教育學的基本內容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重點章節為:

第一章 第一節“家庭的概念”、第二節“家庭教育的概念和作用”、第三節“學習型家庭的要素”。

第二章 第二節“中國家庭教育傳統的精華”。

第三章 第二節“家庭生活方式與家庭教育”、第三節“夫妻關系、親子關系、祖孫關系與家庭教育”、第四節“家長教養方式的類型”。

第五章 全部為本書考核重點。

第六章第一節全部;第九章第一節“家庭治療的定義、模式、原則”家庭心理教育指導師,第二節家庭治療案例介紹。

(二)、《家庭教育心理學》

本書是考試的基礎教材。通過對《家庭教育心理學》的學習,要求掌握家庭教育心理學知識框架,做合格的父母、法定監護人,重視家庭、學校與社會的教育協作,讓孩子更健康、更優秀、更幸福。

重點掌握:

第一章 第三節家庭教育心理學的概念。

第二章 第二節學習型家庭的成功經驗、獨生子女教育問題的成因、第三節個性化教育借鑒的加納德多元智能理論、家長怎樣平等對待孩子、新世紀家庭教育新理念的內容。

第三章 第三節父母實踐篇 。

第四章 第一節胎教的四種措施、第二節嬰幼兒行為管理(0~3歲)、第三節父母使孩子有良好情緒體驗的六種方法。

第五章 第二節學前兒童的記憶力發展、創造力發展、語言的發展、第三節社會性對學前兒童發展的意義、第四節家庭心理教育如何促進學前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第五節民主式、關懷式教養方式,父母應具備四種意識促進孩子成長和學習能力提高。

第六章 第一節家庭教育存在的六個問題、小學兒童注意的發展、小學兒童想象的發展、應對小學兒童學校適應性問題的四點對策、第二節建立四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第三節形成三點良好的父母行為、第四節培養良好親子關系(四點)。

第七章 第一節兒童可能面對的壓力事件(家庭三點、學校三點)、第二節兒童如何應對壓力事件(三點)、家長和學校如何應對兒童壓力事件、應對兒童壓力事件的案例、第三節提高兒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四個方面、父母師長幫助兒童克服心理壓力的三種方法。

第九章 第二節單親家庭的四點教育方式、第三節再婚父母家庭教育(六點)、第五節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留守兒童的其它問題、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方式、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對策、第六節家長解決孩子厭學的四項措施、處理孩子早戀問題的四項措施、解決孩子網絡成癮的三項措施。

第十章 第二節有效的教養方式及訓練。

第十一章 第二節強化論、需要層次說、自我效能感理論、成就動機論、第三節青少年學習動機的三個特點、第四節怎樣才能讓孩子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四點)。

第十二章 第三節青少年道德心理的基本特點、第四節家庭教育與良好道德的形成。

第十三章 第二節良好心理素質在認知風格上、在歸因風格上、在應對風格上、在動力系統上、在自我上、在個性特征上、在人際關系上的體現,第三節家庭教育的內容。

(三)、《發展心理學》

本書是考試的基礎教材。通過對《發展心理學》的系統學習家庭心理教育指導師,要求掌握發展心理學的一般體系、經典理論、實用技術。

重點章節為:

第一章 第二節微觀發生研究、研究中的倫理道德問題。

第二章 了解各種理論的優勢、第六節生態系統理論的時間系統、能力——環境壓力理論、第七節帶補償的選擇最優化模型、哪一種理論是正確的(出于不同需要而繪制的地圖)。

第三章 第一節遺傳機制中的基因型與環境的相關。

第四章 第二節嬰兒期語言發展的交互作用觀、第三節嬰兒期的氣質與教養方式、嬰兒期依戀的類型、影響。

第五章 第一節幼兒期運動技能中的繪畫技能、第二節幼兒期認知發展中的社會文化觀(搭腳手架、最近發展區)、第三節幼兒期心理性別中的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差異的表現)。

第六章 第一節認知發展的個體差異中的三層智力理論(圖)、第二節學齡兒童期情緒發展中的情緒調節(策略、情緒自我效能感)、學齡兒童期家庭關系中的父母管教行為。

第七章 第一節青春期發育的心理適應中早熟與晚熟的影響、青少年身體映像中的厭食癥、青少年的自我中心思維、第二節青少年期情緒發展中的情緒的基本特點、青少年期道德發展中的吉利根關懷道德、青少年期的親子關系、同伴關系中的戀愛關系、青少年期問題行為的隱義。

第八章 第一節大學學習生活中的大學生活產生的影響、第二節青年期的生活季節、青年期的社會時鐘、青年期婚姻與家庭中的家庭暴力、青年期職業選擇中工作的意義、職業抱負發展理論。

第九章 第一節專業技能的發展、第二節生活季節與生活適應中的中年期的生活季節(四個任務)、生活適應(傳遞火炬)、休閑活動中的退休的準備。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