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言在先

高考是改變孩子命運的重要途徑,雖然國家一直在強調素質教育、雙減改革,但在現實形勢下,仍然是應試教育。家長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在物質和精神上全力保障孩子的學習——為了考試的學習。而一個學習優秀的孩子,除了個人努力和認真學習,大多也離不開家庭的正面影響和家長的正確引導。

家庭教育指導師報名條件_一級級建造師報名條件_人力資源助師考試 報名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家庭教育指導師報名條件,將家庭教育納入了法律軌道,體現了國家對家庭教育的重視家庭教育指導師報名條件,確定了家長履行對孩子的教育既是權利也是義務,要求家長以多種方式、從多個方面促進孩子全面發展,盡量實現家長和孩子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目的。

在現今社會形勢下,家長應該做什么、怎樣做才能做到合格的家庭教育呢?

首先,要對家庭教育有正確的認識。

對孩子而言,家庭是第一個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家長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替代的責任主體,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要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著特別的重要作用,在孩子的生理、心理、智力、體質、認知、品德等方面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緊密結合,形成穩固的教育三角形。

既然國家已經立法,不管家長的能力、時間、精力和經濟實力能否保證高質量完成家庭教育,家長都應該主動擔起責任、創造條件,將家庭教育放在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重要位置。

其次,要掌握家庭教育的要求和內容。

家庭教育要遵循孩子發展規律,要注重孩子的個體差異,不能采用揠苗助長或一刀切的方式。

尊重孩子、保護孩子隱私、保障孩子的合法權益。不能為了維護家長權威,單一的采用壓迫、強制的方式,更不能采用恐嚇和威脅的方式。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系、相互信任,給孩子做榜樣。

掌握家庭情況,學習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采取合理靈活的方式進行家庭教育,這樣家長做起來也順手,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緊密結合,相互促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可以有效減輕家長的教育壓力。

家庭教育主要是培養愛國、愛民、愛家的家國情懷;培養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和法制意識;樹立正確人生觀、成長觀;培養良好的個人習慣,保證生理、心理健康成長,提高自理能力和獨立生活的能力;增強安全意識和能力家庭教育指導師報名條件,掌握安全知識和技能。

最后,要靈活合理地運用教育方式方法。

1.盡可能保證有效陪伴。足夠的有效陪伴是家庭教育的保障,較少的有效陪伴可能會造成家庭教育的不足,特別是無效陪伴,還有可能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2.家長協同參與。家長的家庭角色、社會角色不同,能夠給孩子帶來不同的教育內容。多方協同參與,會讓孩子在更多方面得到更多的教育,需要注意的是,當多方參與時要提前溝通,避免出現尺度不一致的情況。

3.在日常生活中言傳身教。樹立榜樣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家長要展現自身優點,并以身作則,讓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優良教育。

4.平等交流,嚴慈相濟。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和信任,平等交流才能了解孩子真正心聲,“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對無意犯錯要寬容,在犯錯后教育其明辨是非,對明知故犯要有嚴厲的態度和嚴肅的批評,但要注重事后引導,不能一批了之。

5.注重個體差異,科學引導。了解孩子與同齡人的個體差異,對明顯差異要區分對待,采用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多鼓勵少批評。

6.實現相互促進共同成長。對孩子教育的過程也是家長成長的過程,對孩子的要求也是家長對自己的要求,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家長對自己的教育,為了提高教育能力也會促使家長補足自己的短板,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最終會讓家長和孩子相互促進和共同成長。

總之,家庭教育有就比沒有強、多就比少強、好就比差強。家長不能單純地把教育交給學校和社會,要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讓孩子擁有良好的性格、品質、心理、能力和成績。

上文為個人對家庭教育的簡識淺見,以后再談談遇到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法,希望和大家互相交流共同學習,解決養育孩子時遇到的難題。

#教育聽我說##家庭教育#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