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王龍璽 瑪麗斯特普國際組織性教育技術顧問

整理自第十三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

演講主題:《放開那些孩子——家庭視角下的性與性別平等教育》

幾千年來文化教化的積累并沒有推進人們對于性的認識。

我們通常會認為一個小學時候就懂得了很多初中知識的孩子是神童,但如果孩子稍微懂一點超越他年齡的性教育知識,很多家長老師就會說這個孩子是不是性早熟,是不是要找心理咨詢介入。

家庭教育是什么性_家庭生活片性_法國家庭性編年史在線

性教育要教女生男生都會說“不”

在傳統的性教育教材里通常有一章經典的內容,叫做教會女孩說不,但是它夠不夠?

不夠,從現在性教育的觀念來看,不僅要教會女孩說不,同時要教會男孩說不,因為隨著現在社會的變化,男生變得越來越羞澀,同時有很多男孩在親密關系中很難對他的伴侶說出拒絕的話,因為這樣會顯得沒有男孩子氣概。

兒童性侵害的例子,如果今天查資料,會發現目前國內絕大多數的文獻中的數據只有女童被性侵害的,而有非常少的報告提到小男孩被性侵害,但其實男孩遭遇的性侵害也非常非常多,而且性質也有絕不輸于女童遭遇性侵害的案例。

傳統來說,性教育是教會女孩說“不”,但是如果涉及到性與性別的教育,應該是教會每一個個體家庭教育是什么性,如何和自己喜歡和欣賞的人表達溝通協商,從而共同的做出負責任的選擇。

家庭生活片性_法國家庭性編年史在線_家庭教育是什么性

性教育應該直面“性”

絕大多數的性教育課程都會講類似于內衣和內褲遮擋的地方不能被觸摸,嚴格來說不管是性教育,只是安全教育,這種教育里不提性。但是在性教育的觀念來看,和孩子說“性”非常的重要。

比如有一個家庭從小給女兒說生殖器,用娃娃來替代,但是這個女孩后來在學校遭受性侵害很長時間,她回家就跟家里說我的娃娃疼,老師摸我的娃娃。

家里人并不明白怎么回事,真的以為是娃娃所以沒有在意。過了很長時間以后,才發現是遭受性侵,但是那個時候已經造成嚴重的后果。

家庭生活片性_法國家庭性編年史在線_家庭教育是什么性

但其實給一年級二年級的孩子講性教育時,用赤裸裸的直白的詞匯并不會影響他們的成長和發展。這些詞對于他們來說,就跟筷子、碗、衛生間、一樣只是一個名詞,只是一個知識。

老師講性教育的時候是有引導的,都是從認識身體開始,比如說我們知道身體有很多器官,有鼻子、眼睛、有心肝脾胃腎,有生殖器官,有子宮,我們要愛護每一個器官,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國內最早的性教育是從幼兒園開始,拿兩個有生殖器的布娃娃,女性娃娃的陰道有一個開口,里面有一個小娃娃,上課的時候老師會說小朋友們我們來學一下生命是怎么誕生的家庭教育是什么性,老師今天是一個醫生,我需要一個助產士來幫助我接生這個孩子。老師會指導孩子慢慢把陰道口打開,把小娃娃接生出來,然后老師就會宣布小娃娃順利的誕生了。

這個時候很多孩子都會自發的起來鼓掌,這是本能的對于生命的敬畏,回家以后就會跟家里面非常熱烈的討論,我今天在學校學習到孩子怎么誕生的,娃娃是怎么來的。

我們花了很多時間糾結怎么欺騙孩子怎么來的,想各種模棱兩可的答案,但只需要半節課,在幼兒園大班中班的時候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在一生中再也不會問你這個問題,你也不會憂愁怎么應對這個問題。

家庭生活片性_法國家庭性編年史在線_家庭教育是什么性

家庭生活片性_法國家庭性編年史在線_家庭教育是什么性

更多的去了解性,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

對于人類來說,沒有任何一種技能是不需要經過練習就可以被掌握的,我們有時候總是希望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保持非常純潔,畢業以后馬上就進入婚姻家庭教育是什么性,但是真實世界是非常復雜,需要他們提前進行練習,只有練習才知道交往會遇到哪些問題。

我工作之后招了很多大學的志愿者,讓他們在同伴之中以同伴的身份開展性教育。有一個來自南京醫學院的大二女孩,非常的漂亮,也談過好幾個男朋友,在學校里也經常給同齡人開展性教育的課。

所以很多人都以為她有非常豐富的性經驗,但實際上她在做志愿者的期間沒有性經驗,反倒是宿舍里兩個非常乖巧、學習很好的女孩,在大學之后跟男朋友談戀愛的一個月里,就發生了性關系。

我無意去評判任何人在什么時候發生性關系是好還是不好,但是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基本的問題,就是為什么往往是那些被保護的很好的還乖巧的、學習很好的女孩,在性關系和親密關系中更容易被對方的伴侶牽著走?

這個漂亮女孩的答案很簡單,她提前跟不同的人進行過練習,所以用她的話來說,她交往的每一任男朋友中,每一次的套路都清楚,都知道套路的背后意味著什么,所以她在關系中可以掌握一個很好的主動,如果她想發生性關系就可以,如果不想發生的話,沒有人可以強迫或者誘騙她發生。

法國家庭性編年史在線_家庭生活片性_家庭教育是什么性

家庭生活片性_法國家庭性編年史在線_家庭教育是什么性

時代在變遷,性教育的觀念也要變化

現在這個時代不同了,這個時代因為變化太快,對我們提出了很多挑戰,我們既有的知識結構已經不足以引領一個孩子長大。

很大一部分家長在面對性教育方面有疑慮,是因為自己沒有接受過性教育,當他看到跟性有關的問題的時候,他因為焦慮,會主觀把這些認為是一個問題,而另外一部分就是關于價值觀的問題。

有一次兩個媽媽找到我,一個母親就說她擔心她的女兒,她女兒現在14歲,她每天放學回家之后,什么都不干,把門這么一關,就在屋里停音樂或者是看漫畫,也不跟別人接觸,她很擔心女兒發展成自閉癥。

我還沒說話的時候,后面那個媽媽聽完以后,激動的一拍手,說她就希望她的女兒也是這樣,因為她的女兒剛好相反,每天一放學就天天跟男同學混在一塊打籃球踢足球,一點也不淑女。我當時調侃開玩笑說,你們解決方法很簡單,你們換一下女兒,就是自己理想的女兒。

但是這件事情告訴我們簡單的道理,其實很多性與性別的問題,跟性與性別沒關系,本質是家庭教育中會遇到的基本問題,有一天當你發現孩子所期望選擇的人生道路,所做出的選擇,或者說他們想成為的那個人跟我們認為他們應該成為的那個人不一致,應該怎么辦?

平心而論,我們也不認為所有的家庭一定要尊重孩子一切的意見,我們現在的教育隨著社會的進步,不像以前了,完全是家長一人談,現在越來越多尊重孩子的意愿,但不是無限的,一個好的家庭其實是家庭成員之間互相尊重,然后通過協商去達到一個比較理想的效果。

我遇到過一個父親,他跟自己的女兒商量達成一個約定,同意女兒在中學的時候和喜歡的男孩子談戀愛,甚至談不止一段戀愛,但是他有三個要求:第一,中學階段不能發生性關系;第二,如果晚上出去約會,必須告訴父母要去哪兒,以便防止安全出現問題;第三,女兒的學習成績排名不能排到20名以后。

所以他們父女倆很快達成了一個很好的協定,然后就互相監督邊界,這是一個比較理想的效果。

法國家庭性編年史在線_家庭教育是什么性_家庭生活片性

法國家庭性編年史在線_家庭教育是什么性_家庭生活片性

好的性教育,是讓孩子理解身體的自主權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會喜歡告訴他們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但如果這么做的話,其實是無窮的列舉,永遠都無法辦法覆蓋所有現實中出現的問題。

但是我們給孩子講性教育的時候,不是告訴他要怎么樣,不要怎么樣,而是讓他去理解身體的自主權。

我們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有時候看到很小的孩子,忍不住上去捏捏臉。

但讓孩子理解身體的自主權,是從小告訴孩子,你的身體是屬于你自己的,如果你感受到任何的不舒服,你都需要跟對方表達出來,去協商,同樣你如果喜歡某個人,或者欣賞某個人,比如說友情或者別的情感,也可以通過擁抱或者握手來表達你們之間的這種親密的這種情感,這個就叫做身體的自主權。

家庭生活片性_法國家庭性編年史在線_家庭教育是什么性

家庭生活片性_家庭教育是什么性_法國家庭性編年史在線

好的性與性別教育的三個原則:多樣性、普遍性、流動性

什么是多樣性?

翻開今天的小學課本,當講到家庭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課本上畫的圖畫都是支一個父親、一個母親跟一個孩子。

但是實際上當我們講性教育的時候會告訴大家,家庭是一個很多樣的概念,有很多種家庭,有父親、母親組成的三口之家,有單親家庭、領養家庭、重組家庭,有的家庭從小孩子會跟爺爺奶奶或者親戚長大,還有少數的家庭是彩虹家庭,可能有兩個爸爸或者兩個媽媽,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多樣性的案例,不會告訴孩子家庭只有一種。

如果你多去看國外兒童性教育的繪本的時候,你會發現國外很多繪本都會出現殘障孩子,比如說推著輪椅,或者拐杖的形象,這就是一個多樣性的展現,讓孩子從小理解人是多樣的,有殘障群體,有非殘障群體。

法國家庭性編年史在線_家庭生活片性_家庭教育是什么性

什么是普遍性?

當你跟孩子說家庭的樣貌有很多,三口之、單親、重組、領養的家庭,但是任何一個家庭形態下的孩子,都可能積極健康的成長。這就是在多樣的基礎上,告訴大家一個普遍的原則,我們雖然有著不同的經歷,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變得很好,都可以去享受生命力非常美好的東西。

我們在講性教育的時候也是這樣,為什么那么多人怕性教育,因為總認為性教育等同于性行為的教育,這就是狹義的性。

狹義的性是什么?就是性只屬于健康的成年的異性戀之間的生殖器官結合的行為。

而廣義的性,也就是好的性教育的性,是無論你是健康還是殘障,無論你是男性還是女性,無論是異性戀還是同性戀,無論是老人、年輕人、孩子,還是成年人,性都是屬于每個人一生的狀態,它是從出生到死亡,從子宮到墳墓的生命的經地。

法國家庭性編年史在線_家庭教育是什么性_家庭生活片性

最后一點是流動性。

流動性視角要求我們秉承著這樣的一個觀念,一個人的一生是不斷發展的過程,我們今天這個時代,再也沒有沒有可能回到工業化時代的教育思維,通過管制、清除和劃分隔離帶來保證孩子純潔性,沒有人能把孩子一生都關在籠子里,保持他不受任何的污染和不經歷任何的挫折。

我們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最核心的叫做讓孩子知道即便是經歷過痛苦,也可以從中走出來,并且重新面向未來的勇氣。

紀伯倫寫過這樣一段話,你需要拼盡全力變成他們,而不是他們變成自己,因為生命不會后退,更不會停留在現在。

這句話是對的,上輩人出生在貧窮走向富裕的年代,對那代人來說,性和性別只是夫妻間在床頭談論的秘密,他們可能曾經也無助,但錯過了一代而無法彌補。

而既然這個時代的孩子和下一時代的孩子會有很好的機遇,那么希望他們能夠自己探索出自己的路。

新東方家庭教育(ID:),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