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

編輯|知文

01

社交焦慮的易感人群包括現在的大學生,并且社交焦慮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重要影響,因此探討大學生社交焦慮的影響因素和形成機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服從權威 教育_教育類權威期刊目錄_家庭教育的權威性

影響社交焦慮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環境因素和個體的認知。根據以往研究,父母的教養方式作為個體成長過程中的一種環境因素,可能會通過評價恐懼這種認知活動對個體的社交焦慮產生作用,但是目前卻幾乎沒有研究探討過三者之間的關系。

此外,以往許多研究者認為正面評價恐懼和負面評價恐懼都是社交焦慮的重要認知組成部分,但是目前卻缺少對評價恐懼和社交焦慮之間因果關系的檢驗。基于此,研究者首先探討了大學生父母教養方式、正面評價恐懼、負面評價恐懼和社交焦慮之間的關系模型,進一步檢驗了大學生正面評價恐懼和負面評價恐懼與社交焦慮之間的因果關系。

研究者分析了正面評價恐懼和負面評價恐懼與社交焦慮之間的因果關系。并且在進行正面評價恐懼誘發后,被試的正面評價恐懼顯著增加,社交焦慮沒有顯著增加;進行負面評價恐懼誘發后,被試的負面評價恐懼和社交焦慮均顯著增加;誘發被試的負面評價恐懼,被試的正面評價恐懼也顯著增加。

服從權威 教育_教育類權威期刊目錄_家庭教育的權威性

結論就是正面評價恐懼和負面評價恐懼在父親情感溫暖和母親過度保護的教養方式與社交焦慮之間的關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該中介作用既包含了平行中介作用,也包含了鏈式中介作用,該結果支持了正面評價恐懼和負面評價恐懼之間的關系是雙因素模型和延遲模型并存的觀點;個體的正面評價恐懼部分根植于負面評價恐懼;負面評價恐懼可以直接導致個體的社交焦慮。

研究結果提示我們,在制定預防和矯正大學生社交焦慮的策略時,一方面要考慮到成長過程中父親教養方式和母親教養方式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個體對外界評價的恐懼的影響。

02

個體身處于社會之中,社會交往是必不可少也是無法避免的,我們需要通過與他人的溝通交流獲得所需的信息,需要通過與他人進行合作達成一些目的,也需要通過建立與他人的聯系來獲得生活的滿足感。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高中緊迫的學習生活和沉重的學習壓力使得他們大多只關注學習而忽略了社交,大學學習生活相對自由,而他們卻可能已經不知道如何社交,也不愿意進行社交了,再加上智能手機的逐漸普及,很多交流互動都可以選擇通過網絡完成,這給大學生躲避社交提供了條件,也讓他們成為了社交焦慮的易感人群。

教育類權威期刊目錄_服從權威 教育_家庭教育的權威性

社交焦慮會限制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方面表現家庭教育的權威性,對他們的學習和日常生活都有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因而也成為很多人患上心理疾病的一大誘因。從現有的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文獻中可以看出,社交焦慮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較為嚴重的問題之一。

因此,探討大學生社交焦慮的形成機制對后續的干預工作以及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社交焦慮作為個體的一種心理應激反應,會受到周圍環境以及自身認知活動等因素的影響。

以往研究表明,父母教養方式是影響社交焦慮的一種重要的環境因素,良好、積極的父母教養方式有利于個體的健康成長,而不良、消極的父母教養方式則會增加個體出現社交焦慮的風險。

教育類權威期刊目錄_服從權威 教育_家庭教育的權威性

而評價恐懼作為一種認知機制,對個體的社交焦慮也有著重要影響,對于他人評價的恐懼會讓個體更容易對社會交往產生焦慮情緒。

03

評價恐怖

評價恐懼可分為對正面評價的恐懼和對負面評價的恐懼,目前無論是正面評價恐懼還是負面評價恐懼,都被認為是社交焦慮的重要認知組成部分。有研究者認為,個體對于環境刺激的認知活動在心理應激反應的發生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中介作用。

因此我們推測,父母教養方式作為一種環境刺激,可能會通過評價恐懼這種認知活動的中介作用對個體的社交焦慮發揮作用,這可能是父母教養方式對社交焦慮的一種新的作用機制。

此外,雖然目前評價恐懼已經被視為社交焦慮的重要認知組成部分,但是還缺少探討評價恐懼與社交焦慮之間因果關系的研究,而它們之間是否存在直接的因果關系對社交焦慮的干預和社交焦慮障礙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研究人員還對評價恐懼與社交焦慮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測試。

服從權威 教育_教育類權威期刊目錄_家庭教育的權威性

所以我們將探討評價恐懼在父母教養方式和社交焦慮關系的中介作用以及評價恐懼與社交焦慮之間的因果關系,以豐富大學生社交焦慮的形成機制研究,深化大學生評價恐懼和社交焦慮的實證研究。

04

父母教養方式定義

美國心理學家首先提出父母教養方式的概念,把父母教養方式定義為父母與孩子進行溝通時對孩子的態度和父母的行為所營造的情感氛圍。在研究中指出父母教養方式是父母教養的觀念、行為等的綜合,不隨情境的變化而改變,具有穩定性的特點。

我們將父母教養方式定義為父母在撫養和教育子女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固定的態度、行為傾向和情感表達模式,它能體現父母的教養觀念,具有相對穩定性,能夠影響孩子的各方面發展。

教育類權威期刊目錄_服從權威 教育_家庭教育的權威性

父母教養方式的維度和類型

多名國外學者對父母教養方式的維度進行了劃分。最早將父母教養方式劃分為兩個不同的維度,一個維度為接受——拒絕,另一個維度為支配——服從;通過訪談和記錄的方法研究了父母寬容民主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社會性發展的影響,將父母教養方式劃分為情感溫暖——敵意和冷漠——參與兩個維度;通過編制孩子評價父母行為的問卷,將父母教養方式劃分為愛意——敵意和自主——控制兩個維度。將父母教養方式劃分為溫暖——敵意和限制——寬容兩個維度。

就父母教養方式類型的劃分而言,該方面權威的專家通過研究不同環境中父母對孩子產生的影響,把父母教養方式劃分為專制型、權威型和放任型三種類型,并指出在權威型家庭成長的兒童具有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和較高的成就傾向家庭教育的權威性,在專制型家庭成長的兒童缺乏一定的責任感,在放任型家庭成長的兒童缺乏獨立性。

國內學者對結果進行因素分析將家庭教養類型劃分為理解鼓勵型、過分約束型、冷漠專制型和限制保護型。雖然不同的學者將父母教養方式劃分為了不同的維度和類型,但從這些維度和類型的具體內容可以看出,它們之間存在著很高的相似性,都是從父母教養方式的“寬”與“嚴”、“民主”與“專制”入手進行的劃分。父母教養方式在子女的成長過程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它會影響子女的人格和社會化發展等。

家庭教育的權威性_教育類權威期刊目錄_服從權威 教育

父母教養方式對子女人格發展的影響

家庭是為個體提供生活保障的所在,它對個體人格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家庭中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個體的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不同父母教養類型的青少年在人格特質方面差異顯著,溫馨的家庭和良好的父母教養方式有利于子女良好、成熟、獨立等人格的發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青少年的犯罪行為,而父母不當的教養方式則會使子女形成難以適應社會的不良人格特征,也更容易情緒化。

家庭是兒童社會化的首要場所,良好的父母教養方式有助于兒童的社會性發展,反之不良的父母教養方式也對他們的社會性發展有不良的影響。

積極的父母教養方式可以提高個體的社會適應能力,使個體能夠坦然的面對生活中的社交情景,也能夠減少個體問題行為的發生,比如權威型父母教養方式能夠減少個體內化問題和外化問題出現的概率;消極的父母教養方式則會增加個體出現問題行為的可能性,無論是專制型父母教養方式還是放任型父母教養方式,都有可能使子女更加容易出現攻擊行為等問題行為家庭教育的權威性,也會使孩子形成一種不安全的依戀關系,更有甚者可能會導致個體人格障礙的出現。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