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親情性 幫助樹立科學育兒理念 上海家長學校發布三套家庭教育系列叢書
中新網上海新聞4月21日電 (記者 許婧)眼下,教育焦慮已成為家長生活中最大的焦慮之一。20日,關注家庭教育的“成才·成功·成人叢書”“家庭生命教育叢書”“親子關系指導叢書”三套家庭教育系列叢書在上海舉辦了新書首發儀式,旨在幫助廣大家長樹立科學育兒理念,掌握正確養育方法家庭教育的親情性,培養智慧父母。
當天,上海開放大學教授、“成才·成功·成人叢書”“家庭生命教育叢書”主編楊敏以“置身教育焦慮中,當下的家長該何去何從?”為主題作主旨報告。
楊敏認為,雖然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但任何單一因素都無法左右孩子的一生。孩子的發展受遺傳、家庭教育、社會環境多重因素的共同影響。因此,楊敏建議,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不應該把注意力過分集中在對孩子的直接教育上,還應該關注影響孩子人生發展的各種環境因素。比起言傳,父母的身教可能影響更大,父母應當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給孩子樹立好榜樣;有多個孩子的家庭,應該關注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同時注意自己對待不同孩子時候的不同態度;同伴和集體對孩子的影響甚至超過了家人,父母應該指導孩子如何選擇朋友,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在集體中生活。同時家庭教育的親情性,家長還應該減少孩子成為群體負面角色的可能。
據介紹,“成才·成功·成人叢書”“家庭生命教育叢書”“親子關系指導叢書”的出版,是對家庭教育中“成才觀”“生命教育”“親子關系”三大焦點問題的回應。
其中,“成才·成功·成人叢書”圍繞生命成長相關的理論和實踐案例,承續先賢的教育理想,從人的角度來重申教育的價值追求和自我品格,進一步厘清成才、成功、成人的科學理念,發掘生命發展的內在動力,提升個體的人生質量,有效增強家庭與個人的幸福感。
“家庭生命教育叢書”由《人格教育:讓生命更高貴》《情感教育:讓生命更親和》等組成,以現實案例,前沿理論,圍繞“生命教育”這個主題,幫助讀者建立“生命教育最終的指向是對人的終極關懷”這一重要教育理念,并且學會以這個理念為行動指引,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考察人的生命本質,理解人性的根本要求。
“親子關系指導叢書”共5冊,根據“好看、實用、深刻”的編寫要求,盡可能做到育兒理念科學化、親子案例故事化、語言風格口語化、對策建議實操化。希望不同年齡段的家長都能夠在本叢書中看見時代、看見孩子、看見自己,最重要的是,看見親子之光,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為生命播下幸福的種子。
新書首發儀式上,上海開放大學副校長王伯軍回顧了叢書出版的“八個步驟”家庭教育的親情性,即提出問題、初步解答、確定主編、制定大綱、撰寫初稿、討論書稿、修改定稿、出版推廣,并指出這三套叢書具有可讀性強、針對性強、專業性強、實操性強的“四個特點”。
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輯范蔚文介紹了三套叢書的主要內容和出版價值,提出家庭教育的重點在于立德樹人,這既是2022年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強調的,也是近年來上海開放大學與上海人民出版社共同推出一系列家庭教育指導圖書始終貫徹的理念。
新書首發儀式由上海開放大學、上海家長學校、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遠東出版社共同舉辦。(完)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