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中產階層,大概是最早一批通過應試教育改變命運,同步實現了從鄉村到大城市的遷徙和階層上升的那部分人。這些人通常都是應試教育的受益者,待到他們安身立命,在子女應該接受怎樣的教育這個問題上發生了極大的分化。大部分中產父母仍堅信子女想要獲得成功和幸福,只有應試這一條路走5歲兒童家庭教育,并且出于階層滑落的焦慮,他們對子女的要求更加苛刻,看看那些天價學區房就知道了。從1歲左右,他們就開始雞娃,卷閱讀、卷英語、卷數獨,樣樣不能落后。少部分中產父母,會借由自己的內在成長去反思,作為優秀的小鎮做題家,沒有人比他們更清楚應試教育的弊端。他們清醒得意識到,哪怕是年薪幾十上百萬,自己依然過著焦慮不安的生活,依然只是一顆隨時可被替代的螺絲釘,幸福感依然不高。他們更希望自己的子女接受鼓勵個性發展的教育,活出自我。教育創新的動力就來自這些家長。他們有的不惜代價,將孩子送入一年學費10萬左右的國際幼兒園、蒙氏或華德福幼兒園、森林幼兒園,有的干脆選擇不上幼兒園,帶著孩子到處玩,再牛逼一點的家長自己辦一間小而美的學校或校外機構。

幼兒園教育的現況是怎樣的呢?筆者曾有機緣在一家國際幼兒園工作過一段時間,這段經歷幫助我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那就是推后逸寶的入園時間。即便那間幼兒園以自主生活、自由發展為理念,仍受限于現實,無法將理念落地。讀過發展心理學的都知道,3-5歲的幼兒,他們喜歡想象游戲,需要大量時間通過想象游戲去復演生活經驗從而獲得新的經驗,這樣的學習需要空間和時間的支持,還有幼師的觀察和引導。實際情況是,孩子們在園一天生活,時間都是碎片化的,都是被推著去完成一日常規,完全沒有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更不用提發生在幼兒之間的自主游戲了。國際幼兒園通常宣傳三教一保,班額25人左右,刨去一個外教只負責外教課,保育老師大部分時間在處理衛生整理備飯這些事情5歲兒童家庭教育,真正帶班的老師只有兩個,相當于1:10的師幼比。幼師的精力只顧得上照顧吃喝拉撒維持秩序,根本沒有精力支持幼兒的學習,出于安全考慮,也不會允許自主活動,即便在課室內,為避免孩子之間打架、咬人,也是讓幼兒乖乖坐在那里,出戶外活動,只限于在一個區域玩。這樣的觀察,讓我意識到,送孩子去幼兒園適應集體生活和養成規則意識是以犧牲孩子的內驅力、自主性為代價的。我不想用犧牲個性這樣的字眼,因為在我們的語境里5歲兒童家庭教育,個性發展是頗具爭議的。要是誰敢鼓吹個性發展,保準會收到激烈的抨擊,被冠以社交障礙,自私,沒有教養,上小學就后悔之類的標簽。在師幼比更低的普惠性幼兒園,情況不會比國際幼兒園樂觀。

#中產階層# #中國中產教育焦慮#?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