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5日至5月20日,全國婦聯家庭和兒童工作部、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和中國兒童中心開展了以“家教伴成長 協同育新人”為主題的2023年全國家庭教育宣傳周系列活動。

5月20日,中國兒童中心學前教育部在中心園區承辦了全國家庭教育宣傳周“兒童友好家庭先行——家庭友好”主題活動之“家有好媽媽”分享會。分享會邀請到中心實驗幼兒園在園幼兒的三位媽媽、西城區骨干教師侯歡歡及學前教育部副部長、副研究員張玲玲。分享會上大家暢所欲言,用生動的實例交流家庭教育中的科學育兒理念、知識與方法,倡導在家園社共育好兒童活動中,發揮媽媽的主體作用,為家庭教育賦能,為媽媽加油!得到家長們的積極回應。

640.jpg

暖寶媽媽從三個方面做了分享:從娃11個月到幼兒園中班期間培養孩子自主吃飯,從小養成好習慣的經歷,讓人印象深刻,老師的幫助建議、與祖輩達成一致用餐約定、食育活動,都成為培養孩子獨立用餐的教育資源。在家長的適宜放手與耐心引導中,暖寶調整自我古代兒童家庭教育,養成自主進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生活中,暖寶媽媽用心陪伴,接納孩子的學習方式、學習速度,傾聽孩子的想法,以孩子的興趣需要賦能娃快樂成長;暖寶媽媽還積極參與家園互動,參加兒童中心的家長課堂、家長工作坊等家校社共育好兒童的系列活動古代兒童家庭教育,合理引導,科學育兒,為孩子的成長增色。

640 (1).jpg

大六班安仔媽媽,分享交流了兩個育兒事例。

第一個事例與孩子共情,在激發孩子的興趣中有效陪伴:由地球儀、中國地圖的童趣拼圖及繪本《和爸媽游中國》和《和爸媽游世界》引發安仔對探究外面世界的興趣、需要;結合班級集體活動的引導,父母引發安仔對旅游地的名勝古跡游覽的迫切愿望,安仔自主擬定旅游點,父母再利用周末或者小長假帶著安仔旅行,讓圖片中的哈爾濱冰雪大世界、西安的兵馬俑、太原的晉祠、成都的大熊貓等真實地展現在娃的眼前,并將安仔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用錄音筆,時時記錄。父母還和安仔一起制作旅行照片冊,安仔挑選照片,父母配點文字,以備他時常在美好回憶中再成長。在快樂中身心和諧,五大領域(健康、科學、社會、語言、藝術)得到發展。

第二個事例是在引導孩子養成好習慣的同時,父母首先有計劃地閱讀學習,生活充實、有序,通過潛移默化、言傳身教,使安仔有榜樣的力量,在溫馨的家庭氛圍里形成安全的親子依戀,有歸屬感,有家中小主人的責任與擔當。在日常生活中,在平等、自由、受尊重的家庭氛圍的熏陶中,安仔獲得學習成長。

640 (2).jpg

權權媽媽家有倆小男孩。她回顧了家有一個“慢小孩”,媽媽接納孩子的成長速度,陪伴孩子慢慢進步的心路歷程。媽媽講述,家中有一個孩子在語言、動作等方面比同齡人較慢,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會在某些場合顯得“特別”,但是“父母總是微笑著和孩子站著一起,讓孩子知道自己永遠是父母最棒的寶貝。”媽媽的親身經歷、內心真實感受,讓在座的家長們深受啟發。父母用心用情地陪伴、鼓勵及言行表率是“慢熱型”娃成長的助推器。媽媽還分享了如何處理好二孩與大孩的關系,在平等、相互包容和尊重的家庭關系中,兼顧孩子的個性化需要,將有些問題交給孩子,鼓勵孩子在處理問題、獲得贊美中,互愛互助古代兒童家庭教育,長幼有序。

640 (3).jpg

為了傾聽孩子們的心聲,主持人讓孩子們上臺說出心目中好媽媽的樣子,“媽媽給我做好吃的飯”“媽媽給我梳漂亮的小辮”“遇到不會梳的小辮會到小紅書上查找”“我做錯了事情,媽媽批評我,也會幫我一起做好”“希望媽媽不把我和其他小朋友比較”……

640 (5).jpg

640 (4).jpg

幼兒園侯歡歡老師從適應幼兒身心發展的視角,為媽媽們提出了三點建議:言傳身教、適當“示弱”和給孩子創造機會。

640 (6).jpg

張玲玲副部長從耐心支持孩子的慢成長,做孩子健康成長的支持者,而不是指揮者;及時敏感地捕捉和回應孩子的需求,做孩子發展的敏感回應者,而不是忙碌的影子;學會調節情緒、尋求幫助,做一個成長型的媽媽,而不是一個焦慮型的媽媽三個方面給予家長支持與引導。

640 (7).jpg

在家長問答環節,家長們踴躍提問,問題針對孩子的情緒管理、習慣養成、規則意識等多方面,老師和媽媽們認真傾聽,用心解答與交流,指導有需求家長解決家教問題。

學前教育部還為參與活動的家長們贈送了《兒童家庭德育指導手冊(3-6歲)》及《“共情潤心”愛的教育兒童繪本》叢書,豐富家庭德育活動和親子共讀活動的指導內容,讓更多的家庭受益。

640 (10).jpg

640 (9).jpg

640 (8).jpg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幸福,社會和諧,我們將在家教伴成長 協同育新人中不斷探索前行,做出新貢獻。

活動圖片集錦

640 (13).jpg

640 (12).jpg

640 (11).jpg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