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做好家園共育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于幼兒的影響也十分重要。家園主動攜手對幼兒進行同步教育,是促進幼兒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有句話說的好:“家園如同一車兩輪,只有同向運轉,才能共同促進孩子的發展。”的確,在幼兒園里,搞好家園共育,贏得家長支持是提高幼兒園的辦園質量和口碑。我們應把家長工作提到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位置,始終與家長建立著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合作伙伴關系,所以,我們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充分體現了家園共育的重要性。
一、多種形式的交流,促進家園的信任
1.首先,每一位幼兒在入園后建立了寶寶檔案,內容不僅包括幼兒的乳名、特點、愛好等,還有幼兒的整體介紹。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準確把握每位幼兒的特點并能針對性地開展教育,也讓家長的顧慮消息,同時幼兒也會盡快的適應集體生活。其次,家長會是幼兒園向家長介紹全園或全班教育工作情況,討論有關幼兒的個別問題或教育問題,向家長提出要求的一項教育活動。它是家園共育的一座橋梁,它也直接關系到班級工作的進程與效果,同時也是與家長的一次面對面、近距離的交流,為此,開家長會對家園來說是很重要的。大家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一起討論問題、一起學習,家長之間也可以談談自己的育兒經驗,使家長會充分的展示它的作用。
還有讓家長通過家長開放日,了解幼兒園的工作,觀看孩子在集體中的表現,學習教師的教育方法,學會用正確的眼光看待孩子,評價孩子的發展情況。例如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情況,一日生活習慣以及與小朋友的交往、合作能力等等。使家長開放活動能達到家長的目的。
2.我們教師都要每天面對家長的叮囑和請求,這是家長對我們教師工作責任心的考驗,更是拉近家園間情感距離的橋梁,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晨間的工作是繁忙的,家長的叮囑也是各有不一。為了讓每一個幼兒都更好的得到照顧,我們在門口增添了“教師備忘錄”,請家長把幼兒在這一天需要特別關注的事寫下來,這樣教師可以按照家長的囑托照顧每個孩子。如婷婷的體質不太好,總要吃藥,所以在中午前半小時服藥。還有媛媛昨晚發燒,今天有點好轉,讓她多喝點水,有事打電話等等。所以這個小小的備忘錄拉近家園的距離,還讓家長更加的信任。
3.家庭訪問是幼兒園進行家長工作經常性采用的方式之一。通過家庭訪問,我們教師可以直接了解幼兒家庭的思想、經濟、文化綜合情況,了解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內容和方法等等。找準切口,讓幼兒在家園的共同努力下健康成長。
二、從細處入手,取得家長信任,是開展家長工作的關鍵。
取得家長對幼兒園、對教師的信任,是做好家長工作重要的一環,只有信任,才能有理解;只有理解,才會有配合。因此,要做好家長工作,要從細處入手。
1、家訪,是建立家園密切關系的第一步。
新生入園的家訪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使教師了解孩子的一些性格、興趣、愛好、生活習慣、家庭環境、父母的教育觀點、教養態度及對幼兒園的需求等,以便孩子入園后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另外,對孩子入園前進行家訪,讓孩子在入園前認識老師,與老師建立初步的情感,可以減緩幼兒入園的分離焦慮,使之能較快的適應幼兒園生活。也使家長看到教師的細致工作態度,感覺到教師對孩子的關心,使之產生好感。
2、充分利用接送孩子時間,靈活與家長溝通,是建立家園密切關系的重要環節。
老師每天與家長接觸的時間雖然短暫,但三言兩語中也能互通信息,使家長了解孩子當天在園的情況,對待家長決不能僅用一句“挺好的”來應付。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師的關注,特別是對于小班新入園的孩子,吃喝拉撒睡是新生家長尤為關注的問題,教師哪怕就一兩句話,也會使家長感覺到教師在關注自己的孩子,也會覺得滿意。
3、細致觀察,做好觀察記錄,建立幼兒成長檔案,是家長了解、信任教師的有效途徑。
幼兒的成長檔案,是建立在教師細致觀察基礎上的。在幼兒成長檔案中,教師隨時記錄孩子在園的表現、行為、趣事,以及教師通過某件事對孩子的進一步的了解,或是教師通過一定的方法,幫助幼兒改進、克服自身的缺點使之進步及提出一些建議供家長參考等冠老師家庭教育,使家長通過幼兒成長檔案,了解孩子在園的表現及發展冠老師家庭教育,取得家長的信任、支持和配合,從而在教育孩子上產生共鳴。請家長看了孩子的成長檔案,從中家長看到了教師耐心細致的照顧孩子的情節,記錄了孩子每一點小小的進步及情緒的變化,使家長感受到了教師的真誠與耐心,對教師從此產生了信任。
4、用實際行動關心愛護每一位幼兒,贏得家長的信任。
記得有一段時間,班級馬晨云小朋友不愛吃飯,媽媽領他看了中醫,說是脾胃不好,還開了排號藥。媽媽想讓她在家休息,按時吃藥,調養一段時間,可孩子不愿意。在了解情況后,提議把藥帶到幼兒園來,由老師喂他吃藥。我每天都按要求用溫水按時、按順序得給孩子喂排號藥,并注意一日三餐不讓她吃禁食的食物。每天離園時我都告訴家長:“今天的排號藥我給孩子按時服了,您放心吧。”每次聽完我的話,家長都會感激地對我說謝謝。耐心換來了家長的放心,細心換來了家長的信任,愛心換來了家長的理解。只有當家長感受到幼兒園的老師喜愛和關心她的孩子時,就自然會產生信任感,只要家長信任老師,家園之間自然就架起了情感橋梁,就有了合作的基礎。
三、“家園互動”,提高家園共育的有效性
家長、幼兒、教師是整個幼兒園教育中的三個支點,我們讓家長、幼兒共同參與當前幼兒園,這是我們所追求家園共育的新舉措。
1、讓家長間接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注重家長與孩子的共同探究、共同成長。
2、讓家長直接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活動
把家長請進幼兒園,讓他們以一個教育者的身份參與幼兒的學習、生活活動,發揮來自社會各行業家長的獨特作用。我們幼兒園正是本著合作、平等的態度去激發家長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家長從原來幼兒教育的旁觀者、被指導者的角色變成了現在幼兒教育的合作者、支持者;幼兒也從原來的被動的接受形式的學習轉化為探索體驗式的學習;我們的老師從各自為政執行自己的學科教學計劃,到現在和家長、幼兒一起選擇課程、平衡課程、優化課程的設計者、組織者、實施者。
四、提高家園共育的實效性為了達到家園同步地配合教育,家園雙方圍繞著孩子的發展經常聯系、相互溝通情況做到家園相結合”。
1、家長學校與專家咨詢相結合
家長學校是家園共育促進課改發展的重要陣地。為了使家長學校講座內容具有針對性、指導性,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理念,注重對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分層指導,如“祖輩家長會”重點指導爺爺奶奶們在家庭教育中注意不要溺愛孩子,要求他們及時與老師、與孩子的父母進行信息溝通;對孩子的父母們,我們主要采用講座式、活動式、交流式開展活動,這樣效果比較顯著。
2、書面聯系與電話溝通相結合
我們幼兒園設有家園聯系手冊,有關孩子在幼兒園的發展情況可通過聯系手冊達到情況交流。有的家長不能親自接送孩子、平時工作又很繁忙,就用電話聯系方式與家長聯系、溝通。如有的孩子在性格上有明顯的自閉癥或行為習慣方面問題較大,就與家長電話聯系,約定時間專門進行交流與探討,共商對策;當孩子取得進步時,教師及時通個電話,共同鼓勵,鞏固和強化有效的教育方法。
五、針對不同文化層次的家長
1、抓住孩子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與家長交流,使家長信服。
交流中,若對幼兒的情況缺乏了解,說話就說不到點子上,有時甚至可能會鬧出笑話,使家長產生輕視感。因此,在交流中,教師必須抓準孩子的個性特點。如:哪些孩子喜歡音樂,繪畫,舞蹈;哪些孩子上課專心聽講,自理能力強……這樣教師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與家長交流,讓家長一聽便覺得教師特別關注了孩子,且說到了點子上,會使家長心悅誠服,取得家長的信任。
2、通過主題展板展示教學內容,使家長了解孩子的發展,認可教師的工作。
針對家長工作忙,不能經常來園觀看孩子的活動,了解孩子的發展情況,我們每個月制作一個主題展板,向家長展示一個月的活動內容。包括:主題目標、要求、孩子的發展情況以及對孩子在活動中存在的不足的分析,通過照片和文字的形式展示出來,使家長一目了然,了解教師的工作。
3、請家長進課堂當“老師”,調動家長參與的積極性,挖掘教育資源。
幼兒園的家長來自各行各業,是幼兒園寶貴的教育資源。不同的家長具有幼兒園教師不具備的職業特點和專業技術。請家長親臨班上給孩子們當“老師”,給孩子們講解與演示,會使孩子們感到新鮮,增強學習興趣,豐富知識與感受,同時也豐富了幼兒園的教育內容。
4、對于家長提出這樣的問題,我首先幫助家長分析出現這樣問題的原因。
如:獨生子女在家里非常嬌慣,要什么家長就給孩子買什么,玩具比幼兒園還多冠老師家庭教育,造成孩子玩玩具時不能專心玩一種玩具,而是玩兩下這個,就去玩那個。長此下去,孩子缺乏耐心、專注的做某一件事情。我建議家長在一段時間內,只提供給孩子一兩件玩具,讓他們對這一兩件玩具玩的精心,玩出花樣,然后再換。或請家長帶孩子多進行美術活動的涂色練習,從短時間一點點過渡到長時間,培養孩子做事的耐性,收到很好的效果,使家長對教師的教育方法產生信服
家園共育是現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家庭教育健康發展的客觀要求,為了共同的目標,我們必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當然,這也需要我們全社會的參與和支持。在探索家園共育新舉措的過程中,不僅更新了家長的育兒觀念,提高了他們科學育兒的知識與技能,促進了孩子的各種能力的發展。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