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環境是家庭教育的基本要素
1、家庭教育環境是家庭教育的基本要素家庭教育環境是家庭教育的基本要素。 在個體成長過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實踐中, 創設有利兒童身心健康的家庭教育環境,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創設良好的家庭物質環境。1、給孩子留有活動的空間。在家庭中,要給孩子一方活動的的空間,家庭裝潢, 環境布置與陳設應考慮有利于孩子的活動,不能只為成人服務而忽視兒童的需要家庭環境教育,同時,要為孩子在社區組織活動,避免孩子因高樓林立, 遠離大自然, 缺乏與同伴交往機會而造成社會化過程中的障礙傾向。2、為孩子選擇吃、穿、用等生活物品要注意科學合理,例如:食物應該是營養均衡的, 衣物應該是舒適大方, 并非價格昂貴的食品,高檔名牌的服裝就是生長發
2、育所需要的。3、提供有利孩子智力開發的物品,例如:玩具,文具等,玩具的價值在于促使孩子動手動腦探索, 既使是利用廢舊材料自己的手制作的玩具,只要達到發展孩子智力的目的,就是有用價值。那些高檔名牌產品,如果達不到發展孩子智力的目的,也是無價值的,并且它極易誘發孩子不切實的高消費、虛榮心和攀比心理。4、注意美化家庭環境。 美的家庭環境表現在家具的款式和擺設,室內顏色的搭配、 光線明暗的處理等符合美的規律, 這樣的環境美化有利于孩子審美修養的提高。 另外,家庭環境的美化要注意讓孩子參與,讓他們用自己的雙手美化自己的生活環境, 以培養其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在創設良好的家庭物質環境時, 家長要本著量力而
3、行的原則, 盡可能地做到科學化,兒童化,審美化、切忌盲目性。二、創設和諧的心理環境。家庭心理環境主要指家庭成員之間關系家庭環境教育, 家庭活動氛圍和生活方式所構成的心理系統。家庭教育中,最顯著的相互作用在親人之間。就孩子的成長而言, 親子關系是一種不對稱的雙向相互作用關系, 父母對子女發展的作用更為重要,更為有力,因此,創設和諧的心理環境,首先應該從父母做起。1、建立恰當的父母角色。在家庭中,父母角色是指為人父母在法律和道德上的責任和義務,就兒童發展來說,父母角色要求有:形成和諧夫妻關系,避免夫妻沖突;在孩子不同的發展階段上,注意角色內容的變化;父母之間確立互補、均衡、目標一致的角色關系,以確保對子女教育
4、的一致辭性。2、注意親子溝通的態度與行為方式,親子溝通中父母的態度與行為方式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發展。為此,父母應該注意:養成耐心傾聽孩子說話的習慣和修養;堅持民主、平等地討論問題,不武斷,也不無原則地遷就孩子;真實、溫和、明確地說出對孩子的感受。但不貶損孩子;保持一點童心、童趣。3、建立和睦的家庭氛圍和合理的家庭生活方式。這主要是指家庭成員性格開朗,有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家庭成員之間關系融洽,彼此心靈相容,團結互助,家庭氣氛溫馨,具有合理的學習、生活制度和必要家規。 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具有安全感, 能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4、對孩子有合理的期望。羅森塔爾效應聲明,一定的期望可以激發孩子內在
5、的成就動機, 促使其更加努力向上, 但是過高的期望不但起不到激勵作用,反而使孩子望而生畏,造成沉重的精神負擔,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成長, 因此,家長為孩子設計的發展目標要考慮孩子自身的條件,考慮社會的需要及目標實現的可能性。三、創設豐富的信息環境。豐富而良好的信息環境起著幫助孩子擴大視野, 培養其探索的興趣和習慣以及陶冶情操的作用。1、充分利用家庭中的各種設施給孩子提高信息。例如:利用電視機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節目, 指導孩子收看,并與他們討論節目內容。要避免完全不讓孩子收看或孩子無節制的收看兩種極端做法。2、帶領孩子到大自然中和具有教育意義的場所去,例如:美麗的田野、山川和公園、動物園、博物館、科
6、學宮、展覽館等場所。另外,家長還應利用生活中隨時隨地發生事件進行隨機教育。3、為孩子選購各種書籍,訂閱報刊,并堅持與孩子一起閱讀,欣賞,討論,使之充分發揮作用。4、選擇合適對象。尤其要注意家長自身交往對象,交往對象作為一種信息源, 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作為父母有責任選擇有利于孩子身心發展的交往對象。5、家長以身作則。家長自身作為社會文化的載體,也在影響著孩子,孩子通過觀察、模仿來認同或改變自己的態度與行為,因此,家長做到作風正派,品德優良,工作勤勉,有高尚生活情操和審美情趣以及文明的言談舉止。總之,隨著文化、科學技術的發展家庭環境教育,大量信息不斷涌入家庭。而兒童不會象成人那樣憑自己理性去選擇, 對于這樣那樣的信息他們基本上是“來者不拒” 。作為兒童監護人的家長,必須從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出發,對信息進行選擇控制,充分發揮有益信息的作用,努力避免消極的不良影響。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