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優良家風 凝聚奮進新時代的精神力量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在不同場合多次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回答了正確看待和處理家與國、家與人、家與社會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全社會涵養家風提供了科學指南,為弘揚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提供了根本遵循。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省眉山市三蘇祠考察時再次強調:“家風家教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是留給子孫后代最好的遺產。”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傳承好家風,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家與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不曾分離過,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傳承至今的家國情懷。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只有每一個人努力做好自己,才能夠建設和諧美滿的家庭,家庭和諧美滿,國家才能安定,天下才能夠太平,最終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們從牙牙學語起就開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樣的家教,就有什么樣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說的‘愛子,教之以義方’,‘愛之不以道家庭教育征稿,適所以害之也’。”每個人從呱呱墜地、牙牙學語、蹣跚學路開始,就不斷接受來自父母這一第一任教師熏陶。習近平總書記的母親齊心作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在培育子女上,重言傳、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家庭教育征稿,以優秀的家風教育引導子女們,為習近平總書記“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打好了價值觀的底色。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正是母親的教導和告誡,讓習近平總書記從正定到廈門,從寧德到福州,從浙江、上海再到中央,不管在什么崗位上,都秉承家風用實干踐行著“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為民情懷。
自2022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施行,將家庭教育由傳統“家事”上升為重要“國事”。在家庭文明建設中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就應該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通過言傳身教,在家庭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把美好的道德觀念傳遞給孩子,引導孩子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華民族,培養孩子的氣節和骨氣,促使他們健康向上地成長,長大后成為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傳承紅色家風,涵養清朗黨風政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將優秀傳統家教家風文化和革命事業融為一體,形成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紅色家風。回顧百年黨史,許多革命前輩都有令人肅然起敬的家風家訓,引導人們崇德向善、見賢思齊。毛澤東同志曾為親情規矩立下“三原則”:戀親不為親徇私,念舊不為舊謀利,濟親不為親撐腰。周恩來同志語重心長地教育晚輩要過好“五關”——思想關、政治關、社會關、親屬關和生活關,并定下了“十條家規”……老一輩革命家嚴于律己,從嚴治家,時刻以黨和人民利益為重,展現出共產黨人的鮮明本色,體現了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對我們加強家教家風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稷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干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干部作風的重要表現。”從近些年查處的貪腐案件來看,一些領導干部公權私用,為自己和親人大肆斂財,走上犯罪道路,其腐敗起因,“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大多數案件與家庭有關。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新時代領導干部在培育清廉家風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從2016年《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首次提出黨員要“廉潔齊家,自覺帶頭樹立良好家風”,到2018年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規定了黨員領導干部不重視家風建設,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失管失教的處分措施,再到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管理規定》,都是全面從嚴治黨、從嚴管理監督干部的重要舉措,為領導干部的家風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
除了自上而下的重視和堅強的制度保障外,各級領導干部要不斷增強自我約束的意識和能力,堅持原則、嚴守紀律、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自覺接受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的監督,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清醒、政治定力和政治本色,始終干干凈凈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同時,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榮辱觀引導家人,不斷增強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嚴肅家規,對家人嚴格教育,切實做到嚴在日常,嚴在方方面面,嚴在點點滴滴,營造風清氣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態和社會風氣。
傳承好家風,共建共享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家庭和睦,社會才能和諧;家教良好,未來才有希望;家風純正,社風才會充滿正能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樹立新時代的家庭觀。”愛國愛家的家國情懷、相親相愛的家庭關系、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等,體現新時代家庭觀的深厚內涵。近年來,全國婦聯常態化開展尋找“最美家庭”、五好家庭創建等活動,截至2021年底,共揭曉全國最美家庭6808戶,推選出539.89萬戶各級各類最美家庭,累計表彰全國五好家庭9912戶。這些數據充分表明開展家庭文明建設活動,對于推動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產生了積極作用。
優良家風是營造誠信友善經濟社會環境的寶貴資源,所蘊含的價值理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高度一致性。充分發掘和弘揚優良家風,才能使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才能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才能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豐厚的文化土壤、注入旺盛的生命活力,不斷凝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偉力。弘揚優良家風家庭教育征稿,要準確把握新時代弘揚家庭美德的新內涵、新要求,為社會作出表率。要注重發揮傳統文化的修身養性和潛移默化作用,加強對傳統道德的尊崇和修習,從中汲取優秀家風文化,并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注重發揮輿論媒體的宣傳引導和氛圍營造作用,經常開展弘揚優良家風主題活動,引領全社會弘揚優良家風;要注重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和感染帶動作用,發揮模范家庭的示范帶動作用,讓美德善行走進每家每戶、走進社會大眾心靈。
“正家而天下定矣”。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自覺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偉業之中,把個人夢與中國夢緊密聯系在一起,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凝聚起14億多中國人的智慧,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