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異家庭孩子教育_離異家庭教育孩子案例_離異家庭教育孩子怎么辦

對于孩子來說,父母是他們生存的全部,是他們依靠的臂膀。

當父母的婚姻出現危機,當家庭破裂,孩子往往感到很恐懼,甚至有些孩子選擇了把悲傷、痛苦掩埋在心中,不愿意跟父母進行交流;有些孩子則用叛逆、不聽話,來表達自己的憤怒。

青少年心理咨詢師為您解讀: 離異后,女兒變得沉默、叛逆,怎么辦?

“跟前夫真的過不下去了,一直吵一直吵,但為了孩子一直也沒有離婚。

今年春他打牌輸了很多錢,我們又吵架了,一氣之下就離婚了。

女兒今年16歲了,剛上高中。之前我們吵架,女兒就說希望我們離婚,各過各的,她誰都不跟。

現在女兒是跟了我。但是,現在女兒變得沉默寡言,平時很少交流,她出去玩也不和我說,有時甚至一整晚都不回來。聽說她在學校又認識了其他朋友,但她也不肯跟我說實話。

讓她早點回家,她也不聽。每次跟她說這些事情的時候,她就很反感,語氣很不好,動不動就摔門而去。

哎,我真的不知道該怎樣跟她相處了。

離異家庭教育孩子怎么辦_離異家庭教育孩子案例_離異家庭孩子教育

家庭心理咨詢師解讀:

夫妻離異,不管是對夫妻本人還是孩子來說都是一種惡性心理刺激,都會導致一些負面的情緒和壓力。

當兩個人均處于負面情緒的時候,就更容易將平常的對話轉變為爭吵的戰場,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夫妻一說話就爭吵,因為在多年的婚姻生活中兩個人的內心積累了很多憤怒和不滿,沒有及時梳理,一講話就想趕緊發泄自己的負面情緒,難以心平氣和的溝通。

當父母離異后,不同年齡的孩子會有不同的反應,但大部分都會出現無助、苦惱、自卑、憤怒、內疚、不解、怨恨等情緒,承受強大的心理壓力。

而青春期是人心理發展的飛躍期,孩子更追求獨立和自我空間,情緒方面不穩定,敏感、煩躁,容易反抗和敵視。

如果孩子在家里感到壓抑和受控制,覺得交流沒有效果,就容易封閉自己的內心,不愿意跟父母溝通,喜歡用沉默來反抗父母。

由于在家庭中感到不快樂、不自由或壓抑,難以得到關愛和理解,孩子就容易向外尋找,希望在伙伴關系中得到認可、理解、關愛和鼓勵。

有些孩子由于家庭生活不幸福,父母婚姻破裂或名存實亡,孩子難以在家庭中獲得歸屬感,就容易拉幫結派,在群體中獲得歸屬感。

有些孩子因為缺乏異性父母的關注和愛護,在跟異性相處中得到父母的指導,容易導致早戀行為的發生。

離異家庭孩子教育_離異家庭教育孩子怎么辦_離異家庭教育孩子案例

面對孩子的叛逆行為

父母首先要對青春期孩子心理特點有一定的了解 ,選擇適合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松弛有度,平等溝通,而不是簡單的說教和管制。

其次,家長要處理好自己的傷痛 ,讓自己真正走出離婚的陰影,不要把婚姻的不幸推到孩子身上,不要自己的負面情緒宣泄到孩子身上。

“要不是因為你,我早就不跟你爸在一起了,早就不用受罪了!”

“我為了誰呀,我離婚還不是為了你?”

“我一個單身媽媽,把你養這么大容易嗎!”

只有家長平和了心態,不把孩子當做對立面,才能理解孩子“異常”行為背后的原因,允許孩子表達內心的感受。

再次,家長要通過言行讓孩子感受到離異家庭也是一種正常現象 ,離異家庭也是可以溫暖、快樂,跟父母交流是愉快的、輕松的、自由的。

當父母提供這樣的氛圍,以身作則,孩子也慢慢改變自己的看法和行為,愿意跟父母一起經營新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