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會做家務,自理和自控能力都不差,7個
讓孩子學做家務,看起來似乎和學習沒有多大的關系,但學習中不可或缺的自理和自控能力,恰恰是最容易在家務勞動中養成的。
有專家總結出孩子做家務有這八大好處:
1.幫孩子增強動手動腦的能力。
2.幫孩子激發求知欲、探索欲和自信心。
3.幫孩子提高學習能力,懂得舉一反三。
4.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和統籌規劃。
5.教孩子懂得愛惜勞動成果、尊重他人。
6.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
7.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品質。
8.增進親子關系。
雖然讓孩子做家務有這么多的好處,可實際上我們經常看到的場景卻是這樣:父母把讀好書當成孩子的頭等大事,因此,家中的家務活基本上是父母包辦了,孩子動腦學習的機會倒是不少,但很少動手做家務。
在這種家庭教育環境中,孩子過度依賴于父母,自然就缺少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勞動能力等。
01 孩子不會自理,最大的責任還是在父母身上
自理能力這個概念很簡單,就是指人們在生活中照料自己、自行解決問題的行為能力,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學習自理能力等等。
我們有很多父母都會主動關注孩子諸如生活、學習、才藝等方面技能的訓練,卻常常忽視了孩子在吃飯、穿衣、個人衛生等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養成,頗有一種厚彼薄此的感覺。
當我們抱怨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時,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孩子不會自理的最大責任并不在他們身上,而是在父母身上。
有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只要每天專注于學習就可以了,學習是頭等大事,結果就是父母輕易不讓孩子動手做家務,而是自己大包大攬了所有的家務事。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確實能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習上,但無形之中失去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不會生活自理的孩子,在學習上也同樣不會自理。以致有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了,卻還不知道基本的生活自理。很顯然,這樣的孩子在自主學習能力方面也培養不起來。
在這種家庭氛圍下成長的孩子,容易養成不愿意自己動手做事、高度依賴于父母的壞習慣。其直接后果就是孩子的生活能力被弱化、勞動意識淡薄、做事畏手畏腳、抗挫能力低。
02 常做家務可以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和孩子認知能力的發展、動手能力的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責任感的培養等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學習做家務是提升孩子自理能力的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培養自律能力的重要前提。
每個孩子都會有自我價值實現的追求,他們在完成掃地、抹桌子、洗碗、整理房間、折疊衣物等家務的每一次的過程中,就會體驗到一種成功感,這種成功感能夠使孩子變得越來越自信,
就以大家比較關注的學習來說,各種調查研究均顯示,經常做家務的孩子,其成績優秀的概率要超過不做家務的孩子。
因此,我們在生活中應當鼓勵孩子多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比如洗碗、拖地、整理個人內務等,逐漸進入生活自理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相互促進提高的良性循環的狀態。
03 培養孩子做家務習慣的七個步驟
現在我們還要解決第二個問題:如何讓孩子養成做家務的好習慣。
我們可以根據以下七個步驟,來培養孩子做家務的好習慣。
第1步,信任孩子,學會放手。我們只要抓住了“信任”和“放手”這兩個關鍵,培養孩子做家務的問題就幾乎解決了一半。信任孩子做家務,才不會擔心孩子做不好家務而患得患失;放手讓孩子去做家務,才能給孩子創設學做家務的成長機會,否則孩子永遠也沒有機會去嘗試。
第2步,給孩子選擇的權利。我們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份所有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務清單,讓孩子自由選擇其中的幾項家務。
第3步,把家務活“細化和趣味化”。其中的關鍵就是要讓孩子知道該如何做家務,父母可以適當地給孩子做家務培訓和示范。此外,我們還可以把家務活“趣味化”,創造有趣的方式讓孩子輪換工作。
第4步,父母和孩子一起做家務。這一方面便于觀察孩子做家務的情況,排除安全隱患方面的問題;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在這個過程中進行相應的引導,比如和孩子一起討論和做家務有關聯的知識點,教會孩子選擇合適的工具,甚至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來引導孩子思考怎樣改良工具等。
第5步,不影響到大人和孩子雙方的正常作息安排。比如,我們要提前討論和預估完成家務的時間,如果沒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家務,就要一起尋找原因和改進辦法。
第6步,鼓勵孩子進行自我挑戰。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心智的健全,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做一些有一定難度和挑戰性的家務,比如烹制幾道菜、修理家里壞掉的小家電、組裝較為復雜的玩具等等。這能進一步激發孩子的價值感和成就感。
第7步,召開家庭會議進行復盤。在家庭會議上,我們要先肯定孩子在做家務上的進步,然后再總結成功和失敗的經驗,促使孩子下次做得更好。
結語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做家務和家庭教育一樣,是循序漸進的,我們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給孩子一個逐漸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的過程。
一個具備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將有更好的自控能力,無疑,這有助于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