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家庭教育焦慮情緒,需要家長“從我做起”
王營
“不提作業母慈子孝,一提作業雞飛狗跳。”“一些家長對孩子整天擔驚受怕,只要孩子不學習、不聽話,就壓不住火。”“有的家長則開口閉口‘別人家的孩子’,不斷給孩子加壓,似乎不給孩子報班,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有的家長積極加入各種群,希望找到‘一招鮮’,找到‘金科玉律’,但結果往往事與愿違……”在前不久舉行的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七屆年會家庭教育分論壇上,有關中國家長教育焦慮的話題被頻頻提及。
“焦慮”,可以說是當代中國家長普遍的心理狀態。孩子上幼兒園、小學時,焦慮孩子是否能贏在起跑線上;上初中時,焦慮孩子是否能考上重點高中;上高中時,焦慮孩子是否能考上重點大學;上大學時,焦慮孩子大學畢業后是否能找一份好工作或順利考研……總之,焦慮對當代家長來說,如揮之不去的夢魘,如影隨形,幾乎陪伴他們一生。
不可否認,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及無時、無處不在的競爭壓力,是令家長們產生焦慮情緒的客觀原因。除了這一客觀原因外,更多的是來自于家長主觀的上的自我加壓,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孩子過高的期望。據北師大2018年對外發布的一份題為“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四年級、八年級學生均感受到家長對成績有較高的期望,45.9%的四年級學生認為家長希望自己考到“班里前三名”,42.7%的八年級學生認為家長希望自己考到“班里前十名”。另據筆者觀察,幾乎90%以上的高中生家長都希望自家孩子考上國內一流大學,最好能考上清華、北大。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前三名”“前十名”以及清北招生都是個定數,當家長對孩子過高的期望值被現實碰得粉碎時,焦慮、失望情緒油然而生。
二是“劇場效應”引發的攀比。別人家的孩子上補習課,成績提高了,自家孩子也要上;別人家的孩子報了鋼琴、繪畫、跳繩班,自家的孩子也要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別人家的孩子到國外研學旅游,不管自家經濟狀況如何,也要想辦法讓孩子去……這一系列由“劇場效應”引發的攀比,不僅讓家長身心俱疲,心力憔悴,焦慮重重,也讓孩子犧牲了雙休日、節假日,失去了快樂的童年。
三是家庭教育中的本領恐慌。家庭教育是為孩子奠定生命底色的教育,一些家長面對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束手無策,教育方法簡單,導致孩子出現種種心理問題,正是由于一些家長不了解家庭教育的目標和任務,缺乏教育孩子的有效方式方法,才把本該健康成長的孩子變成了庸才,甚至成了廢人。正如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健康與教育研究所所長邊玉芳所說:“深層次原因是家長不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對孩子什么階段培養什么能力、什么階段學什么、不學什么缺乏認識,還有不知道孩子的成長需求,也走不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破除家長在教育孩子問題上的焦慮情緒,非一時之功,客觀方面講,需要社會環境的改變,但更為重要的是,焦慮是一種內在的自發情緒,是否焦慮取決于家長自身,家長要學會調適和控制自己,從我做起,通過自身主觀上的努力,驅散籠罩在自己頭上“焦慮”的陰云。
首先,不要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值。要了解自家孩子的興趣、特長以及智力水平,接受孩子將來成為普通人的現實。雖然“望子成龍、望女成風”是所有家長共同的愿望,但真正“成龍”“成風”的孩子卻又了了無幾。家長不可好高騖遠,把自己沒有實現的愿望強加到孩子身上,要引導孩子學會腳踏實干,從實現一個個生活和學習上的小目標做起,逐漸實現人生的大目標。只要孩子努力了,無論結局如何,都應當得到家長的肯定和鼓勵。
其次,不要把自家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相比。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生活和學習中不恰當的“攀比”,是導致家長焦慮的直接誘因。世界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孩子,用在“別人家孩子”身上成功的教育方法,用在自家孩子身上則可能毫無效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不可盲目跟風趕潮,要善于發現自家孩子身上的長處,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揚其所長,避其所短,而不是抑長補短。
再次,要明確家庭教育目標和任務。家庭教育不是學校教育的附庸和延伸,家庭不是學校,家長也不是老師,正如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云曉所說,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生活教育,一個孩子生下來既需要知識教育,也需要生活教育。只有將這兩個教育完整地結合起來,相互支撐配合,才會有一個健康、和諧、發展的孩子。因此,家庭教育要承擔起孩子的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行為習慣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任務,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孩子具備了這些優秀品質,將來無論從事什么工作,都可以創造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
另外,家長還系統學習一些家庭教育的科學方法。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效果幾乎等于零。但是,父母不是天然的家庭教育施教者,必須經過系統的培訓,才能科學、有效地實施家庭教育。因此,父母要通過學習,了解孩子成長發展的規律,掌握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特點和需求,實施有針對性的教育,讓孩子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