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機構是什么意思_家庭教育機構教育_培訓機構家庭教育

講師與家長現場互動。

培訓機構家庭教育_家庭教育機構是什么意思_家庭教育機構教育

上課鼓掌的家長們。

家庭教育機構是什么意思_培訓機構家庭教育_家庭教育機構教育

上訓練營課程的孩子們。

好幾百元一次的能力素養講座,六七千元一次的研學營,上萬元一次的個人成長研修班……記者近日走訪發現,如今大大小小的家庭教育機構充斥省城。除了開設父母學堂,教家長更好地教育子女外,這些家庭教育機構還有大量課程涉及到對孩子能力素養的培養,對孩子眼界的開闊,對孩子生命能量的提升,雖然收費不菲,卻受到家長們的熱烈追捧。

“家長學堂”火爆

“親愛的家長們,我們與其把財富留給孩子,不如把我們的孩子培養成財富!我們自己持續學習不斷激發孩子潛能就是一個把孩子培養成財富的必經之路。一個愛學習的好媽媽能旺家族三代,而一個愛學習的好爸爸能旺家族九代!將來你的子孫后代一定會感謝現在為了改變家族命運努力學習的你!”在親賢北街一家酒店會議廳內,坐滿了前來聽課的幾百位家長。臺上講師激情澎湃的演講,不時激起臺下家長們一陣陣熱烈的掌聲。記者注意到,課程中間還穿插有多首熱血勁爆的正能量歌曲,帶動家長起身跳舞、鼓掌,或者播放一些溫情感人的感恩父母的歌曲引得家長動情流淚。在講師的帶動和感召下,全場原本互不相識的家長還牽手擁抱,相互鼓勵支持,整個會場呈現出一種溫馨和諧的氛圍。課程中間的分享環節,多位家長踴躍站到前臺,激動地表達對講師的感謝,淚流滿面地分享著對課程的感悟以及課程對其家庭及孩子帶來的幫助。

記者了解到,諸如此類的“家長學堂”在省城十分普遍,課程內容除了家庭關系、親子關系、夫妻關系外,還涉及到很多自我成長的內容。對孩子厭學、抑郁、叛逆、網癮及家庭婚姻問題等都有涉及,多采用“線上+線下”學習的方式,其參與者以媽媽為絕對主力,課程價格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每次開課,好幾百人的會場內都座無虛席?!案改负煤脤W習,孩子天天向上”,這類能準確擊中家長痛點的課程成為其迅速發展的關鍵。

“訓練營”受寵

“我們夫妻倆都陪孩子報了那個沙漠徒步研學營,一個人六千多元,加上幾天食宿等各種費用,我們一下子就花費兩萬多元?!奔易”贝蠼值氖忻窀呦壬嬖V記者,因為之前聽說同事給自家孩子報了這個研學營,孩子在一周的沙漠徒步中學會了堅持、忍耐、面對挫折的勇氣、解決問題的智慧,回來后就和變了個人一樣,非常懂事堅韌,學習也開始變得非常主動,覺得特別驚喜。他想到自家孩子的膽小、懶惰、怯懦等問題急需解決,便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也報名了。“為了鼓勵孩子,我們兩口子也一起報名了,想讓孩子從父母的堅持與陪伴中汲取成長的力量。”高先生說。

記者走訪發現,關于孩子的各種訓練營、研學營以及親子成長營,在省城各教育機構中可謂包羅萬象。從強化自律性、提升忍耐力的自我管理訓練營、沙漠徒步研學營、軍訓營到文化溯源開拓眼界的文字博物館研學、曾國藩故居探訪;從感受時代脈搏的深圳改革開放40周年研學到實現成長蛻變的智慧旅程研學,價格從兩三千元到六七千元乃至上萬元不等。雖然都不便宜,但家長花錢卻毫不手軟,有的研學營甚至需要靠手速去搶,有的研學營從開始報名到報滿截止只有短短幾分鐘時間?!懊磕旰罴僦辽僖o孩子各報一個研學營,光這筆開支每年就過萬元了。”家住老軍營的市民劉女士說道。

“漸進式”營銷

動輒大幾千好幾萬元,如此大額的消費,家長們是如何接受的?記者走訪發現,這里面隱藏著家庭教育機構的“漸進式”營銷模式。

家住朝陽街的黨女士告訴記者,幾年前在朋友推薦下,她先是參加了一場兩小時的免費家庭教育沙龍,后來在講師的推薦下花500元參加了一場線下兩天的專業課程。在培訓最后一天下午,在講師的持續推薦和其他人的大力勸說下又報了3800元的3天兩晚升級課。在課程中,聽到講師介紹的其他研學營也不錯,又給孩子陸續報名了自我管理訓練營、國際視野研學營、演講與口才訓練營等多個項目,前后陸續花費高達兩三萬元。她坦言若是一開始讓她花這么多錢,她肯定會直接拒絕。

家住長風街的段女士則表示,她是幾年前在同事的推薦下參加了一個100元的線下家庭教育講座,講座中談到了培養孩子韌性的徒步研學營、提升孩子注意力的訓練營等多個課程都深深吸引了她。然而只有先花兩萬元成為會員,孩子才有資格去參加這個還需要另付費6000多元的徒步研學營。而只要加入會員,原本需要花費4800元的注意力訓練營課程只需要500元會務費即可參與……考慮一段時間后,段女士花錢入會,帶著老公和兩個孩子參加了大大小小幾十個課程,覺得獲益匪淺。后來平臺創始人以每位8萬元的價格招收“弟子”,她和丈夫多番商議后,又花費16萬元為兩個孩子都報名成為“弟子”,經常去“師傅”處領受教誨,如今幾年過去了,他們全家在家庭教育平臺的花費已有20多萬元,占去全家絕大部分收入。

選擇需謹慎

“入門”很便宜,但后續收費越來越高的家庭教育課程是否值得選擇?記者走訪不少家長,得到了不同的答案。家住龍城大街的許女士說自己每年都花好幾萬元在某平臺進行線上和線下的學習,星期一到星期天每天都排滿了。她說不學習就感覺不自在、很疲憊,一學習就精神煥發。自己情緒一好,家里氣氛也好了。但只上過兩次課程后便不再繼續的蘇先生卻表示自己不認可這些平臺的做法。他說自己不喜歡平臺工作人員打著“利他”的旗號一直煽動自己花錢報課的行為,也不喜歡為了“推課”不斷地對平臺創始人或主講老師進行各種“個人崇拜”的行為,而課程中動輒讓參課人員相互擁抱拉手營造團結氛圍的做法以及掛在嘴邊的“感謝承載”“隨喜”“嘉許”等話術也讓他感覺做作……總之,他不喜歡這種被一步步“洗腦”的消費。

業內人士表示,自從2022年起家庭教育促進法實施后,“依法帶娃”的觀念開始普及,如何教育孩子困擾著很多家庭,各種家庭教育培訓機構就是瞅準了這一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家庭教育課程的火爆也折射出當下家庭的焦慮與教育的內卷。對于不少家長而言,通過花錢能從中獲取一些方法與慰藉,解決家庭的問題,這樣的消費是值得的。但在國內,家庭教育專業還處于學科建設期,專業標準尚未完善。專業教師和專業從業者不多,能夠開展的課程服務總量十分有限,也導致當下的家庭教育培訓市場存在課程質量良莠不齊的狀況。對廣大家長而言,望子成龍不必盲從,是否報課,要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謹慎選擇。記者 孫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