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家長最新升學資料下載

華東師范大學對大學生的這一項抽樣調(diào)查調(diào)查,反映的其實是一個老問題,即學生們是否應該做家務勞動,家務勞動在家庭教育中究竟扮演怎樣的角色?

對于這個問題,基礎教育已經(jīng)在嘗試著回答。比如家庭生活教育,有的小學布置給學生的假期作業(yè)是,回家做一道菜,并記錄做菜的過程,開學用圖文的形式進行展示。學校希望用這種做法,引導學生做一定家務,參與家庭的建設,了解父母撫育自己的艱辛。

但是,在有家長、學生贊同的同時家庭生活教育,這種做法同樣受到一些家長和學生的反對,在家長看來,孩子的重要任務是學習,家務沒必要讓孩子做,孩子也做不好,而且做一次家務難道就能了解父母的艱辛?在學生看來,好不容易一個假期,還要把做菜作為家庭作業(yè),覺得有些形式主義。

家長對孩子的愛護,學生對家務的如此理解,由此使得今天大多數(shù)學生從小就與家務不沾邊,在一些家庭條件不錯、請有保姆的家庭,學生們就更與鍋灶無緣。

當然,做不做家務,其實與學生的人格、與對父母的感情,并沒有直接的對應關系,這與家庭條件、孩子的興趣有關系。人們從學生很少做家務中,看到的是今天整個家庭教育的迷失,不做家務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面。有的人士甚至擔憂,從來不做家務的孩子,被教育“今后一輩子也不做家務的人生是成功的人生”,會對勞動產(chǎn)生尊卑等級意識,會在潛意識中不喜歡從事服務他人的工作,影響今后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

可以說,在應試教育體系中,今天的家庭對孩子成才的要求,已經(jīng)完全模式化,幾乎每個家庭都以孩子能考上好的學校作為家庭教育成功的標準,卻忽視了真正成功的教育家庭生活教育,是孩子個體的健康發(fā)展,通過接受教育,讓他們對生活熱愛、對人生充滿責任。很多時候,不少考上名牌大學的學生,需要經(jīng)歷很多的挫折之后,才學會做人的基本道理。

陶行知先生一直倡導生活教育,認為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內(nèi)容。在筆者看來,做家務其實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教育教育的一項內(nèi)容。學校與家長沒有必要刻意通過布置孩子家務來進行教育,而應該讓孩子們在共同生活中,潛移默化的接受教育。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zhuǎn)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fā)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