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權威性 家長教育孩子都有哪些形式?盤點5種家庭教育類型,復合使用更佳
面對家中的熊孩子,許多家長束手無策,老一輩聽說了,扔過來一句“你怎么這么溺愛他,我們當時……”可是時代變了,我們應該使用更加符合現代家庭的模式進行教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我們從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方式將教育類型分為5種:1、管制型;2、支持型;3、指導型;4、民主型;5、忽視型。好的教育從來不是刻板教條的,都是要根據實際靈活地綜合運用的。
第一種:管制型(專制型)
這種教育方式的突出特點是要求和限制,一切以管理者也就是父母的想法為準,忽視孩子的想法與實際,而孩子反抗或外人質問時,父母基本都會一臉愁容地說“一切都是為你好”“一切為了孩子”這一類的話。這類父母真的是這么想的嗎?大部分是的,他們認為與其未來吃苦,現在吃苦未來才能更幸福,而在培養中忽視了孩子也是有著正常情感和發展認識的人。
管制型家庭的孩子往往缺乏主動性,他們的主動行為基本都是從小家長要求的,在家庭關系中處于下位,父母對孩子的評價往往包含“依賴性強”且經常指責“這個干不好,那個干不好”,而家長的評價標準是他們想象中的樣子,這就導致了孩子在進行自發的主動行為時被父母制止,要按父母想象中的來,慢慢的孩子自主性就消退了,以至于行為活動變得越來越呆板家庭教育的權威性,長大后往往會成為人們眼中的“老實人”。
管制型的優點在于能夠培養基本的行為規范,孩子照章辦事不會出格,相比其他教養形式擁有最高的下限。
管制型的缺點很明顯也很突出,就是孩子沒有主動性,沒有創造力,大部分這樣培養的孩子未來只能做好社會的螺絲釘,哪里需要哪里搬家庭教育的權威性,很少有突出成就。
另一方面管制型教育壓制孩子天性,在一些高壓之下容易滋生心理問題,進而出現極端行為。
第二種:支持型(放縱型)
這種教育方式的突出特點是認同和補償,孩子提出的各種要求,說出的各種想法,基本都能得到父母的認可和實現,而父母往往舐犢情深,非常愛孩子,有些更是覺得虧欠著孩子家庭教育的權威性,需要補償孩子。
支持型家庭的孩子往往覺有很強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在家庭關系中處于上位,父母對孩子的各種行為和要求包容接納占大多數,這就導致了孩子成長道路上沒有多少磕磕絆絆,成長到社會上和別人打交道,多少會讓人覺得他頤指氣使不知天高地厚,容易在社會上遭受挫折。
支持型的優點在于孩子的天性得到充分成長,創造力很強,對事物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成就的上限很高。
支持型的缺點在于孩子就如同溫室中的花朵,從小就沒遭遇到很多挫折,陡然進入社會會很不適應,而且從小養成的秉性未必是符合社會道德的,社會成就下限也很低,遭受挫折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
第三種:指導型(權威型)(專家型)
這種教育方式突出的特點是引導和催促,家中會根據孩子當前的狀態和未來的預期設定發展目標并指引促進孩子朝著預定目標發展,就如同先出題,再給出線索,最后答題一樣,而為了促進孩子盡快達成目標,這類家長往往會設置獎勵和懲罰兩類措施。
指導型家庭的孩子要比管制型的孩子有更強的自主性和創造力,在家庭關系中處于下位,父母對孩子的一些方面有要求和計劃,同時也會主動幫助孩子,因此這類孩子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所定的發展方向和計劃,他們在走上社會后在從小的發展方向上是有優勢的。
指導型的優點在于家庭相對和諧,孩子也更有主動達成目標的意愿,能夠發揮人性中爭取獎勵逃避懲罰的特點從小發展某些方面的能力,在未來成為專精某方面的人才上有優勢。
指導型的缺點在于父母和孩子間的認識落差,如果父母不夠了解孩子傾聽孩子的想法,設定了孩子不想要的目標而懲罰孩子想做的事那就與管制型家長差不多了。
第四種:民主型
這種教育方式的突出特點是溝通與協作,家長在很多事情上都會和孩子商量著來,孩子相比同齡人往往能有更好的協作能力,在見外人時不拘謹,有禮貌,善于談吐,也常被一些成人夸做“小大人”。
民主型家庭的孩子往往很有集體意識和協作意識,善于溝通樂于助人,有想法會和別人提并與別人交流,因為父母從小就是這么對他的,經過從小到大的練習,他們往往情商較高,很能“辦事”適合向文娛類、商貿類發展。
民主型的優點有很多,最突出的就是溝通協作能力,從小與父母商量談條件來制定目標或是達成目的,從小的習慣到社會上能夠發揮很大作用,往往能夠作為“橋梁”來互通有無。
民主型的缺點往往會被優點所遮蓋,這類孩子善于用溝通協作解決問題,而不是想著直接解決問題本身,相比其他類型,民主型孩子對事物本身的鉆研能力薄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對于問題更善于找別人解決。
第五種:忽視型(放任型)
這種教育方式的突出特點是無目標和不確定性,父母對于孩子的發展并不上心,對發展沒有規劃,有些家長對孩子的管理想到就管,沒遇到到就不管,總體上對孩子不負責任。
忽視型家庭的孩子不確定性很大,未來的發展取決于他們這一路上碰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各自的方向與地域的情況有很大關系,這類孩子中有很多沒能接受系統的訓練與引導,最后往往從事的都是底層勞動崗位。
忽視型家庭的孩子可以選擇尋找公益組織,尋求社會的幫助,從而盡可能改善不良境況。
總結
好的教育從來不是刻板教條的,都是要根據實際靈活地綜合運用的。前四種常見的教育模式各有各的優點,也有各自的問題,每個家庭都是不一樣的,不可能幾套模式就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也不可能每個家庭都能使用同樣標準的教育。家長教育孩子要在可能的范圍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混合使用教育模式。
就如教育孩子社會規范,我們應當使用強硬一點的方式;教育孩子專項能力,就要使用指導方式;孩子情緒不好,我們需要支持孩子;孩子對事物感興趣,那我們就與孩子溝通交流提高孩子人際能力。
您還見過哪些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呢?大家一起留言討論吧。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