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孩子的家庭教育 離異家庭怎么教育孩子
1、家長要與孩子一起堅強地面對現實
單親家庭既已形成對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單親家長應當在短期的抑郁、悲痛之后,盡快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勇敢面對以后的生活,走出不幸就是幸福。因此,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緒是消除孩子不良情緒的前提。單親家長應表現出樂觀的一面對于孩子的家庭教育,以堅強的態度去影響孩子,避免與孩子顧影自憐。根據心理學家加德納()的“自卑與補償”理論,越是由于自身或家庭的環境造成自卑心理的人,越是有改善不利境況實現自我的強烈愿望。單親家長如果善于利用這一條件來鍛煉子女,壞事也會變成好事。
2、給孩子一個愛的港灣。
單親家庭的父(母),應該有足夠的愛心,多留心觀察孩子,有意識地幫助孩子建立起足夠的心理承受力,讓孩子對家庭環境的變化有心理準備,為孩子創造一個心理緩沖期,就會大大緩解由于家庭的不完整而對孩子造成的情感沖擊和心理壓力。在單親家庭中,與孩子一起生活的父親或者母親,有責任幫助孩子建立一個健康的心靈對于孩子的家庭教育,為此,家長應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溝通方式與其進行交流,及時發現孩子的心理和情緒變化,避免讓孩子的心理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從而發展成更嚴重的心理問題。
3、讓孩子同時享有父愛和母愛的權利。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在六七歲以后會模仿同性家長的行為而形成自己這個性別應有的行為方式。為了孩子順利的實現性別同化,離異的家庭,撫養孩子的一方不要限制、不要剝奪孩子和另一方家長相處的機會,家庭離散了,但父母的愛沒有離開孩子。一個孩子既要有母愛,也要有父愛,二者缺一不可。在家庭教育中,父親和母親對子女的影響作用是不同的。父親在獨立性、自信心、社交能力、智力發展和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方面對子女有重大影響。專家指出,父(子)女關系密切的孩子,感到內心很有安全感,能不斷應付外部世界,內心世界也比較充實、自信。而母親則在撫愛、謙虛、舉止規范、認真細致、嚴于律己等方面對子女有重大影響。家長離異后,孩子定時到父親或母親那里去是非常正常的需要,無論誰也不應剝奪孩子的這一份自由,讓他得到完整的愛。這樣做有利于形成孩子的健全人格。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