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培養孩子的品德 孩子的品德教育至關重要
品德教育至關重要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指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家庭教育培養孩子的品德,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
《意見》還強調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全社會要關心職工、居民的家庭教育問題,教育引導職工、居民重視對子女特別是學齡前兒童的思想啟蒙和道德品質培養,引導家長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為子女作出表率。
《意見》的發表,對于時下年輕父母們瘋狂進行幼兒早期智力開發的現狀無疑是一個提醒、一個警示:早期教育并不只是強調教孩子識字、讀書、學外語、背古詩、彈鋼琴、學繪畫、學舞蹈等,而是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為日后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智育與德育并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文化學習優秀的孩子,往往在品德和行為習慣方面也很出色,即“品學兼優”,而那些在文化學習上落后的學生,卻往往是從品德和行為習慣的“滑坡”開始的。
家庭德育具有特殊的優勢
家庭是人們出生的場所,是人生最初的生存、生活環境,家庭教育就是生活化的教育,所以孩子會在家庭生活中自然而然地通過潛移默化、耳濡目染接受熏陶和教育,父母對此負有重要的責任。
1.父母的愛
父母對孩子健康、適度的愛,是一種偉大的塑造品德的教育力量,它使孩子成長得健全飽滿,對社會充滿了愛,這是道德的根本。對孩子的縱容和溺愛只會使孩子變得更加自我、自私和冷漠,這樣的人無論如何不會成為一個有德行的人。
美國教育家布魯姆指出,最佳的教育方式是一對一的個別指導。父母與孩子之間正是一對一,單獨交流的最好“搭檔”,很具有個別指導的優勢,父母可以通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家庭教育培養孩子的品德,對孩子進行細致入微的了解,從而選擇適合孩子的方法對孩子進行教育。
2.終身化
家庭德育是終身化的,家庭成員之間的血緣關系把父母和孩子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即使孩子們長大成人,父母對孩子的道德教育也不會中斷。傅聰在談到父親傅雷對他的教育時,說他一輩子也沒有離開過父親的關懷和教誨,父親關于怎樣做人的道理和示范,是他終身享用不盡的精神財富。
3.家長的責任
家庭生活是社會生活的縮影,可以為孩子的道德養成提供練習場所。家長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營造德育場景,不失時機地讓孩子親自實踐、親自體會,這一點尤其需要父母的榜樣暗示作用,比如待人接物文質彬彬,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家庭教育培養孩子的品德,尊重老人、孝敬長輩;再比如愛護公共環境,不貪圖小便宜,不損人利己等。父母的身體力行一定會給孩子一個深刻的啟迪和指引。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