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 李鎮西:學校教育非常重要,但無論多么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
小
媒
君
說
一項社會學研究成果表明,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學校的作用只占15%。這表明,學校教育與孩子的成長、成功,只有相關性,而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而唯一和孩子成功成長有因果關系的是家庭。也就是說,家庭教育對人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我曾在家庭教育的報告中說過一句話:“學校教育非常重要,但無論多么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
這顯然不是我“首創”的觀點,也不是誰“發明”的理論。我說的只是常識。
因為是常識,所以我原本沒想過要專門撰文闡述——大家公認的常識,哪需專門“闡述”呢?
但不久前,我的一位朋友對此表示不理解。當時我想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也許不理解這個常識的朋友還不止一個。說家庭教育重要,估計不會有人反對;但就重要程度而言,我說家庭教育遠在學校教育之上,有朋友就想不通了。所以還是有稍微說說的必要。
我們常常不切實際地夸大學校教育的作用,夸大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其實,一個孩子能否成才,和父母有直接的關聯。最起碼孩子的智力就取決于其父母的遺傳基因,這點我們始終不愿意公開承認(雖然幾乎所有人都這樣想的)。一個孩子優秀與否,首先(我說的是“首先”而不是唯一)是其父母決定的。以品行而言,孩子做人的高下,最重要的是取決于其父母的家庭教育。
我曾在一次演講中說過——
所謂“優等生”不全是教師教育出來的,所謂“學困生”也不全是學校培養的——注意,我說的是“不全是”。提到傅聰,我們會想到這位鋼琴大師的父親傅雷,而不會去想:他的小學老師是誰?中學老師是誰?傅聰當然是他父母家庭教育的杰作。還有莫扎特,我就不細說了。
可能有人會反駁我:“傅聰、莫扎特這樣的杰出名人有幾個?拿這些個案說事,沒說服力。”好,那我們就說說一般的孩子吧!如果一個孩子舉止文雅,善良有禮,文質彬彬,富有教養,我們很自然地會想,這孩子的家庭教養真好!而不會問:“這孩子的班主任是誰呀?”同樣,一個孩子舉止粗俗,言行不一,滿口臟話,不講衛生,懈怠懶惰……不能說和學校一點關系都沒有,但關系實在不太大,而和他家庭教養太糟糕倒有著重要的關系。
關于家庭教育的第一重要性,總書記曾經有過專門的論述。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總書記說:“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注意,“基本細胞”“第一所學校”——無論“基本”還是“第一”都說明了家庭教育的“第一重要性”。
其實,在總書記之前,許多教育家都論述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遠勝過學校教育這個觀點。比如,在我有限的視野內,蘇霍姆林斯基的相關論述就很充分。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們的基本認識是,父母,親屬是兒童的最早的教育者;正是在學齡前的幾年間,也就是在兒童接受教師的影響開始以前很久,就在他的身上種下了人的一些基本特征的根子。”你看,在兒童接受學校教育之前,兒童的“人的一些基本特征的根子”已經被其父母決定了。
也許有朋友說:“你說的是學前嘛,孩子沒接觸老師,其父母當然很重要了,但進入學校之后呢?”好,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孩子進入學校之后,父母的教育作用依然至關重要:“我認為極其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使‘設計人’的工作不僅成為教師的事業,也要成為家長的事業。”他特別強調,要讓“家長們認識到:兒子或女兒首先是向他們學習的,包括學習好的品質和壞的品質。”你們看,哪怕孩子進了學校,可依然“首先”是向他們的父母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誰在教育兒童,什么在教育兒童”這個問題時,提到有“六大力量”對兒童成長起作用,第一種力量便來自家庭。其他五種力量分別來自教師、學生集體、本人(自我教育)、書籍和街頭結交。在這里,蘇霍姆林斯把家庭教育對兒童的影響力排在諸多教育之首。
他甚至認為,學校教育的效果取決于與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他說:“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這話通俗地說,就是如果家庭教育不行,那學校老師的教育簡直就是“瞎子點燈——白費蠟!”
法國一項社會學研究成果表明,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學校的影響只有15%的作用。也就是說,學校教育與孩子的成長、成功,只有相關性,而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而唯一和孩子成功成長有因果關系的是家庭。這也得到了無數案例的證實——什么樣的父母和家庭教育就會塑造什么樣的孩子。
著名美籍華人教育專家嚴文蕃也曾做過一項調查:在學生成長中,學生自身背景因素占80%,教師的作用占13.34%,學校的作用占6.66%。其中學生背景中家庭收入、父母教育水平、父母職業等占60%,學生原來的知識和興趣等占40%。
可見家境對孩子影響不能忽視,好的家庭教育能成就孩子健康發展的全程。
所以我說過:“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線。”這句話的意思是,孩子的一切都是其父母的折射。父母的品質將決定孩子的素養。
北京十一學校總校長李希貴曾對學生家長談到學校教育時,這樣說:“學校是用來幫你的,因為父母語文挺強,但你不懂數學,所以學校就幫你。因為你要上班沒有時間,所以學校就幫你。學校無非是起這么一個作用,它沒有想象中的那些神奇的作用。”
我完全同意李希貴這幾句話。
我們強調家庭教育的第一重要性,是不是就忽略了學校教育呢?或者是不是像有人誤解的那樣,以為“你這個當老師的,在推卸學校教育的責任”呢?
絕對不是。我不是說了嗎?“學校教育非常重要”。當然,緊接著我也說:“無論多么重要,學校教育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但請注意“重要補充”的“重要”二字。
“重要”到怎樣的程度?“重要”到不可缺少——是的,“不可缺少”!
家庭教育是第一重要的,但家庭教育也有一些力所不逮的地方,需要學校來補充。比如,系統的文化知識傳授,這是很多家庭所無能為力的,于是學校就來做這個事;又比如,人的成長還需要人際交往、團隊合作,而孩子在家里缺乏集體生活,于是學校為你的孩子提供這方面的資源和情境;再比如,孩子還需要類似于社會環境的那樣一種文化氛圍和氣息,從中受到熏陶和感染,這也是單獨的家庭所不具備的,于是學校為你創設這樣的背景;還比如……算了,不“比如”了,因為需要的“重要補充”的還很多,難以在此一一窮盡。
你看,我“比如”了這么多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補充”,可見我并沒有否定學校教育的重要性。但和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相比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它畢竟還是第二位的。而“第一影響”毫無疑問應該屬于父母和家庭。千萬不要用貌似“客觀”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重要,二者不可偏廢”之類的中庸說法,來抹殺家庭教育的“第一重要性”。
當然“都重要”,但有主次之分。
同樣,對任何一個家長來說,除了教育孩子,他還有自己的職業,有許多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和當父親、當母親相比,這些職業和工作依然是第二位的。我多次在家長會上對學生家長說過:“無論你的職務有多么尊貴,無論你的生意有多么興隆,無論你的事業有多么崇高,但如果你的孩子沒教育好,你的人生就談不上成功,更毫無輝煌可言!無論你在單位如何被周圍的人‘張總’‘楊局’地奉承,看上去很有‘成功人士’的面子,但只要你想到自己的孩子不爭氣,你內心深處就油然而生只有你才知道的自卑和難受。”
其實,同樣的道理,蘇霍姆林斯基說得比我還好——
無論您的工作或生產崗位多么重要、復雜或需要創造性,請您記住,家里還有一項更重要、更復雜、更細致的工作在等著您去做,這就是育人。您的工作可以找人替代,無論您從事的是什么職業——從畜牧場的看門人到部長。而真正的父親是無可替代的!
“廣東教育傳媒”公眾號長期征稿啦!歡迎各地各校提供宣傳報道線索,有教育教學、家庭教育等方面心得的老師、家長們,也別藏著掖著了,快給我們投稿吧~
往期推薦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