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的多種形式
一是建立好“家校協同機制”。高校可以由主管學生工作的校領導牽頭、協調相關工作部門、選聘家長代表,共同組成“家校教育聯盟”;定期將家長代表請到學校,一同分析研究家庭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規律,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緊密配合,實現“合力”的最優化。
二是辦好校園網。在 “網遍天下”的時代,網絡業已成為人們獲取所需信息的第一渠道,每個家長在孩子(學生)選擇報考哪所大學時,都會通過校園網站了解該所大學;因此學校網站介紹什么,會深深地在考生和家長的頭腦里打下烙印,高校可以利用這一契機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把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情況做以介紹,讓家長清楚地了解大學究竟是個什么樣的地方:大學不僅是學習知識的地方,更是培養學生做人的地方,使家長一開始就產生對孩子(學生)在大學期間思想品德情況要格外關注的認識。
三是用好家長開放日。現在一些有條件的家長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不只是通過校園網來了解學校,他們還會親自到學校來考察與感受;高校在向學生家長介紹其所關心的專業的同時,應當把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滲透其中。
四是在《錄取通知書》上作文章。《錄取通知書》是高校與家長之間架起的第一座正式“橋梁”,家長對考生《錄取通知書》中的每個文字都會尤為上心;因而《錄取通知書》就不能只成為“技術”的橋梁(只通知具體的報到情況),更要把它變成“思想”的橋梁(介紹學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情況);我在做遼寧師范大學學生處長的時候,就在“入學通知書上”提醒家長教育孩子(學生)到大學在政治上要追求進步,有些家長還親自為孩子(學生)買好《黨章》,叮囑孩子(學生)到大學爭取早日加入黨組織。
五是開好新生家長會。現在經濟條件好了,交通也方便了,因此新生入學時會有一些家長親自把孩子送至學校。高校可以借召開家長見面會的時機,使家長清楚如何配合學校完成好思想政治教育任務。家長會要避免開成了事務性會議或開成“紀律教育會”。
六是建好學生家庭教育信息網。輔導員(班主任)要掌握學生家庭的有關信息,對學生的家庭成長環境有所了解,特別是對學生的思想動態要有準確地把握;適時地跟家長有效溝通,不能只在學生出現問題時才想起家長;輔導員可以及時給家長群發一些有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讓家長在詢問孩子學習情況的同時,也關心孩子的價值觀培育。
七是把優秀學生家長代表請到學校。我在做遼寧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的時候,有一次我從全校十六個學院中每個學院選一個優秀學生,把他們的家長從祖國四面八方請到學校參加表彰大會。這些學生家長就住在學生寢室。組織他們游覽大連風光。這次表彰會產生了極好的反響。
八是將每學年表彰的優秀學生的證書郵寄給學生家長,讓家長感到孩子為父母爭了光。這既激勵了學生也感動了家長,增強了家長與學校共同培養學生的熱情。
九是每年寒假給學生家長寫封信,向家長通報一下學校的情況和學生的基本情況 ,給家長拜個早年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讓家長關心學校的建設和發展,配合學校做好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在有手機、網絡了,這項工作更便于開展了。
十是搞好家訪活動。十年前,我在任遼寧省高校工委副書記的時候,在遼寧啟動了“千名輔導員萬家行”活動,此活動一直延續至今,已經組織一線輔導員家訪了六萬多個學生家庭,有的學校的領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機關干部也參與其中。通過家訪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尤其是思想情況有了全面地了解,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通過家訪增進了宣傳思想工作者和學生、家長之間的真實情感,使家長積極配合學校的教育、使學生主動接受學校的教育;通過家訪也是對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者的一種身臨其境的教育,他們親眼所見一些家庭生活的不易,看到家長渴望孩子(學生)成功的眼神,著實增添了其把學生培養成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責任感。我從1982年當輔導員開始至今,大約去了上百個學生家,使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