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現象 美國家庭教育現象:直升機式媽媽?掃雪機式媽媽?
妮可艾森伯格說,她的大兒子從小就想成為舞臺明星。他上過聲樂、舞蹈和戲劇課,還連續6年參加過著名的”舞臺之路莊園夏令營“ camp ,但她還是擔心這可能不足以讓他進入最好的表演藝術項目。
于是,居住在密歇根州富裕郊區的布盧姆菲爾德山的艾森伯格夫人和周圍朋友幫助她兒子和小伙伴創辦了一個慈善機構,在四年的時間里籌集了逾25萬美元。
49歲的艾森伯格夫人回憶說,一開始發起這項活動是四五個媽媽們,后來加入了更多的媽媽們。我們共同發起了這項活動,給孩子們提供幫助,但沒有替他們去做。確實,我們為他們找贊助商了。確實,我們為他們勸捐。但他們自己必須完成這項工作。
艾森伯格夫人說家庭教育的現象,我甚至考慮向她兒子中意的大學捐款。但真的是我們沒有多少錢能讓他進來這些頂尖項目。他兒子申請了26所大學,被其中9所錄取,其中兩個是全美最好的兩個音樂戲劇項目。)
當她兒子還用紙尿褲時,艾森伯格夫人就開始關注大學了。“從他三歲起,我們就一直在做這件事。”。她說,為了申請,我不得不帶他參加多達20次的試鏡。但這是他和我一起做的,我不覺得是我完成的。我只是在過程中支持他。我沒有直升機式地照顧他。在他申請大學過程中,我的角色只是副駕駛。
或者她,也許,她是個……掃雪機式的母親?
20世紀有一個詞叫做“直升機式父母” ,描述的一種父母焦慮地在孩子頭頂盤旋,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21世紀一些富裕的父母照顧起自己的孩子更像掃雪機。他們就像掃雪機/鏟雪機一樣隆隆前進,清除孩子通往成功道路上的任何障礙,這樣他們就不必遭遇失敗、挫折或失去機會。
這種事情做到極致,如果從犯罪的角度來看,這意味著賄賂SAT監考人員,賄賂大學教練,讓孩子進入名牌大學,然后竭盡全力確保他們永遠不會因為知道自己是如何進入名牌大學而蒙受恥辱。
這些都是最近大學賄賂丑聞中的指控之一。在這起丑聞中,50人被控為確保學生進入大學而進行了廣泛的欺詐。調查顯示,一位父親在兒子打水球的事上撒了謊,但后來又擔心孩子會被同齡人視為“坐在替補席上看門的人”。(有人向他保證,他的兒子不必真正加入球隊。)另一名母親被指控花錢請人為她兒子代考,她讓兒子在家里考試、自己假裝監考,這樣他就會以為自己是考生。
在這項代號為“校隊藍調行動”( )的調查中,被指控的家長們遠遠超出了正常水平。但他們扮演的是終極掃雪機的角色:為孩子們上大學掃清道路,同時保護他們免受這個過程中的任何困難、風險和潛在的失望。
掃雪機式的父母,也被稱為割草機、推土機。總之都是為孩子掃清一切障礙,很多特權階層人士都自覺或不自覺的在這樣做。
這種運作開始得很早,有些美國父母在他們的孩子出生前就去精英幼兒園登記了,經歷中國式小升初都知道的所謂占坑。這些父母并試圖確保他們的孩子永遠不會被迫做任何可能讓他們感到沮喪的事情。當孩子上學校后,家長更是高度緊張:跑到學校給孩子送去忘帶的作業,或者給教練打電話,要求孩子加入球隊。
接下來,如果孩子遲交作業,給孩子出書面證明解釋原因,給大學升學顧問支付大筆金錢美元來打磨完善孩子的申請,或者打電話給教授幫孩子索要高分。
最近的美國大學招生賄賂丑聞凸顯了已經成為常態的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黑暗面,那就是確保你的孩子擁有最好的,接觸最好的,擁有所有的優勢——而不去理解這有多糟糕。心理學家和作者萊文博士說,我們更應該教會孩子,為什么價值觀和應對技能比成績、獎杯、大學錄取的厚信封更重要。
“他們已經把孩子們路上的一切都清理干凈了,”她說。
萊文博士說,在她的實踐中,她經常看到一些大學新生不得不從埃默里大學或布朗大學離校回家,因為他們沒有大學里所需要的最起碼的成人技能。
其中一位學生回家是因為宿舍里有一只老鼠。有些人不喜歡他們的室友。另一些人說,大學里作業太多了,他們還沒有學會獨立學習。還有一位學生不喜歡食物中帶有醬汁。上大學前每次去朋友家吃飯,她父母都提前給朋友打電話,給她單獨準備食物。到了大學,她實在沒法在食堂里選擇食物,不是帶這種醬汁就是帶那種醬汁。
萊文博士說:“有些父母花了18年的時間用他們認為的優勢來培養孩子,但事實并非如此。”
確實,支持并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職責。當孩子還不夠成熟時,父母用成年人的智慧為孩子未來做準備。這就是為什么父母會把某些玩具藏起來,不讓蹣跚學步的孩子看到,以免他們發脾氣,或者在孩子完成大學申請前拿走他的車鑰匙。
如果孩子們從來沒有遇到過障礙,當他們進入現實世界時會發生什么?
斯坦福大學前新生事務主任、《如何養育成人:擺脫過度養育子女的陷阱,為孩子的成功做好準備》(How to an : Free of the Trap and Your Kid for )一書的作者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說,那些從來沒有遇到過障礙的孩子進入現實世界時,陷入了困境。
她說,在斯坦福大學看到有的學生依賴父母與宿舍里的人安排約會,或者公司實習但最終公司沒有給出工作時,學生家長向實習公司提出抱怨。她說,根本原因在于父母從不讓孩子犯錯或面對挑戰。
利思科特-海姆斯說,掃雪機式的父母把事情搞反了。關鍵點是讓孩子為今后的道路做準備,而不是為孩子準備今后的道路。
“直升機父母”一詞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流行,源于對孩子身體安全的擔憂——擔心他們會從游樂設施上摔下來,或者在公交車站被綁架。在20世紀90年代,它演變成一種虎媽式的養育方式,不僅要不斷地監控孩子,還要一直教育他們。
從90年代開始,“直升機父母”們把孩子的下午和周末統統安排滿了,不是課程、輔導老師,就是四處體育比賽。社會學家薩比諾?科恩里奇和弗蘭克?弗斯滕伯格分析的消費者支出調查數據顯示,這一代父母在養育子女上的支出超過以往任何一代人。
多倫多大學社會學家梅麗莎·米爾基通過分析時間使用數據發現,如今的職場母親花在與孩子一起做實踐活動上的時間,與上世紀70年代全職母親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一樣多。短信和社交媒體讓父母能密切監控孩子在做什么。
掃雪機式教育是一種更加強迫性的教育形式。
《父母在孩子升學之路的作用和影響》 to a : How for 一書的作者、加州大學默塞德分校的社會學家勞拉·漢密爾頓說。
養兒之路的盡頭往往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對于許多富裕的家庭來說,這一直是孩子和父母取得成就的必要標志。大學學位對于獲得中產階級的收入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但是大學入學競爭越來越激烈。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大學申請人數增加了一倍,但入學名額的增長卻沒有跟上步伐,特別是頂尖大學的招生人數基本沒有變化。
與此同時,也不能保證孩子們會像他們的父母一樣好。根據哈佛大學拉杰·切蒂(Raj )領導的一個經濟學家團隊的研究,1950年出生的孩子有80%的機會比他們的父母賺更多的錢。1970年出生的人有61%的機會。但自1980年出生的孩子們的收入很可能只是不會低于他們的父母。
任何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搞砸了,或者沒有實現他們(或父母)的目標都是痛苦的。然而,現在的風險要高得多。
馬里蘭大學研究育兒與不平等問題的社會學家菲利普?科恩表示:“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任何錯誤都可能對他們的課堂成績造成致命影響。”
問題是:掃雪機式育兒是一種很難改掉的育兒習慣。
“如果你在高中就這么做,你就不能在大學止步,”利思科特-海姆斯說。“如果你在大學里就這么做家庭教育的現象,那么在工作中你就不能停下來。你為自己制造了一個角色,總是在那里為你的孩子處理事情,所以情況變得更糟,因為你的年輕人不具備管理生活基本任務的能力。”
《紐約時報》和《早間咨詢》對全國18歲至28歲年輕人的家長的一項新調查顯示,75%,也就是四分之三的家長為他們的成年子女預約了醫生或理發等服務,同樣比例的家長提醒他們申請學校的最后期限。11%的人表示,如果孩子有問題,他們會聯系孩子的雇主。
16%的父母在孩子在上大學時曾給他們發短信或打電話叫他們起床,這樣他們就不會在上課或考試時睡著了。8%的父母曾就孩子的成績或遇到的問題聯系過大學教授或管理人員。
“他們中的一些人認為自己對孩子做的是對的,”高中教師、《你并不特別,還有其他鼓勵》一書的作者小戴維·麥卡洛說。“父母們明白,上一所聲望很高的大學會帶來長期的優勢。”
不僅僅是富人。最近的研究表明,不論階級和種族,父母們都在接受強化教育的理念,不管他們是否能負擔得起。
通常,這包括代表他們的孩子進行干預。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一群具有全國代表性的父母進行了調查,詢問他們認為哪種育兒方式是最好的。研究人員發現,無論種族、收入或教育程度如何,家長都認為孩子都應該參加課外活動,這樣他們就不會感到無聊。如果一個孩子不喜歡上學,他們認為父母應該和老師談談,讓孩子做不同的工作。
不過,真正的掃雪機式教育主要是由有特權的父母來完成的,他們有錢、有關系,而且懂得如何比孩子領先兩步。沒有這些資源的家庭不一定有錢投資在輔導課程和大學申請顧問上,也可能沒有駕馭大學入學或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的經驗。
卡洛琳勞克林女士曾在勞倫斯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擔任住宿生活主任。她說,在這些精英學校工作時,曾有一位母親打電話給她,要她列出學校沙拉吧里所有菜單,,這樣她可以幫她女兒選擇午餐什么。她還曾和另一位家長視頻聊天,因為家長要干預孩子與室友之間因為偷吃花生醬引起的矛盾。
最近她工作在一所社區大學家庭教育的現象,接觸到的許多學生都是新移民或第一代大學生。
她說,當我讀到最近的招生丑聞時,我為那些父母感到難過。我看到的家族里第一代大學生正在思考如何駕馭一個并不總是為他們量身打造的教育體系,他們正在改變他們和他們家庭的生活軌跡。
22歲的凱西·特蘭是賓夕法尼亞大學四年級學生,她的父母都是沒有上過大學的越南移民。“他們確實給了我很多情感上的支持,但他們并沒有真正告訴我應該做什么,比如下一步,”她說。
特蘭說,為自己掃清上大學的道路有一些好處。她說:“事實上,我覺得自己有一種獨立和自信,而我的一些朋友的父母上過大學,他們可能沒有這種感覺。”“我有些朋友甚至不知道怎么洗衣服。我想,在某種程度上,我覺得自己被迫更早地成為一個成年人。”
許多兒童發展專家說,學習解決問題、冒險和克服挫折是至關重要的生活技能,如果父母不讓孩子遭遇失敗,孩子就不會獲得這些技能。當一個3歲的孩子把盤子掉在地上摔碎了,下次她可能會盡量不把它掉下來。當一個20歲的孩子在考試時睡著了,他可能不會忘記再次設置鬧鐘。
掃雪機式父母已經走得太遠了,許多年輕人陷入了危機,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經歷了創紀錄的焦慮。現在,在美國各地的大學校園,甚至是學齡前兒童,都開設了一些課程來教孩子們練習失敗。
許多掃雪機式父母也知道這是有問題的。但由于特權、同輩的壓力或對孩子未來的焦慮,他們還是這么做了。
本文翻譯自紐約時報
原作者 Cain 、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