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公開課觀看心得體會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第一課”,幫助扣好第一粒扣子。蔡元培先生說,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教育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而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基礎,每個家庭都要重視家庭教育,培養好孩子對一個家庭來說是頭等大事。通過觀看這次視頻讓我對家庭教育的本質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認識到自己對教育孩子過程中有很多不足。以下幾點是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與大家分享:
一、高質量的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怎么陪伴孩子,與孩子相處是我值得深思的問題。我有時在想,我一天到晚在孩子身邊,供他吃供他喝陪他玩耍難道我沒有好好陪伴他嗎?陪同不等于陪伴,回想自己從小學起陪著孩子時,我就拿著手機,孩子自己在旁邊玩,在旁邊學習,在我們的世界里互不打擾。這一點我是做的不對的。父母的教育要言傳身教,我以后要放下手機,多跟孩子互動。共讀一本書,做一些簡單的親子游戲,與孩子聊一些他感興趣的話題,多聽聽孩子的心聲。
二、尊重差異,因材施教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教育不是生搬硬套,我們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尊重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培養孩子的興趣而不是把我們父母的愿望強加給孩子。
作為家長要深刻認識到家庭教育的深遠意義,不斷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爭做一名合格的家長,給予孩子最好的成長氛圍,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篇二:家庭教育公開課觀看心得體會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一直以來,我認為教育應該源于生活,從生活實踐、生活事務中學習。比如,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洗碗、洗衣、整理學習用具滿分作文網、生活用品等等。在生活中,孩子應該承擔自己份內的責任。在家中,作為家庭成員之一,年紀最小,但一樣需要承擔相應的家庭責任,為這個家庭的幸福發展貢獻力量。
篇三:家庭教育公開課觀看心得體會
家庭教育是家長通過言傳身教,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影響,是每一個人來到世界上所接受的第一份教育,它是人類接受所有各種種類的教育之首,更是基礎。
父母是最好的榜樣。父母也應該成為學習型的父母,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父母要蹲下身來學會聆聽,要學一些心理學的知識以更好地了解掌握孩子的動態。為人父母不能武斷,要不斷地成長,以便能跟上孩子成長的步伐。
良好的家庭教育會為這個孩子一生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好基礎。這個好基礎可以說是終生受益,在孩子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過程中,父母不偷懶,不回避,身體力行地努力家庭教育公開課,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四:家庭教育公開課觀看心得體會
1、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生活教育。家庭關系和積極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影響家庭生活教育的兩大要素,良好的生活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利。
生活中處處藏著知識學問。小道理大智慧。引導從小建立健全人格。幫助孩子核心素養提升。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父母從生活中的小事。一言一行做好榜樣。對待事物事態解決能力。分析利弊。引導孩子思考探索。從寓教于樂。勞動生活。接觸不同人。事物。引導孩子看到不同人生方向并鼓勵尋找幸福的過程。
2、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有利孩子成長。認識親子關系中4個特點。相親相愛;兒童優先,父母要特別重視有利于兒童發展的教育和有質量的陪伴;自立自強,從小鼓勵和引導孩子積極參與社會實踐,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責任;共同成長
3、勞動創造幸福生活。從小多做勞動。增強獨立和社會責任感。引導鼓勵為主。做為家庭成員一份子有義務承擔家庭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家務。
4、孩子在家庭勞動過程中養成有條理的思維品質有助于學習能力的提升,培養孩子做家務的習慣可以調節家庭氛圍和情趣。
5、父母培養孩子愛勞動的好習慣,要從兩方面著手家庭教育公開課,一是力所能及,讓孩子從感興趣的能做到的勞動開始做起。二是不要求繁重但要求持之以恒,只有堅持才能養成習慣。
篇五:家庭教育公開課觀看心得體會
看了家校共育平臺里面的專家講座,感觸頗多。相信大多數的家長都跟我一樣,平時只注重孩子的學習,不要說家務勞動家庭教育公開課,就連孩子自己的個人衛生都基本是父母包辦了。很多家長都有“學習至上,生活習慣培養無所謂”的觀點。我看了講座才知道,把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割裂開來是一個很大的認識誤區,一個生活上毛毛糙糙的人,學習上很難不馬虎;一個生活懶散的人,學習上也不會勤奮。
篇六:家庭教育公開課觀看心得體會
家庭建設與父母攜手育兒的這節公開課,讓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了,父母是孩子第一任的老師,正向積極的引導孩子。從小嬰兒到現在的青春期,我們從開始的被需要,到慢慢的變的不需要,她們在長大,也越來越獨立,有了自己的思想,當我們遇上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我會判斷矛盾激發點,然后不在高位爭吵,兩個人分析問題所在,再反思一下是不是我們各退一步,就會有更好的結果,也不會激發矛盾。當然當孩子做對的時候也是需要夸一下的,她們也會有一種成就感。所以在孩子情感表達,行為表達和語言表達的時候,我們家長一定耐心地聆聽和有效的溝通。
篇七:家庭教育公開課觀看心得體會
聽了朱永新教授和李文道副教授關于“家長要承擔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講座感受多多。
時間過得飛快一轉眼我也成為了兩個孩子的家長,經歷著從第一個孩子到第二個孩子的出生成長,真正感受到每個孩子的個體確實是完全不一樣,比如老大比較文靜、愛思考,專注力強,老二了呢就比較活潑好動、愛說話、樂于助人,這些都是爸媽要經常的在孩子身邊才會有辦法了解和關注到他們的不同點。從老大出生以來就一直有爺爺奶奶在身邊幫忙所以家庭中統一大人的教育理念還是很重要的,我很幸運碰到了開明的公婆,從一開始來幫忙他們就說我們老人家只負責孩子的衣食,教育學習方面就由你們父母來管理,因此在家里沒有出現過我在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會有家里其他成員來當面反對或批評你,有意見他們也會事后孩子不在的情況下找你溝通。當然我們也有做得不足的地方因為家里大人多所以讓小孩子動手的機會就比較少,總覺得這個事情大人一下子就能做好的事,給小孩子弄太慢了,這樣就造成老大的動手能力相對比較差,發現了這樣做不對之后我們也及時的調整盡量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抽空幫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每個孩子都有自我獨特的人格,沒有萬能的教育,只能是每個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不斷的摸索實踐,有人說孩子是父母的第二次人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也是在不斷成長的,就讓我們和孩子一齊學習一起長大吧!
篇八:家庭教育公開課觀看心得體會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父母耐心去觀察孩子,陪伴孩子一同成長。父母需要敏銳地觀察到孩子的變化,回應和理解孩子的情感;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將自己負面的、不開心的情緒隨意地向孩子發泄;當孩子遇到難題、挫折時,家長需要細心了解原因,不斷地鼓勵孩子、幫助孩子和孩子一起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釋放壓力。當孩子有進步時,要及時鼓勵,幫助孩子增強自信心。
篇九:家庭教育公開課觀看心得體會
觀看了兩位老師的公開課視頻我個人的感受有以下幾點:
1、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生活教育。良好的生活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利。以鼓勵引導為主。生活中處處藏著知識學問。小道理大智慧。引導從小建立健全人格。幫助孩子核心素養提升。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父母從生活中的小事。一言一行做好榜樣。對待事物事態解決能力。分析利弊。引導孩子思考探索。從寓教于樂。勞動生活。接觸不同人。事物。引導孩子看到不同人生方向并鼓勵尋找幸福的過程。
2、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有利孩子成長。認識親子關系中4個特點。相親相愛尊重支持孩子優先優質陪伴。自強自立放手嘗試。父母攜手共同成長。
3、勞動創造幸福生活。從小多做勞動。增強獨立和社會責任感。引導鼓勵為主。做為家庭成員一份子有義務承擔家庭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家務。周末帶動全家參與家庭勞動。平時規定孩子完成生活中應承擔的小事。培養孩子小主人意識,堅持養成愛做家務習慣。
一個健全。懂生活。有自律心態健康的孩子離不開家長在成長道路上的引導教育。家長陪伴。從小事做起。小事悟大道理。尊重孩子身心發展。力所能及。用勞動創造生活。培養發現生活中的美。“寓教于樂。成就美好童年”。
篇十:家庭教育公開課觀看心得體會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朋友。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多聽聽孩子的心聲,及時了解孩子用不同的形式傳達給我們的信息……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讓孩子度過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篇十一:家庭教育公開課觀看心得體會
通過視頻觀看,深入了解了《家庭教育促進法》的本質和意義,作為家長對于孩子青春期的家庭教育尤為關鍵,因為家庭教育起到更多的作用是教會孩子在似懂非懂的年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作為父母自己必需以身作則,多和孩子交流,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和相互信任,為孩子今后的生活以及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篇十二:家庭教育公開課觀看心得體會
聽了公開課,我明白了,家庭教育的本質就是生活教育。良好的生活教育有利于孩子成長,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必須以身作則,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隨著時代的發展,孩子在父母的包辦模式下帶來了很多弊端,也讓我們認識到孩子做家務,擁有獨立能力的好處,一般會做家務的孩子獨立能力都不錯,也很有想法,很會規劃自己的生活,很多父母覺得做家務是體內運動,其實不全是,做家務可以鍛煉孩子動手能力,也會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做家務對孩子的學習,生活,為人處事都是非常有利的。在安全范圍內,孩子能去做的,盡量引導孩子自己去做,這樣不斷可以幫我們分擔一些家務,還能鍛煉培養孩子一些技能,學會感恩。
最后感謝老師們的講解,希望孩子在我們的榜樣下越來越好,寓教于生活。
篇十三:家庭教育公開課觀看心得體會
通過此次公開課,我深刻認識到了“陪伴”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作為父母我們更應該去傾聽孩子的心聲,理解孩子,關心孩子,在陪伴中教育孩子健康成長。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