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號家庭教育講座反思,我有幸參加歐陽維建主講的家庭教育專題講座,此次講座的主題是:親子關系就是學習成績——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快速提升自信和學習力。提升自信與學習力,一聽就是很大很難的論題,唯其難,也就有了懸念增加了興趣。講座初始是播放歐陽維建的演講及介紹視頻。他是孩子眼中的“歐爸”,是“瘋狂英語”背后的推手,組織策劃了賞識教育,“少年演說家”等項目,推廣“倒過來”愛的學說,創造了中國家庭教育第一品牌。對此環節我的感覺是短片做的很棒,很有視覺沖擊力。就內容而言,我個人比較感興趣的是“合格父母考級”。父母合格有標準嗎?如何量化?誰來衡量?孩子各有不同,父母亦是,在兩者都具主觀能動都有自我意識的前提下,何以有考級之說?對此我是充滿疑惑的。另外,整個介紹過程充滿了震撼,哦,原來他是瘋狂英語的幕后推手,哦??哦,好多個“哦”,贊嘆領悟之余,不免覺得假。賞識教育,賞識可取家庭教育講座反思,但過了頭,陷入“成功學”的框框就很害人。視頻中有孩子被“歐爸”演說的痛苦流涕的場景,當時記下的是:催淚,時效有多久?講座圍繞的其實就三個字:倒過來!由做事與做事背后的意義——做人切入。他將人劃分為偉人、好人、小人、惡人、罪人、死人。偉人是百分百倒過來,從不考慮自己的人,好人是百分之五十倒過來,以此類推,倒過來的百分比越少。

且不討論這種劃分的合理性。期間穿插的我個人比較認同有: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老師,教育背后最重要的意義是“育人”,做事背后的意義是“做人”。還有他列舉的七把刀:打、罵、嘮叨、懷疑、比較、辱罵、委屈。這七把刀確實狠狠地扎在許多孩子的身上心上,值得父母老師關注。做事做人同時進行,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教書育人,確實是相互滲透,合二為一的。由內而外叫生長家庭教育講座反思,由外而內叫壓迫。特別是德育方面,讓孩子口服心服并且心悅誠服才算是真正的有效教育。可取之二便是論及如何讓孩子喜歡時提及的三點,一是缺點是用自尊來做心的,我們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二是我一定會喜歡欣賞我的人,學會欣賞孩子。三是與孩子做朋友。“倒過來”其實就是一種換位思考,提倡這個對我們轉變傳統觀念是有好處的。但,任何情況都一倒就靈嗎?大的方向大的思維是可取的,具體的處理恐怕還得斟酌。整個講座的主題似乎應該是“倒過來”,而非展板所示:親子關系就是學習成績——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快速提升自信和學習力。與學習力何干?與自信也是離題甚遠。這樣,大而難的吸引人的主題就變成了一個噱頭,實在大失所望。---------------------------------------------------------------精品范文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