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近日好的家庭教育,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的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新聞發布會披露了這樣一組數據:2022年以來,南京法院推進家庭教育指導制度,全年共發出家庭教育指導令52份,開展指導1222次。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家庭教育是不容缺失且必須重視的一環。

52份教育指導令、1222次教育指導,是推進涉未成年人案件家庭教育工作的一個縮影。必須引起重視的是,現實中,一些家長“教而無方、教而不當”或“養而不教、監而不管”的問題大量存在。譬如,有的對孩子不聞不問,讓孩子長期留守,由家中老人代管;有的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認為沒有管不好的孩子,只有不舍得打的家長,對孩子實施打壓、暴力式管教;還有的婚姻破裂后不履行教育子女職責,當起“甩手掌柜”……種種現象,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甚至引發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問題。

成為父母很容易,成為好的父母并不容易。家庭教育保護令、家庭教育指導在法律層面敦促“不合格”的父母承擔起應該承擔的責任,但讓孩子健康成長好的家庭教育,歸根到底要靠父母提高認識、端正觀念,當好孩子的“第一責任人”。如何正確地幫助、關心、引導孩子,如何當好家長,有關這方面的著作汗牛充棟。

教育也是一項“技術活”,激發孩子興趣、引導孩子向上向善、矯正孩子的錯誤行為等,都需要一定的技巧。沒有天生合格的父母,任何教育過程,都需要不斷學習、調整、磨煉,在實踐中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找到孩子成長的更好途徑。但其中的關鍵,是要陪伴和了解孩子,不缺位、不錯位,尊重孩子成長規律。希望更多家長能夠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好的家庭教育,讓愛的教育更有質量。(魏曉敏)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