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寶寶的教育與引導_母親教育及引導策略_家庭教育的引導

小東晚上感覺飯菜比較咸,喝了一杯水,還想再喝的時候,被媽媽說道:“你看你喝那么多水,我看晚上又得尿床。”小東媽媽給孩子晚上說的話,結果早上起來,恭喜小東媽媽預測成功,孩子成功的尿了床。

三歲寶寶的教育與引導_母親教育及引導策略_家庭教育的引導

也許你會說咋就那么巧,別不信這就是暗示的力量。這種例子在我們身邊不勝枚舉,在三國時代我們說的“望梅止渴”也是曹操運用暗示效應的典型案例。

三軍長途跋涉,口干舌燥又找不到小溪等水源,曹操大喊一聲說前方有梅林,因為梅子是酸的,所以一提到梅子,"酸"的心理暗示便發揮了作用,于是家庭教育的引導,人們的口腔便大量分泌唾液,起到了暫時解渴的效果。你看,曹操不僅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而且還是一位"心理學家",他不自覺地運用了暗示效應。

什么是暗示效應呢?

暗示效應是指在無對抗的條件下,用含蓄、抽象誘導的間接方法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從而誘導人們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使其思想、行為與暗示者期望的目標相符合。

暗示效應分為:

一般說來,兒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所以抓住兒童關鍵期的”暗示效應“至關重要。

家庭教育的引導_三歲寶寶的教育與引導_母親教育及引導策略

育兒過程中,我們如何運用好這些暗示效應,讓孩子通過暗示效應向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導呢?

一、語言暗示:

孩子成長過程中,語言暗示的作用超乎你的想象。比如:小東的媽媽說,我看你晚上喝的水多,不撒尿才怪呢?結果第二天小東就應驗了小東媽媽的預測。孩子寫作業磨蹭,家長經常會說,你看你寫那么慢,今天又得寫到10點多。果不其然,孩子不到10點多堅決寫不完作業。

為什么會這樣呢?這就是語言暗示的強大力量,那家長該如何給孩子積極的語言暗示呢?

1、正視事實、語言平和

我們都知道,剛才舉的兩個例子,一般家長說出這樣的話,基本上都是語言帶有批評性的。這就會讓孩子很緊張,緊張就會讓孩子不知所措,思考和動作變得更慢,也就會按照家長批評的方向前進了。如果家長這樣說,小東你看你晚上口渴,咱們喝水是有必要的,小口喝這樣有利于消化,這樣還不會尿床的。如果用平和的語言,孩子的就不會緊張,不緊繃孩子就會放松下來,放松下來孩子就會回歸正常狀態。

2、好的期待、教會方法

好的期待就是好的暗示,比如孩子作業磨蹭,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我們作業磨蹭是因為自己的方法不正確。為啥方法不正確呢?可能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因為學習掌握的不夠、可能是因為關心自己喜歡的動畫片放了沒有……。方法就是培養孩子的習慣,告訴孩子,寶寶你不是一直寫作業磨蹭,可能這段時間作業多了才出現這樣的情況,爸爸媽媽相信你今天10點多寫完,明天如果我們再專注一點,可能就9點多寫完了。這樣我們休息的更好,第二天的學習狀態更好,那自然咱們的學些效率就更高了。爸爸媽媽相信你,你說是不。慢慢地,家長再通過習慣訓練的方法,讓孩子慢慢地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孩子作業拖沓的問題也就會迎刃而解了。

二、動作暗示:

你看你的作業寫的,看你寫作業咋坐的。說這話的時候,媽媽把手揚了起來。這種動作是最直接的暗示,媽媽很生氣,作業寫的很差,孩子自然很理解。孩子只能委屈地看著你,如果你的動作一直重復,我們會發現孩子的作業起色也不大。因為這次手揚起來作業不錯,下次手沒揚起來作業還是一樣差。很多家長很苦惱,這該如何是好。

這就是典型的動作暗示,如果我們把揚起來的手,變成安慰和溫暖的大手家庭教育的引導,拍拍孩子或者擁抱下孩子,并坐下來用自己的大手給孩子做好規范,告訴孩子寫作業就應該端正身姿,而不是趴在上面,做好動作示范和規范,并指導孩子進行訓練,孩子也會慢慢地適應和規范的。

三、表情暗示:

“察言觀色”現在的小孩那真是行家,爸爸媽媽心情高興,孩子也跟著快樂,敢在你面前撒潑。爸爸媽媽不高興,孩子講話都不敢大聲,在家里都躡手躡腳??梢娂议L的表情對孩子的影響。“不動聲色”的隱藏自己的不高興,多給孩子微笑,讓孩子感受到輕松溫暖的愛,孩子也會感受到更多的關注和肯定、在家長的微笑中孩子也會按照家長的期許去進步的。

四、環境暗示:

書香之家的孩子更愛讀書,書香氛圍濃的學校孩子也會更愛閱讀。所以環境暗示很重要。這給我們啟示,一定要把家庭的環境建設起來,不是說房子小就不用書房,房子小我們可以把書房建小一點,或者把孩子的房子的書柜豎起來。家長回到家第一件事情也不是玩手機,而是拿出書也讀一讀,給孩子做好榜樣,給孩子在家營造讀書的氛圍??梢院秃⒆臃纸巧x他喜歡的課外書,也可以互相給對方講講自己的讀書心得,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努力做的環境暗示,相信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五、自我暗示:

亞里士多德說:“一個清晰的想象促使身體服從它家庭教育的引導,這正是行為的自然原理。想象實際上控制著所有感知力,感知力又控制著心臟的跳動,而且通過它激活所有生命機能。因而,整個機體是可以被改善的。盡管如此,這個想象無論多么清晰,它也不能改變一只手、一只腳或者其他器官的形態。”

作為家長要培養孩子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暗示可以默不做聲地進行,也可以大聲的說出來,還可以在紙上寫下來,更可以歌唱或吟誦,每天只要十分鐘有效的肯定練習,就能抵消我們許多年的思想習慣。自然,我們越經常性地意識到我們正在告訴自己的一切,選擇積極、夸張的語言和概念,我們就越能夠容易地創造出一個積極的現實。

家長可以幫助孩子一起寫一個自我暗示的文字掛在孩子的房間,讓孩子每天看到并大聲朗誦出來。比如: 如果你近期的學習任務是期終考試總復習,你可以設計這樣的暗示錄音:“我近期的目標是期終考試比上次考試提高10個名次。這對我很重要,我頭腦聰明,富有創造性。我能力很強,我努力上進,我一定能夠實現目標。”相信經過自己參與設計的自我暗示,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暗示效應”給我們的啟示

家長要綜合運用各種暗示方法,進行積極向上的引導,重視家庭環境建設,讓微笑長掛家長嘴邊,通過榜樣和示范給孩子帶去自信心,語言平和期待合理地去和孩子溝通,教會孩子自我暗示的方法,從而讓孩子在“暗示效應”的魔力下慢慢培養自己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做自己生活中的主人,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成功專家羅賓曾說:“每個人身上都蘊藏著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猶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著我們去喚醒他。”事實上,孩子巨大的潛質也需要我們運用正確的“暗示效應”去喚醒。

三歲寶寶的教育與引導_母親教育及引導策略_家庭教育的引導

其實打開孩子“暗示效應”的金鑰匙,恰恰就掌握在家長的手里。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