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現在,

很多家庭的教育問題現象不一,但從根本上來說,孩子的問題大部分都是父母的問題。

也許這會讓很多家長朋友們難以接受,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

對于一個家庭來講,家長是樹根,孩子是花朵,如果花朵有問題,多半是樹根也有問題。

家長們常常“看到”的孩子的問題,其實是他自己的問題在孩子身上的“開花”。

家長意味著“頭腦”,孩子代表著“心”。

當生命的存在看似出現問題時,那是“頭腦”出了問題。

誰制造出了一個有問題的小孩

從根源上來講,是我們創造了一些問題概念,然后投射在孩子身上,我們把一塊完美無瑕的玉看成了一塊丑陋的石頭。

如果我們認為小孩有問題時,請先靜下來,讓自己反著思考試試,在自身尋找一下問題的根源.

圖片

01

你的恐懼越多

你要求孩子的就越多

如果你是一個恐懼的家長,你就會有一個有問題的小孩。你的恐懼越大,你眼中小孩的問題就越多。

恐懼導致控制、導致要求。

你越恐懼,你越傾向于去把握住某種東西,以讓自己有安全感。

掌控者是頭腦,而小孩通常都是自由的心,他們像水一樣流動,很難被掌控。

這使得你越想抓住、越想駕馭、越想掌控,越抓不住,越駕馭不了,越掌控不住。

你的恐懼越多,你要求孩子就越多,因而你眼中小孩的問題也就越多。

小孩是一個有很多問題的小孩,真是這樣嗎?

沒有你的恐懼,沒有你的壓制或強力控制,他仍然是一個很難教育的小孩,這是真的嗎?

我們可以問一問自己。

02

當你內在的恐懼越來越少

孩子才能天然成長

人們都期待自己的小孩長大以后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如何才能使一個小孩長大以后呈現出“最大”的智慧和能力?

那就是讓他按照天性成長。

如果一個小孩按照他天性本然的樣子成長,他長大以后的智慧和能力將會最大化。他會成為自己,成為一個內在具有力量的人。

但是如果不是那樣,而是你特別有意識地去培養或訓練他,成年以后,或許他在某方面的能力不錯,但是他的智慧心將發揮不足。

放一匹小馬,在遼闊的草原上自由奔放地成長,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小馬的主人需要多大的無懼的心:

他會擔心小馬在道路上遇到這樣那樣的危險,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他會擔心這樣地放任著小馬,它以后怎樣,它長大會如何……

你怎么敢對你的小孩撒手?恐怕很多人沒有那么大的勇氣。

在一個小孩的自由形態上,可以看出一個家長無懼的心到底有多大。

不是像老天一樣大膽的人,他的小孩無法享受那純然無邊的天空大地。

圖片

03

對孩子來說

什么才是最好的?

在孩子面前,我們似乎都是上帝。

在一個幼小的孩子面前,我們總是在無意識中扮演上帝:

我們知道什么東西對他最好,我們知道什么樣的道路對他最好。

從其一生的長遠角度來看,你真的知道對小孩來說,什么才是最好的嗎?

以你的“知道”來控制你的小孩按照你的道路行走,把你認為是好的或對的東西強加給你的小孩,那簡直是一種挾持。

挾持他的生命自由,挾持他的心。

當一個人在無明中時,你怎樣對待自己,你就怎樣對待他人。

當你還是一個有許多問題的家長時,你怎能教育出一個和你不一樣的小孩?

你管得越多,他越成為你。

你確定孩子最好的人生道路是怎樣的呢?

你真正知道他到底需要什么?

你是上帝嗎?

如果你真的是上帝,那就像上帝一樣去做,徹底撒手讓你的“孩子”自己成長。

04

知識教育和智慧教育

人們往往把知識多當成有智慧,這是個錯覺。

家長們在自己身上的“希望”過期了以后家庭教育知識,他們把曾經對自己的“希望”放在了孩子身上。

他們希望自己的小孩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如何做到?往他腦子裝更多的知識。

如果一個小孩在四歲時就能識別兩千個字,背誦《三字經》、《千字文》,我們就以為他很聰明。

而這有什么用處?我們只不過是在往一臺電腦的硬盤上多儲存一些數據而已。

智慧是一種空盈的狀態,

而不是一種滿實的狀態。

過多的知識只能使一個頭腦變得狡猾,而狡猾并不是智慧。

如果你把他的頭腦填得太滿太實,猶如一個瓶子被塞得太緊太實一樣,它那里面的空就成為死空,這樣一個小孩的智慧就發揮不出來了。

因此,教育小孩,要注意他里面的空。

知識教育是一種有的教育,智慧教育是一種空的教育。

05

要求、期望、負責是不是愛?

當我們對一個人要求越多、期望越高、掌控得越狠——我們越負責時,我們就越愛那個人:反之,我們就不愛他,或愛他不深。

這是真的嗎?這是一個錯誤。

要求、期望或所謂的負責,僅僅都是恐懼的替代物。

它們是恐懼的另一種化身,另一個名字。

要求、期望和負責意味著愛,你確定那是真的嗎?

在我們的教育中,因為我們自己有恐懼,結果“要求”“期望”或“負責”成為了我們與另一個個體的聯結。

當我們對他要求、期望或負責時,這能使我們感到與對方聯結得更深、更緊,使我們自己感到安全。

教育是為了彌補安全感的,當一個人越強調教育,其背后的不安全感越大。

教育似乎是一種掌控,它建立在對未來和恐懼的幻覺基礎上。教育是恐懼的面目,一個人越恐懼就越需要它,一個人越恐懼就似乎越需要教育和被教育。

萬物需要的不是他人給予的教育,

而是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

而實質上,在人的智慧創造之中,也只有這一部分是真正有意義和起作用的。

要求、期望和負責是不是愛?

嚴格地說,那不是愛,那是完全的恐懼。

圖片

06

別把孩子當“人質”

因為家長心存恐懼,在對待孩子教育的問題上,他們在無意識中,不可避免地把孩子當成了他們自我安全感的“人質”。

你必須變成優秀和美好的,否則我就不安全;

你必須變得有能力,否則我怎么能夠安心?

很多家長朋友們把孩子變成他們“內在安全”的要挾物。

當一個小孩是一個家庭中的“人質”時,這個小孩能否受到真正的良性教育?

小孩變成了整個社會或家庭的內在恐懼之河上的波濤,他當然無法獲得那生命中真正需要的。

當你恐懼,他能感受到恐懼,即使他很小;當你放松或自信,他也能感受到。

小孩是一個敏感的接收器,他在反映你的聲音和信息。

一個好的家長,應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教育自心”上來。

對于覺悟的家長來講,

教育孩子是次要的,

自我教育才是真的。

當你把自己成長好了,

孩子只是美好的你的反映,

他自然會變好。

在你的子女教育中,你有沒有把孩子當成你的“人質”?來檢點一下你自己。

07

真正的愛是什么

我們常常會說,一個母親對于孩子的愛是全然的、百分之百的。

這是真的嗎?

當一個人內心還存有恐懼時,他對另一個人的愛就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

真正的愛是什么?并不是你能把自己的命都給他,也不是他要什么你都能滿足或給予。

真正的愛和此無關。

真正的愛是一種無為。

真正的愛是完全無條件的。

無論如何你都愛他,怎么樣你都愛他,無論他有沒有完成你的期待、你的要求,按你要求的方式去活,你都會愛他。

這才是真正的愛。

這愛像老天對萬物的態度一樣,給予你愛,但對你沒有要求、沒有期待,他對你無為。

如果把這個標準稱為真愛的標準,那么來檢點一下,你對孩子的愛是不是真愛。

我們對我們的小孩沒有期待,他怎樣我們都愛他;我們盡己所能,但不要求他。

這才是真正覺悟的父母的愛。

對孩子沒有期待的教育,并不比對孩子有更多所謂良好期待的教育更差。

思考一下家庭教育知識,你覺得是這樣嗎?

在對待小孩的問題上,來重新思考一下你的愛,那是不是真正的愛?

圖片

08

親子關系的本質到底是什么?

在當代的幼兒教育中,我們非常強調親子關系,但存在一個所謂的親子關系嗎?

其實,整個生命存在中,根本就不存在一個你與他人的關系。

所有關系的本質,都是你與自己關系的投射。

你與你念頭的關系是你與整個世界關系的母體,你所有外在的關系,都是這一關系的投射。

因此,嚴格地說,像不存在其他人際關系一樣,也不存在一個親子關系;因為對一個具體的你來講,不存在一個外在的小孩,只存在一個內在的小孩。

你對你內在小孩的態度,

就是你與你外在小孩的關系。

如果你與你的小孩關系混亂了家庭教育知識,如何處理好你與他的關系?

處理好你與你內在小孩的關系——你和你信念的關系即可。

假如你與你的小孩出現了關系障礙問題,要解決的話,請深入你的內部,發現你與你念頭的關系。

理解你的想法,就會調解你與他們的關系。

請注意,這一點這才是解決人際關系的根本要點。

09

要解決小孩的問題

先解決你自己的問題

在教育之中,要解決小孩的問題,先解決你的問題。

這是在根本上解決問題。

沒有一個有問題的家長,

就不存在一個有問題的小孩。

一個小孩只是家庭和社會之樹上的一枝花朵,它開出了家庭或社會的優點,同時它把整個家庭或社會隱藏的毛病也給開出了。

如果一棵樹長的花朵有了毛病,我們通常就要深入樹根去治療,而不僅僅停留在花朵本身。

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個小孩出了問題,我們該深入何處對他加以幫助呢?

顯然,家庭和社會是根源。

圖片

10教育孩子就是自省與成長

我們對人生問題深入探索就會發現:

當你內在世界沒問題了,外面世界的問題也都會迎刃而解。

當我不能百分之百地,

接納這個世界的時候,

那說明我的心還沒有實現它自己的圓滿

看到世界是圓滿的,

只是見證自己內在圓滿的一個結果。

如果我在孩子問題上,存在著焦慮、擔心或要求,那一定說明我的內心還深藏恐懼、狹隘的見解、自以為是、好為人師等無明之相。

當我不是安守在覺知上,我問題重重;當我問題重重時,我一定正在我的念頭上生死翻滾。

無論出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只要我還痛苦、焦慮或擔心,就一定沒有看破生命的幻象,沒有看到存在的真相。

教育是一種自醒,一種你的自醒。

在完成自身生命圓滿之途上,孩子及其教育是一座橋。

踩著這座橋,你回到了你自己。

孩子是你的投射之物,教育是你的投射手段。

在實現孩子的圓滿之中,

你必圓滿你自己。

同樣的道理,你在圓滿自身的過程中,你的小孩也會圓滿。

外在世界是內在世界的結果,內在世界給予外在世界美好的能量。

借著教導小孩的過程,在你自己身上下工夫吧,以此來實現整個存在的圓滿。

向外勸導你的孩子,向內勸導你自己。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