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家庭教育差異論文英文開題報告.doc
中美家庭教育差異論文英文開題報告中美家庭教育差異姓名:閆姍姍班級:1003班學號:專業:英語一、課題研究目的1.正確認識中美兩國家庭教育差異及其原因中美兩國由于在文化傳統,觀念意識,生活方式以及社會習俗等方面存在著許多差異。分析兩國家庭教育差異的原因是我們正確借鑒美國的先進育人理念的前提。2.尋找,借鑒美國一種更加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中美在家庭教育方式中存在很多差異,在這個差異中找到最佳的結合點借鑒美國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助于使中國的家庭教育趨于完善。3.完善中國整個教育體系家庭教育是整個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它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無法取代的,作為教育中一個重要細胞,對中美家庭教育方式差異的對比研究能夠有效的完善整個教育體系。4.促進孩子健康成長,提高未來人才的素質。家庭教育在教育體系中起著重要作用,家庭是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主要場所,對其日后的良好習性的養成和智力的開發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二、課題意義《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家長應當對社會負責,對后代負責,研究教育方法,培養子女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明確提出了要建立和完善終身教育體系,這包含了家庭教育在內的教育,也可以說家庭教育在一個人的終身教育中是出于起點位置的。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指出:“現今父母教育子女,就是締造我國未來的歷史,因而也是締造世界的歷史。”家庭教育已經成為全世界面臨的課題,家庭教育在人才的培養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美兩國家庭教育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觀念,而這種觀念導致中美在教育方式上產生巨大差異。正確認識兩國之間存在的這種差異對我國當代家庭教育的良性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和現實意義。本文首先介紹家庭教育的定義和特征,接著,對中美家庭教育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兩者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并分析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最后,總結出從中美家庭教育對比分析中得到的啟示。通過中美家庭教育的對比分析,使人們對家庭教育的理解更加透徹,從而促進中國家庭教育的發展。三、課題研究內容A.家庭教育的定義和特征B.對中美家庭教育方式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兩者的相同和不同之處C.找出造成中美家庭教育差異的原因D.從中美家庭教育差異中得到的啟示四、參考文獻[1]趙洪程:家庭教育是人生成長的搖籃[J];山西教育;XX年05期[2]張威:中美家庭教育方式比較[J];《科技信息》;XX年31期[3]張曉亮:淺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異[J];《大眾文藝》;XX年23期[4]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年[5]素·金,珍妮·金:《亞裔學生為何出色-家庭教育的17個訣竅》;XX年[6]彭立榮:《家庭教育學》;1993年[7]楊寶忠:《大教育視野中的家庭教育》;XXI......屆本科生畢業過程管理材料題目___中美家庭教育對比研究院系專業學生姓名學號指導教師林群__指導教師職稱副_教授綿陽師范學院教務處制本科生畢業設計開題報告表㈠中國對中美家庭教育的研究歷史1、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家庭教育的研究1978年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1980年9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的成立,以及在此期間專門的家教期刊《父母必讀》創刊和專門的家長學校“母范學堂”的創辦標志著新中國家教事業的興起。
中國的家教事業雖然剛剛起步,但社會和民眾的關心和支持卻不斷升溫,廣大家長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的熱情迅速升高,尤其在城鎮形成了較大的聲勢。80年代是中國逐漸對外開放的年代,體現在家庭教育領域就是介紹、評價和研究中美的家庭教育經驗的作品越來越多,《外國中小學教育》曾專門設欄目連續發表國外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對于外國家庭教育思想的研究也逐步展開。2、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家庭教育的研究九十年代中國的家庭教育就由民間走到了社會,越來越了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形成了一種宏大的社會事業。但由于多種制約因素的干擾,家教誤區比較突出,90年代中國家庭教育研究全面展開,在眾多的問題研究中,家庭教育定義等問題的研究取得了顯著成績。3、二十一世紀以來家庭教育的研究21世紀,我國家庭教育正處于蓬勃發展時期。表現在三個方面:一、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家庭教育工作二,家庭教育學術活動越來越活躍;三,億萬家長家庭教育實踐越來越理性化。㈡中美國二國家庭教育現狀的分析中美兩國家庭教育哪一種更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呢?社會發展的動力是人的創造性。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社會越來越需要全面發展的人才,因為現代社會需要的是有活力的、全面的人。
顯然,美國家庭教育更能培養個性張揚、有創造力、生存力的“人”,而中國家庭教育培養的是“守規矩”、“會讀書”的所謂的“才”。這是中國家庭與學校“合作”進行“應試教育”的結果,這教育的結果將嚴重影響我國青少年的身心素質。那么,美國的家庭教育有哪些優點呢?與美國的家庭教育相比,中國的家庭教育存在著哪些不足?當今中國家庭教育的現狀有哪些呢?㈢美國家庭教育的特點:1、注重培養平等意識在美國大人跟孩子談話永遠是蹲下來同孩子臉對臉、目光對視著,體現了家長對孩子的尊重,有利于培養孩子自尊自信。孩子有自由選擇的權利,父母負責引導,幫助分析,但最終的選擇權在孩子手里。美國人在日常生活中充分提供孩子參加和表現的機會,無論結果怎么樣,總是給予認可和贊許。在這樣寬松的環境里成長起來的孩子開朗活潑、勇于創新、充滿自信①。2、注重培養動手能力在國父母很重視孩子的創造能力,他們會有意識的為孩子提供環境和條件進行勞動訓練,加強他們的動手能力。美國父母認為勞動能給孩子帶來很多好處,比如:勞動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勞動能促進手腦并用,促進智力發育;勞動能促進身體健康、增強體質;勞動能促進良好的個性品質的形成②。3、注重培養獨立能力在美國,絕大多數18歲以上的青少年,都是靠自己掙錢來讀書。
美國的家長普遍都支持自己的孩子通過打工、做兼職等來鍛煉其獨立生活的能力。美國孩子從小睡小床,稍大后單獨一間,從沒聽說過孩子與父母睡在一起②。4、注重培養創造能力美國人不會讓孩子們去死記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而是煞費苦心地告訴孩子們應怎樣去思考問題,教給孩子們面對陌生領域尋找答案的方法。竭盡全力去肯定孩子們的一切努力,去贊揚孩子們自己思考的一切結論,去保護和激勵孩子們所有的創造欲望和嘗試。他們認為對人的創造能力來說,有兩個東西比死記硬背更重要:一個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尋找所需要的;再一個是他綜合使用這些知識進行新的創造的能力①。㈣當今中國家庭教育的現狀1、悲觀的思維方式造成急功近利的心態從如今的等級觀念根深蒂固,家長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其它無所謂;盲目攀比造成心理失落,失落導致恨鐵不成鋼,家長的心態變了,孩子的自信也失去了③。2、重養輕教,重物質輕精神現在不少父母僅關注孩子的衣食住行,會忽略孩子內心世界,這樣孩子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和品德問題。家長的溺愛造成孩子個性缺陷。剝奪了孩子對人生的正常體驗,孩子失去了生存能力;而家長對孩子學習上過高的期望又造成他們過重的精神壓力,這種教育十分的不合理,缺乏科學性④。
3、把孩子當作私有財產中國家長愛孩子,更愛面子,家長喜歡拿孩子作為自己炫耀的資本,滿足虛榮心,給自己掙面子。他們理所當然的認為孩子是他們的,他們就有權利支配孩子的行為,而當孩子違背他們的命令時,有的家長就會使用“威嚴”的家庭暴力,卻不知道他們的行為是違法的,他們堅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教育理念”⑤。屆本科生畢業過程管理材料題目____中美家庭教育方式比較研究題目院系__外國語學院專業__英語學生姓名_***學號指導教師___****指導教師職稱綿陽師范學院教務處制二ΟО一三年六月本科生畢業設計開題報告表的改革提供借鑒。
2.實踐意義了解并學習美國有價值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僅能夠刺激中國父母更加關注家庭教育,而且有助于他們找到教育孩子的更好方式。意識觀念,中美兩國的家庭教育方式存在許多差異,但是,中國可以把美國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結合在一起,找到并且運用最適合自己國家實際情況的家庭教育方式,為中國的家庭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鑒。從而使中國的家庭教育方式逐漸趨于完善合理化,使中國整個教育模式更加完善,并且在此過程中,使中國的孩子得到更加合理的家庭教育,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得到良好的智力開發。為中國的未來培養更有質量的國家科技人才。相關概念界定1,家庭教育張崇琛提出“正中國的家庭教育源遠流長。《周易》中的《家人》、《浙》《蠱》、《節》等卦,便是最早講家庭問題。如以《周易》之作在殷、周之際,則中國有文字記載的家教歷史,便已有3000多年了。”[1]趙波提出“孩子是家庭的瑰寶、社會的未來、祖國的明天、人類最寶貴的財富。孩子的教育直接關系到家庭、民族、國家、社會的發展。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不僅有奠基的作用,而且在與社會、學校教育的合力中也有至關重要的地位。”[2]趙洪程認為“正教育主要是由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組成的。
這三者中,家庭教育是基礎,對一個人的成長極其重要。一個人從牙牙學語開始,他的成長就受到家庭環境的熏陶,家庭的地理環境、文化環境、經濟狀況,父母的性格情操、文化素養、生活習慣以及為人處世等因素,都直接影響著他。可以說,家庭教育就是一個打底子的教育。”[3]由此看來,在綜合前人精華的基礎上,對本次所研究的教學反思做出以下界定:在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對未成年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是一個打底子的教育,對孩子成長和社會具有重要作用的教育。國內外研究現狀及趨勢1.國外研究現狀國外在對于家庭教育方式上主要側重研究了對家庭教育的認識,影響。一,關于家庭教育概念的認識在唐世剛對于國外研究家庭教育概念分析中,近年來,在國際教育改革中,美國,英國,蘇格蘭以及新加坡等多個國家,地區開展了各具特色的“卓越教育行動”計劃。而在次計劃中,美國充分認識到了家庭教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強調了要爭取社會和家庭的支持,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并縮小差距。在新加坡的卓越學校模式中,也圍繞了家庭,社會的聯系等多方面。
[4]由此可以看出,在國外的研究中,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在各國卓越行動中,家庭,學校,社會的共識與寫作行動顯得尤為突出和一致。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中扮演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二,家庭教育方式對學生的影響。岳龍在分析國外對家庭教育方式分析中看到,通過大量的研究,邁克爾.古里安認為,家庭責任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男生在起步階段就落后于女生。[5]美國學者大衛.布蘭克也在《無父之美國》一書中指出,缺少父親教育的男生與其他男生相比,不僅會經歷更多的精神問題,而且成績差,輟學率高。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最近發布了一項歷時12年的研究城垛,數據表明,“由男性帶大的孩子平均智商要高一些,他們在學校里的成績往往更好,將來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由此可以看出,在國外的研究中,家庭教育方式中的不同,對孩子的學習成績產生很大影響。2.國內研究現狀近年來,我國許多學者也參與研究中美兩國家庭教育方式差異的比較研究。我國一些學者中美家庭教育方式的原因,差異的對比,對中美家庭教育方式作了一定的比較研究。一,關于中美家庭教育方式差異的原因研究。張威提出“由于中美兩國社會制度,文化背景,教育目的等方面的不同,也給家庭教育孩子的觀念帶來不同。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轉載于:寫論文網:中美家庭教育差異論文英文開題報告)育共同構成了教育的三大力量,但是家庭教育又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永遠替代不了的,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兒童教育的開始和基礎。家庭的社會地位、政治態度、家長文化素質、教育能力不同,對子女教育的內容、方法、方向也就不同。”[6]張曉亮提出“中美兩國由于在文化傳統、觀念意識、生活方式以及社會習俗等方面存在諸多不同之處,導致兩國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存在著許多差異。”[7]綜述他們的研究結果,可以歸納為一下幾個方面:歷史背景差異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價值觀比較內斂和保守,缺少冒險精神和創造意識,在整體上也缺少一種接受新思想的環境。對比的來說,美國歷史比較短,舊的思想保留比較少,而且具有更多的冒險和創新精神。傳統文化差異中國比較重視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而美國則強調個人主義,個人利益。因此,中國家長可以照顧孩子一輩子,而美國家長認為孩子過了18歲就不應該依賴家長。社會經濟條件差異目前,中國的社會保障和養老制度還不夠完善,孩子學習成績的往往是他們未來生活得寄托和資本。而美國經濟發達,社會保障制度健全,他們不指望孩子的贍養,而是期望孩子能過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
二,關于中美家庭教育方式的對比的研究。曾芝蘭在《太原師范學院學報》關于中美家庭教育方式差別研究中提到“由于育兒觀上存在著根本差別,使兩國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中美家庭教育方式差異方面大致體現在以下幾點:1,中國:(1).生活上的包辦代替。中國家長尤其是獨生子女的家長,在生活上對孩子的衣食住行包辦代替,不讓孩子沾家務活的邊。(2).社交上的過度保護。不少家長怕孩子吃虧或學壞,于是限制孩子與外界的接觸,一旦孩子與小朋友或同學之間發生爭執或不愉快的事情,多數家長采取袒護自己孩子而指責其他孩子的辦法。(3).經濟上的放任。不少家長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4).學習上的過于嚴厲。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要求很高,甚至達到一種苛刻的程度。古往今來,應試教育一直深深桎梏著中國家長們的思想,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