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具有終身性 家庭教育現代化的多元性、開放性、科學性、終身性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是第一個以現代化為主題的戰略規劃,是標志中國教育現代化的重要里程碑。《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明確提出:堅持中國特色,“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充分發揮我國制度優勢,立足國情、面向世界、扎根中國、融通中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現代化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現代化包括學校教育現代化、家庭教育現代化和社會教育現代化三個方面家庭教育具有終身性,換句話說,只有實現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現代化,才算真正實現了中國教育的現代化。中國教育現代化“一個”都不能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新時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家庭教育基礎性作用、戰略性意義不斷上升,高質量的家庭教育需求成為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主要表現之一,家庭教育成為未來中國教育新的重要增長點。現代化的教育體系需要現代化的家庭教育,在推進和實施《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進程中,需要也必須對家庭教育現代化的性質、動力、過程及其有關問題進行探索與研究 。
家庭教育現代化是指家庭教育現代性持續增長和實現的過程,家庭教育現代化需要對傳統家庭教育和現代家庭教育的區別、轉換方式和實踐路徑進行分析與研究。家庭教育現代化的標志主要體現在家庭教育思想現代化、家庭教育內容現代化、家庭教育體系現代化和家庭教育功能現代化四個方面。多元性、開放性、科學性、終身性是家庭教育現代化的基本特征。
(一)多元性
多元的家庭產生多元的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多元性是家庭教育多元性的現實基礎和必然產物。近20年來,家庭教育現代化的理論更加強調實現路徑的多樣性和模式的多元性。由于國家、區域、民族文化的多樣化和差異性,以父母為基礎的家庭文化和家庭教育呈現復雜性特點,可以說有什么樣的家庭就有什么樣的家庭教育,甚至有多少個家庭就會有多少種家庭教育。一方面現代化的家庭教育一定是文化多元、內容豐富、模式多樣、路徑多種選擇的現代化。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是一個合作育人體系。個人成長目標、家庭培養目標與國家人才目標的同質性大大增強,家校合作、家社合作育人體系正在持續構建家庭教育具有終身性,使得家庭教育逐步成為一個融合發展體系。必須強調的是,培養人才是教育的不變之道。現代化家庭教育體系是一種復雜的綜合體,《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明確提出要“推動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有機結合”家庭教育具有終身性,有效銜接,相互配合。
(二)開放性
在法律上,傳統家庭一直把家庭教育視為一種家族或家庭相對封閉環境下的私權行為。現代社會的開放性直接影響到每個家庭,由于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之間的必然聯系,家庭教育的開放性、公共性和公益性不斷上升,國家和政府十分謹慎地將家庭教育部分地納入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兒童早期成長和習慣直接影響正規教育的質量,甚至家庭教育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校教育的質量。
家庭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特征是開放性。從現代化的視角分析:一方面,家庭的私密性,決定了家庭教育活動的封閉性特點;現代家庭教育是一個半開放的體系,家庭及家庭成員是整體家庭教育過程的參與主體。另一方面,現代家庭告別了完全封閉的家庭活動模式,開放社會、互聯網影響下的家庭教育越來越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家庭教育的公共性、公益性特點日益增強。家庭教育的封閉性被打破,家庭教育在思想理念,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日益走向開放。開放、包容、融合是一組概念,現代家庭教育的開放性,必然帶來思想、理論、內容與方法包容性,必然帶來培養體系、培養目標、培養方法的融合性。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相互融合,已經成為時代趨勢。
(三)科學性
家庭教育之母、英國著名教育家夏洛特?梅森(1842-1923)在其名著《家庭教育——0-9歲兒童訓練與培養方案》一書的序言中強調:“在家庭內外,教育的前景模糊不清,灰暗一片。科學應作為教育的主要學科”。 科學性是對家庭教育規律的認識和把握。豐富的家庭教育資源是支持家庭教育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包括以家庭教育物質資源、家庭教育文化資源、家庭教育人力資源、家庭教育科技資源和家庭教育政策資源。科學性是對家庭教育內容與方法的豐富。家庭教育的科學性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一是在現代家庭教育中高度重視科學精神和民主精神的培養。二是引入科學育兒、科學育人的理論與方法,促進所有家庭成員樂觀向上、健康成長。三是養成科學理性的生活方式,促進自然、社會和家庭的可持續發展,整體提高家庭成員的發展質量。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豐富家庭教育資源,加強對家長的教育指導服務,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長委員會等多種形式,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科學教育方法,注重家風建設,推進家庭學校共同育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之間在培養目標上的同質性進一步增強,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一代新人,不僅是學校教育的責任,同樣也是家庭教育的期望和責任。
(四)終身性
現代家庭教育具有空間上的全方位和時間上的終身性之雙重特點。家庭教育是一個終身學習體系。《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將家庭教育全面納入國家教育整體現代化體系之中:“建成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實現各級各類教育縱向銜接、橫向溝通,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密切配合、良性互動,形成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家庭教育包括兒童教育、成年教育和老年教育三個重要的時段,是一種持續終身的教育活動。中國正在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如何面對退休,創新和享受多彩的生活?如何面對疾病,實現健康長壽?如何面對死亡,有尊嚴地走向人生的終點?這一切都是家庭教育面臨的新挑戰、新課題和新任務。
(張東燕 作者系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
(高書國 作者系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