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祖輩科學育孫項目社區實踐推廣會暨《寶貝與我的幸福時光》贈書儀式在我校舉行。上海市教委終身教育處二級調研員夏瑛、教育學院院長夏惠賢、上海學前教育學院副院長何慧華、復旦大學出版社學前分社總編輯黃樂、黃浦、長寧、靜安、楊浦、徐匯社區學院領導及上海師范大學成人教育學碩士點師生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動。

此次推廣會受到了多家媒體的關注,中國青年報、上觀新聞、文匯網、澎湃新聞、新民晚報、勞動觀察、上海電視臺、上海教育電視臺、上海電臺等先后予以報道學前教育學的家庭教育,引起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學前學什么:學科學_關于農村學前教育的幾點思考 教育論文網_學前教育學的家庭教育

“祖輩教養”是中國傳統文化推崇的家庭教育形式,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騰飛發展,祖輩在現代家庭教育中更是承擔起越發重要的地位,在幫助新一代年輕人減輕育兒壓力的同時也帶來了代際沖突、教養困境等諸多方面的問題。樹立祖輩科學育孫理念,為兒童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成為了提升家庭教育質量的重要突破口。

我校教育學院自2018年起開展了新時期家長教育課程開發的先試先行,“科學育孫萬家行-祖輩課程教養2+X課程開發與推廣”項目獲得第十六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特等獎,在此基礎上編寫《寶貝與我的幸福時光——祖輩科學育孫指導》教材,由復旦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全書分為上下兩篇四章,具體就0-3歲兒童與3-6歲兒童的祖輩教養進行分述。該書是家庭教育“全新嘗試”,在明確祖輩教養重要性和引導正確教養觀念的基礎上,從輕柔撫觸、學習爬行、相互尊重、規則意識、就醫準備、發熱處理等14個方面,編著了鮮活的案例與游戲,并附14個微課視頻二維碼,全方位細致講述了如何進行科學育孫,以促進祖輩與年輕父母、兒童共同營造和諧的家庭教育氛圍。

在贈書儀式現場,上海市教委終身教育處二級調研員夏瑛高度評價了上海師范大學在服務終身教育、創新家庭教育方面所做出的貢獻,積極肯定了上海師范大學成人教育學和學前教育學碩士學位點在研究回答解決中國現代家庭教育現實問題方面做出的有益探索。

學前教育學的家庭教育_學前學什么:學科學_關于農村學前教育的幾點思考 教育論文網

復旦大學出版社學前分社總編輯黃樂教授指出《寶貝和我的幸福時光》一書立足于新時代中國特色家庭教育格局特點,是對傳統育兒書籍,特別是祖輩教養方面書籍的形式和內涵上的突破,為家校社協同育人體系建設提供了重要基礎。

上海學前教育學院副院長何慧華教授基于大數據挖掘技術分析了當代中國家庭養育需求和問題,發現當前中國家長對早期教養重要性的認知已經初步形成,但年幼子女的父母仍然缺乏科學知識和對其養育行為的自信,未來家長教育仍然大有可為。

成人教育學碩士學位點負責人徐雄偉教授全面系統地展示了科學育孫課程開發與實踐的運行過程,并對該項目在社區的全面推廣提出了新的展望。

學前學什么:學科學_學前教育學的家庭教育_關于農村學前教育的幾點思考 教育論文網

教育學院院長夏惠賢表示,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體系是立德樹人之需,通過家庭、學校、社會之間的三方通力協作,可助力‘雙減’政策落實過程中家庭教育痛點問題的突圍與擊破。

教育學院從關注祖輩教養現象、強化需求導向、激發科研活力,到推動成果運用,始終把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作為重要職責學前教育學的家庭教育,這不僅體現了高校參與學習型城市建設的使命擔當,更是為當前“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家校社協同育人體系建設奠定了基礎。據悉,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將與我校合作共建“終身教育政策研究中心”,相信在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將充分發揮教育學科優勢,整合更多的社會資源,為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開展更多的研究和實踐,更好地推動學習型城市建設,彰顯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特色品格。

相關報道(更多鏈接):

中國青年報:祖輩如何科學育孫有了“教科書”

上觀新聞:愛哭鬧、丟玩具、吃飯難,祖輩們為啥搞不定3歲小孩?科學育孫課程體系進社區

文匯網:一份調查和一個大學生科創項目,成就了一門專為老年人準備的隔代教養課

上視東方財經浦東頻道:上海師范大學推出祖輩科學育孫指導 提升家庭教育質量

澎湃新聞:@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學前教育學的家庭教育,上海師大推出“科學帶孫”指南

勞動觀察:祖輩如何科學帶娃?上海師范大學推出指導叢書

上海電臺:祖輩科學育孫有了課程體系 上師大率先開啟祖輩科學育孫社區推廣

(供稿、攝影:教育學院)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