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關注教師幫微信!

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教師幫”關注我們

來源:育才家園

作者:逗號

離異家庭孩子的教育_家庭教育大于學校教育_家庭問題教育

考試

小磊哥說

人這一生中必須要接受三種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

對一個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的開始階段,也就是所謂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會影響孩子一輩子的發展。

所以,為人父母要想孩子有一個好的未來,那么就千萬不要在這四件事上偷懶。

1

缺少陪伴

撫養由老人代勞

陪伴,這個看似簡單的兩個字,在當今的親子關系中卻極為“奢侈”。

之前網上有一句話很火:“我只有兩只手,要么搬磚,要么抱你,我抱你就不能搬磚,可不搬磚就沒辦法養你。”

是啊,不工作,養不起孩子;去工作,陪不了孩子。

現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如此,父母早出晚歸,工作忙碌,陪孩子的時間可以說是少之又少。

可這樣對孩子真的好嗎?

在一檔親子節目《媽媽是超人3》中,黃圣依和她兒子安迪之間的相處模式就很好地詮釋從小沒有媽媽的陪伴給孩子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安迪三個月大的時候,就被黃圣依送到了奶奶身邊,安迪可以說是由奶奶一手帶大的。

媽媽黃圣依卻很少陪伴在他身邊,這也就導致了媽媽對安迪的了解很少很少。

在一場測試媽媽和孩子之間的默契考試中,黃圣依只得了28分。

由于平時很少陪伴孩子,黃圣依對安迪不了解,安迪也不熟悉媽媽家庭教育大于學校教育,對媽媽十分抗拒。

媽媽帶他去買衣服,他一直拒絕跟媽媽牽手;

媽媽要和他拍照,他一直說我不拍;

當被問到:媽媽不陪你,你會孤單嗎?安迪說:我習慣了。

父母沒有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那幾年和他建立親密的聯系,這就會導致親子關系的疏離。

正如龍應臺所說:“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在孩子最依賴的十年里用心教養,提供依靠,一旦孩子長到青春期,父母再怎么努力,也再無法提供實質性的影響。”

父母在撫養孩子這件事上偷懶,缺席了孩子成長中最為關鍵的那幾年,以后會有更多更大的麻煩等著你。

要知道,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需要來自父母的陪伴。

2

不舍得教育

無條件放縱孩子

現在生活中動不動就聽到“熊孩子”這個詞,特別是近些年來,“熊孩子”頻頻上新聞頭條。

深入分析事件的背后,幾乎每個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些“不計較”養育的父母。

曾有過這樣一則新聞,在一家火鍋店里,有兩個年輕姑娘在吃火鍋,旁邊是一家三口。

火鍋店里人很多,孩子還跑來跑去,大家都盡力躲著,可還是會不小心撞到別人。

小孩子撞到了人,不但沒有道歉,還用腳去踢別人。

孩子的父母看到了,不僅沒有制止孩子,反而哈哈大笑。

家庭問題教育_家庭教育大于學校教育_離異家庭孩子的教育

這時候,熊孩子跑到隔壁兩個年輕姑娘那一桌,二話不說就抓起肉丸直接往沸騰的火鍋里扔。

火鍋里的辣油噴了出來,噴到兩個姑娘臉上,還噴到了一個姑娘的眼睛里。

最后,姑娘的眼睛廢了。

孩子的父母開始慌了,說著各種好話,說孩子還小不懂事,看到受傷姑娘的父母態度堅決,父母開始對孩子拳打腳踢,破口大罵。

有人說:“孩子還小,不懂事”,這是父母對孩子說的最殘忍的話。

孩子是小,但因他們不懂事對別人造成的傷害,卻是無法挽回的。

而正因他還是個孩子,不懂事,所以才更需要教育。

孩子小的時候或許沒有對錯的界限,沒有形成丑惡的分辨。

如果父母不教育他,長大后,他們就會被社會狠狠地教育。

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錯誤的教育方式和缺位的父母。

教育的底線是什么,就是起碼不讓孩子變熊。

3

教育光靠老師

父母做甩手掌柜

現在很多父母,因為自身工作等各種原因,把大量的精力和時間都用到了其他方面,把教育的所有責任都推給了老師,完全指望老師教育好孩子。

許多父母都貫徹這一觀點:“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但是他們卻忘了,還有一句話說得好:“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影響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的。”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遠遠大于老師,家庭教育的影響遠遠大于學校教育。

教育界有一個著名的“5+2=0”公式,說的就是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所謂的“5+2=0”,指5天的學校教育頗有成效,但2天的家庭教育如果沒有跟上的話,那么孩子的教育始終會在原地打轉,甚至會變得越來越差。

在學校里,孩子上的是一樣的課,接受的是一樣的教育,他們的水平并沒有太大的區別。

可是回到家里之后,父母不同,家庭環境不同,孩子的學習效果自然不同。

有些父母給孩子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自己也起到了榜樣作用,孩子自然好好學習。

而有些父母看電視玩手機,孩子便有樣學樣,不好好學習,如何提高成績?

教育部陳寶生說:“家庭教育不到位,不僅會抵消學校教育的效果,還會給孩子發展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

教育若只靠老師,那就真的是耽誤孩子。

教育具有雙向性,需要家長和老師的相互配合。

正如一位資深教育專家所說:“家長與學校配合得越好,教育就越成功。”

千萬不要覺得把孩子送到學校,交給老師就萬事大吉了。

成就一個孩子,是老師和家長共同努力的結果。

家庭教育大于學校教育_離異家庭孩子的教育_家庭問題教育

4

遵從孩子意愿

任由他快樂成長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中國父母越來越尊重孩子,越來越崇尚快樂教育。

他們認為,孩子的感覺最重要,應該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

如果孩子對學習感到痛苦了,那么就不要逼著孩子學習。

殊不知,看上去是對孩子的尊重,實際上卻是對孩子的放任,這是父母極其不負責任的表現。

歌手劉歡在某次采訪中說起女兒的教育問題,他十分后悔當初沒有逼女兒一把。

因為一直和妻子秉承著所謂的“快樂教育”,覺得應該尊重孩子的意愿。

劉歡的女兒是那種喜歡彈琴,但吃不了苦,不愿練琴的人,于是他們對女兒妥協了。

如今的他感嘆:“從小沒有迫使她學音樂,我覺得有點后悔。”

此外,劉歡還奉勸那些有心栽培孩子的家長們:“其實你迫使孩子練一練,他可能就很好。有這方面天賦的孩子,還是可以推一把的。”

世上沒有后悔藥,孩子學習的最佳年齡錯過了,就再也回不來了。

要知道,任何學習過程必然要經歷一點枯燥且乏味的階段家庭教育大于學校教育,這時候父母尊重孩子的意愿,那么孩子的學習就永遠只能停留下淺嘗輒止的階段。

久而久之,孩子只能什么都學不會,什么都做不成。

這樣的孩子,只能淪為生活的弱者。

現在的社會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如果不好好努力,不堅持學習,最終只能被社會所淘汰。

所以為了孩子好,父母千萬不要在學習上放任孩子,鼓吹快樂教育。

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還要父母做什么。

父母一定要狠下心來,適當逼孩子一把。

要相信家庭教育大于學校教育,長大后孩子一定會感激你們當年的嚴厲和堅持。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短短的十幾年,愿每一位家長都不要錯過。

千萬不要奢望等孩子長大了再去努力、彌補,那個時候就為時已晚了。

養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場修行。

因此,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為人父母要擔起監護人的責任,千萬不要偷懶。

喜歡本文,記得在文末右下角為教師幫點個

家庭教育大于學校教育_離異家庭孩子的教育_家庭問題教育

“在看”!讓我們始終記得: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正確教育!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