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課程教學一直是中小學實施德育工作的主渠道。經過近40年的發展,我國中小學德育內容日益貼近學生的經驗、符合兒童的心理發展水平,德育課程的實際效果也有很大提升。不僅要重視德育課程,還要重視課程德育以及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已經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不僅要重視學校的德育教育,還要重視校外特別是家庭的德育教育,也成了廣大家長的共識。但是,面對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隨之而來的信息環境的急速變化,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顯得準備不足。

以智能手機為例。據統計,截至2017年12月,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7.53億人,與2016年相比增加了5374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的占比與2016年相比提升了2.4%,隨著智能手機的推廣和普及,2018年中國手機網民的比例將繼續攀升。智能手機的迅速普及,一方面讓信息溝通更便捷,另一方面也讓網絡游戲成為孩子難以拒絕的誘惑。現在是信息時代,幾乎每個孩子手里都有手機,留守兒童更是很難控制其使用行為,甚至有老師斷言,學校的敵人就是手機上的游戲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孩子沉溺其中,難以自拔。

“智能手機本來可以變成學習的良好工具,但是現在的狀況是,在沒有合理的引導下,孩子們容易被游戲等泛娛樂內容吸引,沉溺于其中,對日常的學校學習反而有影響。”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德育老師直言,“德育工作本來應該是可以引導孩子們積極學習,但是目前在網絡游戲的‘對比’下,對孩子而言顯得缺乏吸引力。”

不僅僅是智能手機。全媒體時代,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與學的內容、方式、方法都在發生重大改變,任何一個環節沒有及時轉變,特別是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不協調、不銜接,都會直接影響德育的效果。比如,學校教育給學生傳遞的都是真善美的內容,但到社會難免要接觸假丑惡,學生必將產生困惑和不解。再如,家長“教不得法”,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學校德育的效果。

有人總結了普遍存在的德育“八宗罪”:

——低頭族:上了一天班回家,家長就是把電視一開讓孩子自己看,然后自己窩在沙發上玩手機。又或是嘴上說陪孩子,但是就是坐在一起然后給孩子個手機自己玩。總之,在這類家長面前手機是萬能的,能解決所有的事。

——唯分數式教育:以參加不參加考試區分應不應該學,以分數區分孩子的好與壞。對影響分數的東西態度強硬必須要學,無視孩子的學習興趣。

——嚴以待娃、寬以待己:不讓孩子做的事情,自己卻違反。轉頭自己曾經給孩子的許諾卻不兌現。

——極權式教育:家長說的都是對的,家長的權威不容挑戰,孩子必須服從不得有異議。然后冠以“都是為了你好“這種道德綁架式教育。過分樹立家長權威,孩子一旦有質疑要么語言暴力要么棍棒教育。

——撒手式教育:認為孩子去學校學習,家長就不用管了,內有任何的引導和關心,孩子學習不好就是學校教的不好,就是孩子自己的問題。

——喪偶式教育:孩子教育大多數是母親承擔,父親對孩子的陪伴時間太少,影子爸爸的現象太多。有調查數據顯示,高達77%的父親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在一個小時內,僅有9%的爸爸每天陪伴孩子超過3小時。

——選擇失明式教育:不停地告訴孩子改掉自己的缺點,卻很少幫助孩子發展自己的優點。孩子在這條路上,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連自己優點是什么可能都不知道。

——溺愛式教育:每一個孩子最終都要進入社會,但很少有家長讓孩子去適應社會。沒進入社會之前過渡保護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課堂,讓孩子在家不做家務,什么都不用管,每天開開心心玩,好好學習,就可以了,甚至到了七八歲衣服都是父母幫忙穿,鞋帶都不會系,玩具都不自己收,水都要靠喂。這樣的孩子最后成為了玻璃心,一點委屈和挫折,心就碎了一地。

今天的家庭教育已經到了必須要改的地步了。顯然國家已經行動起來,5月15日,教育部聯合全國婦聯等九部門發布關于印發《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修訂)》的通知。修訂后的《大綱》著重增加了家庭道德教育相關內容,特別增加了互聯網時代的家庭媒介教育等內容。

新修訂的《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可以看到內容強化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包括“家庭教育重在教孩子如何做人”“家庭教育是家長和兒童共同成長的過程”“尊重兒童成長規律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尊重和保護兒童權利是家庭教育的基礎”等和理念。同時也在實踐中針對問題比較突出的問題給與了指導。

比如說,在12~15歲兒童的家庭教育指導要點中,修訂后的《大綱》明確,提高兒童信息素養。豐富兒童生活,規范上網行為,預防網絡依賴;了解網絡沉溺標準,能夠在專業機構和人員的幫助下,指導兒童戒除網絡沉溺行為。通過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

解決痛點

德育教育也能便捷生動有效

有了國家指導方向,剩下的就要看在實際應用中如何去解決德育教育的痛點、難點。顯然機會從來都只會給有準備的人。劉暢的一起教育科技這次希望通過技術賦能德育教育,從而引導孩子、家長都能愛上德育課。

而作為一家教育企業,一起教育科技有這樣的底氣。這家2011年成立的公司用8年時間得到了7900萬用戶的認可,其中光學生用戶就有4900萬。從數據上看每四名中小學生就有一個使用過該公司產品。通過扎根于學生高頻的“練習”場景,一起教育科技累計了全國各地海量的學習數據,而數據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進一步反哺業務:讓個性化訓練更精準更有效果,從而獲得用戶的認可。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課堂_孩子教育家庭_學校家庭共同教育孩子

一起教育科技創始人兼CEO劉暢

“過去8年以里,一起教育科技公司致力于通過素質類教學內容推進課堂讓教育變得更公平,把個性化練習內容推到課后為學生減負。”劉暢說:“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的幫助下,學生的學業負擔得到了切實的減輕。那么剩余的時間做什么?今天我們給出答案——德育教育。”

作為國內最大的三方教育平臺,一起教育科技公司鏈接了學生、老師、家長三方的需求,讓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可以直接落地。

劉暢介紹說,一起教育科技公司開發了托比德育課堂,這是一個完全公益開放平臺。家長除了可以跟孩子一起看生動有趣的親子德育課程以外,還可以進行測試和互動,后期我們還會加入任務模式,引導學生、家長在線下進行德育實踐,鞏固學習成果。這樣的設計徹底擺脫了過去德育教育中經常遇到的“看個熱鬧,看完忘完”的困境,把家長、學生融入進來,在配合學校德育教育達到三位一體的效果。

劉暢表示,我們的夢想是通過技術賦能德育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手段,將目前各學校現行的德育教學課程轉化為學生可行動、老師可指導,家長可參與的線上線下聯動的公益活動。

據介紹,托比德育課堂具有互聯網產品的特點:便捷,隨時隨地學習;親子,家長參與親子共讀;反饋,學習數據隨時反饋;生動,場景動畫告別說教;同步,課程設計教材同步。課程內容全程由德育專家參與,內容緊貼教材,通過動畫的方式也更容易讓學生喜歡。“未來還會逐步增加德育內容,同時也會增添新功能以滿足更多地區用戶需求”現場的工作人員表示。

從現場體驗來看,托比德育課堂欄目設置在“一起學”App家長大學欄目內,點擊進入后可以按照更新進度來看觀看德育親子視頻,完成后還有對應的知識小測試。

啟動儀式上,公布首批德育試點所學校,延安市吳起縣第三小學、四川涼山州昭覺縣支爾莫鄉勒爾村小學(懸崖村小學)、雄安新區西里街小學、啟東市紫薇小學等12所學校入選。

按計劃,啟動儀式后一起教育科技德育平臺會率先在十所試點學校啟用。今年暑假期間將會組織學校、家長、學生和教育專家,對十所試點學校活動效果進行評估并形成推廣方案,從9月份新學年開學進行全國推廣,明年5月綜合評估年度實施效果,并評選出此次公益活動的優秀者名單。成為落實新版《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速度最快,覆蓋面最廣的活動。

此次12個試點學校之一、深圳龍崗區花城小學德育處主任劉君表示,現階段青少年德育工作在家庭教育方面還比較欠缺,通過互聯網手段更好的幫助家長非常有必要。

啟動儀式上,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顧秀蓮指出,德育教育要明確堅持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兒童為本原則、家長主體原則,確保家庭教育指導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正確方向。

對于家庭教育來說,最好的教育方式是言傳身教。從上托比德育課堂開始,我們一起“上好人生第一課”,給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鄭眼看教育

百度|搜狐|頭條|一點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