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由于學校教育不夠發達,教育對象也多半限于官僚貴族子弟,大多數平民子弟很難獲得到官辦學校學習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學校教育補充的家庭教育,在我國古代教育上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縱觀歷史,許多著名人物是在父母兄長的嚴格管束教育下家庭教育的鼻祖,經過刻苦學習而取得成就的。比如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三字經》云:“昔孟母,擇鄰處。”是說孟母為了兒子的成長,煞費苦心地把住處從墓地遷到商市,又遷到學宮旁邊,終于為孟子找到了一個學習成材的好環境,這對他最終成為中國歷史最著名的大學問家具有很重要的影響,這一方面說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形象地說明古代平民子弟接受正規教育的難度,而家庭教育是他們成長的關鍵因素之一。同時,由于我國古代有些職業是世代相傳的,所以家庭教育的作用就更加明顯了家庭教育的鼻祖,例如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史學巨匠司馬遷,就是繼承他父親司馬談的職務擔任太史令的,可以想到,在這種情況下,家庭教育更是嚴格、系統,其作用也更明顯。此外著有《帝王世紀》的魏晉著名學者皇甫謐,少時不學無術,游蕩無度,是在過繼他的叔母苦口婆心勸誡之下才發奮苦讀的。另外,著名的文學巨匠“三蘇”父子,蘇洵對蘇軾、蘇轍的教育也是古代家庭教育作用顯著的生動事例。類似例子舉不勝舉,我國歷史上有不少父子兩代、祖孫三代都成為著名人物的事例,這種情況現在盡管還有,但遠沒有古代突出,恐怕和古代家庭教育制度不無關系吧。

從文獻記載看,我國最早的家庭教育可以說始于西周。周公輔佐成王,不能就封家庭教育的鼻祖,讓其子伯禽就魯,臨行諄諄告誡,可能是最早見于記載的家庭教育事例。但周公沒有形成完整的教育理論。我國家庭教育的鼻祖應當是孔子,據《論語?季氏篇》記載,孔子明確要求其子孔鯉學詩學禮。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在這里,教育的目的、內容都是明確的,要學詩學禮,以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

漢代以后,由于儒學逐漸在社會上占據了優勢地位,家庭教育的基本內容相應地也以詩禮之教為主,以忠、孝、節、義為基本要求,封建社會的家庭教育逐漸規范化,并相繼出現了一些專門講述家庭教育的著作,比如著名的《顏氏家訓》,作者為南北朝末年教育家顏之推。他從各個方面詳細闡述了家庭教育的原則和方式,涉及封建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諸如尊老愛幼、為人正直、勤儉樸素、刻苦學習等內容,在今天還具有積極意義。此外還有清代朱柏廬的《治家格言》,里面有許多關于家訓的名言警句,加之語言精練,雅俗共賞,在社會上流傳廣泛,對我國的家庭教育產生了很大影響。時至今日,許多農村家庭懸掛的中堂對聯,仍以其為書寫內容,足見其影響之深遠。

同時,我國古代家庭教育所使用的發蒙教材《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幼學瓊林》等,還有以后的四書五經等,都和當時學校所用教材基本一致,家庭教育可以直接服務于當時人才選拔制度,所以,家庭教育在我國古代教育中具有重要意義是可以理解的。另外,由于我國古代的學校教育不夠普及和發達,家庭教育可以說是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補充,并對培養當時社會所需的人才起到了很大作用。

(王葉葉 甘肅省蘭州大學)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