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2歲小學生持刀弒母,看家庭教育的基礎
很多人說人之初,性本善,也有人說人性本惡。就我看來,初生嬰兒根本就沒有什么善惡之分,他有的只是本能,他只知道餓了要吃,累了要睡,達不到需求就哭鬧。而嬰兒所需求的只是生物生存的基本保障。所有的思維,認知,對這個世界的感知以及以后對善惡的標準,世界觀都是后天才形成的。
因此不管是充滿正能量的行業典范還是充滿負能量的反社會人格,都是后天的教育,后天的成長環境乃至各種榜樣力量形成的。
12歲小學生弒母,無論從人倫角度,法律角度還是其他任何方面來看,都是讓人無法接受的,而在這個事實背后,無疑是教育,特別是家庭教育出了大問題。
這個孩子從小是奶奶帶大,和媽媽基本沒有情感上的交流,對媽媽沒有任何感情,親子關系極其槽糕。
心理學把一個人對其他人的觀感基本分這么幾種,崇拜,喜歡,一般,討厭,厭惡
對于崇拜的人家庭教育的基礎,基本上偶像類的,這類人說什么都是對的,名人成功學就是這么來的。
對于喜歡的人,一般人都愿意和對方相處,大概率接受對方的建議和意見。
對于一般的人,就無所謂喜歡不喜歡了,完全看心情,心情好的時候也能聽得進對方的建議。
對于討厭的人,基本避免和對方相處,基本不會聽取對方的任何建議。
對于厭惡的人,竭力避免和對方有交集,完全不聽取對方的任何建議,相當概率和對方的建議反著做。
家庭教育,由于父母的學識,性格,三觀和育兒理念的差異,教育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門,什么樣的都有。然而不管什么方式的教育,最關鍵的是要被教育者,也就是孩子能聽,并能接受這才是目的。你教育得再好,孩子不聽,那這樣的教育根本就沒有起到作用,是沒有意義的。
而要孩子愿意聽你的說教,愿意接受你的建議,你就算不是孩子崇拜的人,也得是孩子喜歡的人,至少也是孩子不討厭的人。這是底線了,絕對不能突破,一旦突破這條底線,你就是有再好的教育理念,再好的教育方法也是枉然,因為孩子不會聽你的。
因此,親子關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礎。沒有良好的親子關系,談任何教育都是空中樓閣,完全落不到實處。
比如,孩子因為討厭某個老師,連帶討厭這門學科,理由非常簡單,不接受他的教育家庭教育的基礎,怎么會學好這門知識?
又比如,孩子因為被打罵討厭家長,那你說什么都沒有用,即使你通過強權鎮壓,孩子只是服從了強權,并不是在內心接受你的觀點。這種表面接受極其容易引起反彈。
由此可知,要教育好孩子家庭教育的基礎,家長即使不能成為孩子的偶像,最少也得是孩子喜歡的人,大家周圍看一下就明白,絕大部分成功的家庭教育背后是良好的親子關系,孩子一定是喜歡父母的,才愿意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呢?
首先要以身作則,從小就教育孩子遵紀守法,遵守規則,并身體力行,比如即使沒人沒車也絕對不闖紅燈,絕不和別人打架爭吵,有事可以找警察。
第二,遵守承諾,在原則面前不妥協。對于任何給孩子的承諾,要不別說,一旦做出的承諾,就一定要做到,別欺騙孩子,另外,不因為自己的心情,孩子的懇求或者哭鬧改變已制定的規則。
第三,父母在孩子面前必須保持意見一致,有分歧可以背著孩子討論乃至爭論。但當著孩子必須一致,不能用兩個標準乃至多個標準給孩子的思維造成混亂。
第四,經常陪伴孩子,多了解孩子的想法,蹲下身去和孩子平等溝通,多聽聽孩子的訴說,特別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一定要冷靜,必須給孩子一個解釋的機會,(因為即使犯人都有自辯的權利),然后公正處理問題。
第五,盡可能別讓老人摻和到孩子的教育中。老人因為隔代,容易溺愛孩子,而且老人的教育理念往往和父母有很大區別。誰的孩子誰教育!特別是在孩子學齡前,父母必須盡可能地多陪伴孩子,這段時間是孩子性格,理念,三觀雛形養成的關鍵時刻。
有了良好的親子關系作為基礎,有了這個鋪墊,教育就會變得事半功倍。理由很簡單,孩子愿意聽你的,從心底里愿意聽你的,那有什么問題是不能解決的呢?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